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復工首日票房超350萬,隨著更多電影的上映以及重映,首個周末開始突破千萬票房,但直到8月2日,才出現單日票房超5千萬。這與往年暑期檔輕輕松松單日票房就破億的情況相差甚遠。除了上座率不高,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大片上映,所以,《八佰》的定檔可謂重磅喜訊。
《八佰》的故事大背景是1937年發生在上海的淞滬會戰,影片中主要展現的是最后一場保衛戰四行倉庫之戰,四百多位將士面對的是三十萬敵軍。
因為題材的特殊性,影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都是大手筆。影片一共有7位影帝,3位影后。分別是王千源、姜武、張譯、余皚磊、侯勇、阮經天、黃曉明、劉曉慶、梁靜、姚晨。此外,還有眾多人氣頗高的年輕演員,李晨、鄭愷、歐豪、唐藝昕等。
為了保證場景的真實性,劇組用一年半時間重建了蘇州河兩岸的場景,2017年9月,電影正式開機,歷經230天于2018年4月殺青。影片成本超過5億人民幣。原定于2019年7月上映,但6月份先是取消在上海電影節的放映,又宣布暫別暑期檔。
直到2020年8月2日重新定檔。在此期間,《八佰》經歷了一百多處的刪減和修改,對影片肯定會有損傷。今天,官方微博辟謠說尚未下發任何發行通知,表明電影的排片、預售等等都還未開始。可見,雖然已經定檔,片方還是十分謹慎。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八佰》的應收款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經連同其他資產,一起被華誼兄弟作為質押擔保,向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申請了7億元授信。
2019年,業界對《八佰》的票房估值是30億,今年顯然不可能實現這一票房,20億已是一個門檻。但此時,《八佰》還是要迎難而上,因為這部電影對搖搖欲墜的華誼來說已經成為了救命稻草。
今天股市一開盤,華誼兄弟的股價即漲停,同時萬達電影、北京文化等漲超3%。可見,影視資本市場真的急需新鮮血液。在此前的上海電影節上,王中磊透露:從8月開始各個重要檔期,都將有華誼兄弟出品的電影上映。同時,今年下半年還會拍攝三到四部新片。
自2018年“陰陽合同”事件開始,華誼兄弟就一路低迷。當年虧損超10億元,2019年,虧損39.6億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1.43億元。4月29日,華誼兄弟披露了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9億元。7月31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與招商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招行將向華誼提供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非承諾性綜合授信額度。
同時,華誼兄弟的股價也一路下跌,今年4月份創下新低,每股只有3.21元。公司市值已從巔峰時期的800億元跌至如今的105.5億元,縮水八成。而因為股價下跌,王中磊王中軍去年一直游走在爆倉的邊緣。而近兩年,由于影視行業不景氣,已經有眾多影視公司控股人因為爆倉而失去公司控制權。印記傳媒肖文革財產被凍結之后,公司黯然退市;慈文傳媒也已經轉手國企。
所以,進賬是華誼目前最急需的事情,而《八佰》作為華誼兄弟手中投資最多的項目,選它打響第一槍,自然是被寄予了厚望。
雖然說《八佰》的上映振奮了不少士氣,但對華誼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負債累累還要跟進新的項目,再加上影片的收入已置換給銀行,《八佰》即使創下巨額營收也只能彌補華誼以前的虧損,更何況,大量刪減后的內容還有沒有保證還是未知數。
華誼兄弟待上映的影片還有陸川導演的《749局》、常遠執導,李沁主演的《溫暖的抱抱》、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李玉導演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2》。根據目前的現狀再結合題材,《八佰》顯然是用來探路的,其它待上映影片的營收才能上華誼兄弟走上正軌。
復工的電影院越來越多,但大片仍然寥寥無幾,小成本新影片票房并不樂觀。《抵達之謎》上映四天,票房只有兩千多萬,《妙先生》只有一千多萬,復映影片票房也不容樂觀,能單體破百萬已經居于榜單前列。
所以,這種小成本新片和復映影片為主的現狀顯然不能拯救在強撐的電影院。廣州一家已經復工的影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復工之后比沒復工虧得更多,一開工,人手、水電、設備、運營各個方面都需要支出。
但對于影視公司來說,百分之三十的上座率和超過兩個小時要中場休息的規定也十分不友好。所以,很多影片即使呼聲很高,片方也不敢輕易上映。
都按兵不動顯然不可能迎來行業的復蘇,相信在《八佰》之后,還會有更多的大片定檔。彼時,才是電影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