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導讀: 暑期檔加女性群像題材在近些年逐漸成為新的風潮,而多以現代都市為背景的女性群像劇,依然選擇著“北漂”、“滬漂”等主題作為搭載女性主義這個新時尚的土壤。既《北轍南轅》之后,《我在他鄉挺好的》再一次以“北漂”女孩為主體人群展開了劇情,而相比前者的懸浮,這部電視劇的真實與溫情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共鳴。
“北漂”女孩們的酸甜苦辣被書寫過太多次,開頭就迅速打出招牌的《我在他鄉挺好的》沒有遵循以往同類作品的戲劇結構,與習慣性的沖突設置,以一起自殺案驚醒了所有人。接下來就是自殺者最后一天的生活走馬燈。
金靖飾演的“快樂女孩”胡晶晶在生日的這一天從出門一直到躍下天橋的那一刻,所展現的生活畫卷包括擁擠的地鐵、因拒絕996而被公司刁難甚至惡意辭退、幫被房屋中介騙錢的閨蜜打抱不平等等,無一不是對當代打工者日常生活的提煉。
當外形平淡,性格開朗,善良講義氣的胡晶晶在連續經歷了失業、網貸催債、陌生行人的惡意等大大小小的打擊之后,這個面容生動得像是生活中的一位朋友的角色終于在手機不慎掉落天橋的時候被擊穿了心理防線,開頭的一幕在沉浸在劇情里的觀眾面前再一次上演。
除了借一層層揭開胡晶晶走向崩潰的真相來展現成年人的困境,讓觀眾在唏噓的同時紓解情緒,感受到生活中愛的羈絆。《我在他鄉挺好的》更多的時候是以一種現實而溫馨的筆觸來描摹在異鄉的打工人積極面對人生的點點滴滴。
不論是朋友間的守望相助,還是面對脆弱的自己,最終學會放下包袱從而收獲心理上的寧靜,新一代的“漂泊者”在熒屏上對“我”的表達逐漸增多。相較于自十幾年前的《奮斗》開始一眾主要著眼于主角間情感糾葛的“北漂”劇,《我在他鄉挺好的》將當代異鄉打工青年的內心剖面圖細致而溫柔地展示在觀眾面前。
都市劇作為影視劇的一大類一向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從現實生活中汲取養分,萃取精華將其加工為對現實有指導意義的影視作品反哺市場,這樣的良性循環使得此類作品經久不衰。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類反映現實的劇作也一直在進行著自我革新。
當年以《奮斗》為首的一系列漂泊者之歌,群像的主基調多在新奇、開放的兩性關系中扎根,劇情多以感情發展為線索推進。
在工作背景上海外元素以及個體戶人設則是不可或缺的時代烙印,插科打諢的氛圍以及妙語連珠的輸出構成了臺詞的主要部分。
作為現實生活的投射,不斷進階的“北漂”都市群像劇在不斷發展的社會生活中吸納了無數新元素。而當現實主義題材在觀眾的呼聲里越發受到重視的時候,除了對感情生活以及工作內容的刻畫,衣食住行等各種細節也越來越多地被創作者們重視。盡管依然有部分不太接地氣的“北漂”都市劇讓主人公們住則有明亮大平層,出則有名車代步。
但從近期懸浮都市劇們的滑鐵盧來看,華而不實依賴密集輸出臺詞來推動“有產”主角們的狗血人生的都市劇注定要逐步退場。而發展至今,“她”力量和“我”的覺醒慢慢融入新時代“北漂”們的人設,再加上在流行話題的催化下,劇集對打工者們的通勤、租房等方面越發精細地還原,都使得當代都市劇越來越具備現實主義底色的同時也更好地完成了與觀眾的精神交流。
在群像都市劇扎堆上演的暑期檔,《我在他鄉挺好的》選擇了一個既是經典也是時下流行的話題進行了全新詮釋。從故事結構上看,以揭示胡晶晶的悲劇為線索解讀社會熱點話題,不僅讓觀眾耳目一新也具有深刻的現實主義意義。對于成年人來說,疲憊是大多數時候的狀態,但生活中的美好實在令人向往,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