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LicorneUnique”關注我們并點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時間獲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資訊
▼
楊柳青青,蟬鳴喧噪。
你是選擇遠走高飛去旅行 ,
還是足不出戶宅到底?
小鹿挑選十部藝術家電影清單,
讓他們的激情與瘋狂,
陪你度過更高質量的假期時光。
文末還有福利
一起來看看吧!
弗里達就像是一個墨西哥的彩飾瓷器,有著漂亮得熱鬧的裝飾,繽紛炫目的色彩,卻注定要粉碎。
她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畫家,18歲之前是快樂活潑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樣,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18歲那年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雖然撿回一條命,但從此病痛伴隨一生。
躺在病床18個月,她整日與畫為伴。那時候她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活自己,于是病愈后去請求畫家里維拉·迭戈指導自己作畫。迭戈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
婚后兩人經歷了墨西哥最動蕩的革命時期,狂熱地追隨著共產主義的腳步片中充滿濃郁的南美風情,人聲鼎沸的弗朗明戈小酒館,熱烈的舞蹈,長者沙啞的歌聲,藍墻紅門的庭院,孔雀在鍍步。弗里達終身被病魔壓身,卻永遠身著墨西哥盛裝,發間鮮花簇頂,長裙搖曳,大紅大綠,就像率情濃烈剛直又嫵媚的她。
弗里達的魅力從未因為時間和國界削弱分毫,她的作品巡展所到之處充滿贊譽之聲。1954年,弗里達離開了這個吻之以痛的世界,但愿離去是幸。
“恰恰因為席勒的本性趨向悲傷,他才需要把笑聲當做解藥而隨身攜帶。”
——席勒的好友帕里斯·馮·居特斯洛曾這樣描述他
《席勒:死神與少女》是早逝的維也納表現派畫家埃貢·席勒的傳記電影。初見他畫作,無人不被他畫筆下扭曲的人物肢體所震懾。
二十世紀初,埃貢·席勒是維也納最受爭議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生活與作品常受美麗女子驅動。本片記錄了他為畫癡狂的超凡一生,臨死前仍在畫亡妻肖像素描。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窺盡赤裸的人性、內在的孤獨與情欲。席勒的一生中,兩個女人尤其重要——他的妹妹葛爾蒂是他的首位繆斯,而十七歲的瓦莉也逐漸成為他的摯愛,并在代表作《死神與少女》中留下永恒身影。席勒是個怪才,雖然有克里姆特這樣的藝術家或畫商認同他的才華,但他準備好了翻越自己的痛苦,為藝術犧牲愛情與生命。天賦異稟的人,是不是注定了要忍受比常人更多的折磨?影片《玫瑰人生》講述了法國香頌女歌手——Edith Piaf跌宕起伏的傳奇四十七年人生,或許能給我們答案。1915年,Piaf生于法國巴黎郊區。平凡的出身遮蓋不了Piaf與生俱來的優雅氣質。憑借天籟般的曼妙嗓音,夜總會老板路易斯·勒普利慧眼相中了這個小女孩。
成名路上,Piaf漸漸脫去小鎮女孩的土氣,最終化身為紐約鎂光燈下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她舞臺內外的故事,數十年來被人傳唱不休。導演達昂用凌亂的剪切,通過Edith Piaf臨死前的那個夜晚,回視了自己的一生,展現出一個個令人銘心刻骨的片段。片中她與法國歌壇長青樹查爾斯·阿茲納烏爾、好萊塢女星瑪琳·黛德麗以及拳擊手邁克爾·希丹等名流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感情故事,更增添了這位香頌天后的傳奇色彩。但是太過光芒奪目的人生以及非同尋常的情感經歷,讓Piaf在享受輝煌的同時也經受著常人所難想像的疲憊。毋庸置疑,Edith Piaf是法國的一個符號。不妨跟隨影片中的原聲香頌,一同去回望那個時代,展望一個偉大的歌唱家,重溫一場華麗的舊夢。她是玫瑰,可是多么明亮,多么高亢。鋼鐵一般的玫瑰,殘破卻堅不可摧。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藝術空前繁榮。一個署名威爾·莎士比亞的年輕人出版了他最得意的愛情悲劇,從此名聲大振。這部悲劇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哀婉凄楚又熱情似火的悲劇,注定將打動全世界的男男女女。而這部《莎翁情史》以莎士比亞的創作陷入枯竭為切入,女主角薇拉的出現可謂天雷地火。她酷愛話劇,不顧女人不能登臺的陳規,女扮男裝地參演莎士比亞的戲劇。莎士比亞從她身上強烈感受到創作的靈感,二人共墜愛海。于是,他筆下開始有了羅密歐與茱麗葉熠熠生輝的故事。好景不長,薇拉被迫嫁入一個貴族人家。莎士比亞的創作如有神助,感情卻陷入無望。但他還在努力用筆,用真情,去改寫這一切。即便你不聽古典音樂,也一定聽過“鋼琴詩人”肖邦的大名。
波蘭不朽的鋼琴家弗雷德列克·肖邦永垂音樂史冊,天才、脆弱、氣質高貴是他的代名詞。人們既對他的才華和美貌高山仰止,又對他的脆弱心生憐愛。故事發生在那個文藝思潮迸發的、生機盎然的、最不現實的浪漫主義時代。19世紀法國沙龍的貴族氣息溢屏而出。休·格蘭特出演的肖邦讓人印象深刻,而Judy Davis飾演的女作家兼交際花喬治·桑一角,既風流多情又不羈彪悍。她會像男人愛女人一樣去追求肖邦,帶他一起去更廣闊的世界;而肖邦也愿以孱弱之軀去決斗,敞開自己的身體接納一個新的靈魂。整部影片,就在故事最美的時候終結。
