網視導讀:缺了“武”和“俠”的新版《倚天屠龍記》,更像是一部古裝劇。
終于,一邊吐槽著一邊期待著新版《倚天屠龍記》播出了。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什么辣眼睛的畫面!
為什么本應行云流水般的武打動作成為了“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導演的解釋為:“運用了更先進的升格拍攝技術,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動作過程”。
也許導演蔣家駿希望通過慢動作表達些什么,但似乎用力過猛,成為了讓人詬病之處。
眾所周知《倚天屠龍記》是一部武俠片。要想好看,就要兼具武和俠二字。
武意味著什么?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打架,打架需要什么?快準狠,干凈利落。下圖這種五毛特效的武打場面,觀眾當然知道不是真的,但并不妨礙看起來心中暢快。
相比之下,看到這種慢鏡頭的武打動作,你只想點擊2倍速讓他回歸正常狀態。或者想沖進去把他打死。
用慢動作展現武打動作真的并不少見,也不是什么新鮮的技術。因為通過慢鏡頭,觀眾可以看清完整的打斗過程,從而更真實的感受到武打畫面,比如,下圖中的動作,雖然只有一腳,但你們清楚的感受到這一腳的力量,也知道這一腳絕非一日之功。
可是,在新版《倚天屠龍記》里,我們絲毫感受不到這種力量,這里的慢動作成為了導演的炫技之處,又或者是為了掩飾演員武打動作上的缺陷?
說完了“武”再說說“俠”。
武俠小說中的俠氣需要作者通過文字描寫出來,影視劇中的俠氣自然要由演員通過表演演出來。
《倚天屠龍記》以俞岱巖卷入屠龍刀爭奪,被殷素素暗算進而導致殘廢為開篇,隨后引出張翠山與殷素素的感情線,這與原著十分吻合。但可惜的是演員沒有對此進行很好的詮釋。
首先,我們在張翠山身上看不到任何俠氣。當看到三哥俞岱巖遭人暗算,他的表現是怒吼、咆哮。
看到三哥受傷,難過是肯定的,但真的要演得這么夸張嗎?而除了夸張,隨后的臺詞又讓人酸的不行。
金庸名著《神雕俠侶》中有一段很感人的闡述。
第二十回 郭靖之口中的俠之大者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于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后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為國為民”可大可小。然而,在新版《倚天屠龍記》中,我們絲毫沒有感受到這種“俠”氣。
新版《倚天屠龍記》中,我們可以聽到94版主題曲《刀劍如夢》也可以看到周海媚、樊少皇等在老版劇集中飾演過經典角色的演員。這種做法的確能吸引到不少人的關注,觸發大家的懷舊情懷,然而,如果整部劇效果不佳,這些情懷就會成為觀眾拿來對比的武器。
殷素素登上熱搜后,觀眾一致覺得老版幾位演員更好看,并紛紛涌出想看老版的念頭,對這部翻拍劇來說,并沒有多大益處。
一樣的五官、一樣的身材,如果再沒有鮮明的性格,真怪不得觀眾分不清誰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