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肉和一壺美酒,兩位將軍的不同做法,直接影響了戰爭的結局
提起鮮美的羊湯,不禁讓人垂涎三尺,可又有誰能想到,曾經就因為一碗羊湯,差點讓一個國家滅亡。有著“中華第一湯”之名的單縣羊湯所在地山東單縣,地處蘇、魯、豫、皖四省八縣交界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曾流傳著一個和羊湯相關的故事。話說春秋時期,鄭國攻打宋國,宋國派出大夫華元統兵迎戰。場上兩軍對峙,布陣未畢,沒想到令人吃驚的一幕出現了——有一輛宋軍的戰車脫離本方隊伍,直沖對方陣營而去。這可不是什么突襲計謀,因為沖出去的是載著宋國主將華元的戰車。旋即,華元連人帶車被鄭軍俘虜。而對面的宋軍,一見戰事未起,主將卻已經被俘,便立馬亂了陣腳,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不戰而敗。原來竟是一碗羊湯惹的禍!出戰前,華元為了鼓舞士氣,命人在軍中煮羊湯分發眾將士,可人多湯少,造成湯不夠分。這或許只是一件極小極小的事,根本不會值得華大夫去操心。可不巧的是,給拉下沒喝著的人里就有為他駕車的車夫羊斟。在春秋戰國那會物資并不富足的年月,一碗羊湯何其珍貴,這可就好了,憋屈的羊斟越想越不是滋味,難道是主帥瞧不上我一個車夫嗎?那我就要讓你體驗一下小車夫的大能量!第二天戰場上,主將華元一上車,羊斟就回頭對他說:“昨晚分羊肉的事你做主,今天趕車的事可就是我來做主了(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等一臉懵的華元回過神來,已經來不及了,羊斟已經駕著車載著華元朝著鄭軍一騎絕塵而去了,這便是成語“各自為政”的由來。這邊華元大夫因分一碗羊肉湯不均,差點丟了性命亡了國,而同樣是領軍作戰,鼓舞士氣,再來看看大漢名將霍去病是如何做的?元狩年間,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出征匈奴,霍去病領數萬精騎深入祁連山,殲滅匈奴主力三萬余人,占領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從此得以開辟。大勝之后,漢武帝大喜,賜霍去病美酒一壺。但是,霍去病覺得戰功不該一人獨享,而應當屬于全軍將士,于是他將御酒倒在一潭泉水之中,邀請將士們同飲泉水,共享榮耀。能喝到皇帝御賜的美酒,霍去病手下的將士們無不表示“愿肝腦涂地,誓死追隨”,歷史上的“酒泉”也因此得名。此役之后不久,漢朝再次對匈奴發動了漠北戰役,霍去病部不負所望,在戰斗中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展示出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最終與衛青部一起大敗匈奴,消滅匈奴主力七萬余人,封狼居胥。至此,史書記載“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匈奴由此被徹底打垮,大漢王朝也順利解除了自西漢初年以來匈奴對自己的威脅。 我們都知道鼓舞士氣和激發團隊凝聚力對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宋國絕不會想到,在大戰前的全軍動員大會上出現的這樣小的紕漏,最終會造成如此不可挽回的失敗。有人會說早知道這樣,動員大會不如不辦了,羊湯索性大家都別喝了,其實“不患寡而患不均”,東西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政者思想上不重視造成的處理不公平。人心不易在一朝一夕之間就熱,人心卻會在一言一事上而失。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這二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華元與霍去病截然相反的做法,前者因為“各自為政”而導致戰爭的失敗,而后者“傾酒入泉”深得人心,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所以說,歷史其實并不都是枯燥無味的,有時甚至還非常有趣,很多歷史人物的故事,他們經歷過的成功或失敗,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學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