這部電影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羅丹的情人》。事實上,才華卓著的女雕塑家用盡一生苦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所求不過就是走出羅丹壓服在她頭頂的陰影。
1882年,兩顆彗星的光尾拖曳過巴黎上空,令人眩惑地交匯。那時,羅丹41歲,已經舉世聞名。而卡蜜爾·克勞黛還是個17歲的、狂熱的迷戀著泥土和石頭的少女。卡蜜爾烏發,有一雙湖藍色的眼睛,優美如晨曦中的星星。她被引薦給羅丹做他的學生,而羅丹很快就發現這位學生的天才,先是驚嘆,進而是震驚。
和羅丹在一起的幾年,正是羅丹漫長的藝術生涯中最豐產的時期,他的作品明顯地表現出了比以往更深的思想境界。卡蜜爾的青春、才華和愛情,澆灌出創作上的絢爛花朵。
至于卡蜜爾,才華與情感孤注一擲地傾瀉在羅丹身上。以放得下的心承受化不開的情,這個道理羅丹懂得,卡蜜爾卻不懂。當愛的希望破滅,她的人生也開始走向毀滅。
羅丹看了卡蜜爾后期的作品后驚呼:“我的雕塑在贊頌生命,而你的卻是在贊頌痛苦!”當然。因為你這個大胡子不知道別人的痛苦有多深。
意大利畫家、雕塑家阿梅代奧·莫迪里亞尼,出生在托斯卡納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從小體弱多病,備受父母溺愛。
成年后他混跡在巴黎的風月場所,放浪的形骸,遮蔽不住藝術的才華。1920年離世,短暫的36個春秋,留下的畫作和雕塑作品展現著人類靈魂的永恒哀愁。影片講述在一次寫生課上,莫迪里亞尼遇上了生命中的摯愛珍妮并邀請她當自己的模特。但是在一幅準備參加畫展與畢加索競爭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沒有畫。
莫迪里亞尼對珍妮解釋說:“當我了解你的心靈深處之后,我再畫上你的眼睛。”此后,他果真從珍妮身上獲得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持續旺盛的創作激情。但在當時,莫迪里亞尼的藝術不能像畢加索那樣被大眾認同,不良的生活習慣讓他染上了結核病。就在他領取與珍妮的婚姻登記證時,遭遇了強盜,慘死在街頭。他的生命和影片,就在此時戛然而止。
幾乎以為這會是紀念天才功績的傳記片,而事實上它更關乎一段慘烈的愛情。
ps 配合《忘情畢加索》一同食用營養更全面。
文森特·威廉·梵高,這位用明亮鮮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畫家,他的故事已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
本片十分簡潔地厘清了梵高傳奇的一生:演員對著鏡頭講述,臺詞完全來自書信,之間插入旁白,看起來更像是一場訪談。本片由Andrew Hutton執導,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出任主角。雖有天才之項,卻無法享受天才之遇,絕望的梵高渴望家庭的慰藉,但他的瘋狂又常常讓親情降至冰點。這個喪到爆炸的人,偏偏又如此細膩和敏感。他從濟慈的詩中尋找藝術的美感,從狄更斯的小說中洞察社會現實,而左拉的文字,對他來說更是醍醐灌頂,心有戚戚。 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梵高結束了自己37歲的年輕生命。100年后的今天烈火烹油般顯赫的梵高,為何一生孤獨寂寞冷?
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他擁有接踵而至的訂單,美滿甜蜜的愛情。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生下小兒子不久去世,生活開始大轉折。
隨之而來的是巨幅群像畫《夜巡》惡評如潮,接著又被顧主告上法庭。此后倫勃朗的事業受到重挫,債務危機,人情冷暖,人生跌到谷底。
電影思路源于對倫勃朗這幅作品的另類解讀,試圖重現畫作創作時的工作環境與心路歷程。倫勃朗以接近戲劇舞臺的效果創作了《夜巡》,而導演也以同樣的效果拍攝了這部電影。影片的臺詞臃腫而華麗,演員們的表演精確又刻意。但在對洛可可風格揶揄式的鋪展下,也有對人間丑惡、命運無常的揭露。通過再現倫勃朗的一幅畫,電影完成了對那個時期的人間寫真。影片一大看點:所有的顏色和畫面構圖都在重述著巴洛克的華麗厚重,繼承著倫勃朗遺志。
西方藝術家中最如雷貫耳的名字,畢加索必數其一。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不僅他各個時期的畫作為世人所津津樂道,各段風流韻事也是一大談資。霍普金斯主演的影片《忘情畢加索》講述了這位大師令人贊嘆的創作才華與錯綜復雜的愛情關系。62歲時,畢加索與小他將近40歲的女畫家弗蘭西絲在咖啡店相遇。影片彷佛一塊五彩斑斕的畫布,描繪出二人長達10年的忘年之戀。年過六旬的畢加索熱情與魅力猶存,他愛著弗朗西斯卻無法停止和其他的女人在一起,于是片中還穿插了畢加索和瑪麗、朵拉、杰奎琳的愛怨糾葛。片中畢加索由剛剛摘得2021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著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詮釋。
畢加索從他眾多的情人中汲取出藝術的靈感,作為回報,這些情人出現在一幅幅杰作中。她們有些以青春為代價,有些以自尊甚至生命為代價。也許這就是遭遇大師的宿命,最終剩下的只有殘骸。
點擊文末【在看】并在公眾號后臺
回復【藝術家】
即可獲取部分影片資源哦~
不可錯過的精彩好文推薦
點擊圖片閱讀原文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