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廣州車展即將在11月17日正式開幕,這也將拉響各家車企沖刺年度目標的警報,在這個最后時刻鼓足了勁,能賣出一輛算一輛。
還有不到兩個月就即將成為過去的2023年,不僅僅是多如牛毛的新能源汽車,還有多款明星爆款燃油汽車,售價只有更低,沒有最低。
生活和經濟復常伊始,就已經看到日常生活所需物資的物價在飛漲,最起碼連打折優惠力度都沒那么大了,沒想到汽車市場用大幅度的降價率先火爆了消費市場。
汽車知名博主“小特叔叔”說,“什么智能、什么配置、什么能源形式,在絕對的價格優惠前都不是問題”。
當下汽車的優惠幅度真的很誘人,但我們想提醒一句,準備購買巨大優惠汽車的用戶,麻煩想一想為什么這些汽車要用這么大的優惠來促銷?
三年的抗疫,汽車生產和制造遭遇嚴峻的挑戰,車企需要用更大的產能儲備應對市場需求,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也在此期間高速增長,擠壓了部分燃油車企的市場空間。
比如,廣汽豐田在三年的時間里增加了40萬輛年產能,埃安更是在一年間就增加了30萬輛年產能,小鵬汽車在肇慶工廠之外,新建了廣州和武漢兩座工廠等等。
本次降價的漣漪效應,我們或許將看到部分車企陷入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最終無奈被收購重組,這樣的事情將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的車企常態,有車企領導高呼要“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中國汽車市場參與者實在太多了,而且發展層次不同,發展質量也良莠不齊,但中國市場變化太快了,不管是汽車本身的功能和配置,還是市場輿論,都足以讓一家二三線車企悄然間被市場潮流所淹沒。
如果說2023年之前的競爭是汽車生產制造的競爭,2023年則是營銷和銷售的競爭,更為本質的是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競爭。
電動智能汽車天生自帶流量,反觀一款擁有足夠強大產品力的燃油車,再也不是自帶銷量。
然而,即使流量無法超越電動智能汽車,最起碼也不能在流量的爭奪上落后于老對手太多。
正如奇瑞營銷公司總經理李學用所說,如果這場內卷對消費者、對行業都有好處,那就讓內卷來得更猛烈些吧!
這一場波及幾乎所有車企的價格戰,讓用戶得以享受一場汽車盛宴,車企也要在如此慘烈的市場競爭中檢驗自己的真正實力,查缺補漏,思考未來。
我們或許無需關注市場上有哪些品牌擁有多少優惠,只需要關注自己喜愛的品牌究竟未來能否有更大的優惠,畢竟汽車是買來開的,可不能過幾天車企就消失了,維權都無門可尋。
價格戰常有,而自己愛車的降價或許并不常有,那是不是更能說明你的眼光和選擇有過人之處?
當然了,當你真的看中了一款汽車,也不在乎價格的高與低,那就請隨意早買早享受。
全文結束!
由于公眾號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