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閱讀
數天后……
你是否也有這種找不到原因又讓人抓狂的頭暈呢(不明確病因型頭暈)?做個磁共振吧,也許也會發現嚴重的腦小血管病。
1
頭暈的分類
我的頭暈屬于哪一種?來來來,咱們對號入座!
頭暈是神經內科門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廣義的頭暈可分為眩暈、頭昏、失平衡和暈厥前狀態4個方面。
▎眩暈
是指患者對靜態客體或自身位置產生“運動”的錯覺感受;
▎頭昏
是指大腦頭昏或頭沉、不清晰感,可有頭脹、頭部發緊感;
▎失平衡
是指站立不穩或運動不穩;
▎暈厥前狀態
是指在意識喪失之前有非眩暈性的頭暈癥狀,多有眼前發黑、心慌等。
2
腦小血管病
顱內小血管包括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和小靜脈,是腦組織血供的基本單位,對腦功能的維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腦小血管功能障礙導致的腦小血管病(small vessel disease, SVD)在頭顱磁共振(MRI)上表現為:腔隙性腦梗死(簡稱腔梗)、腦白質高信號、微出血和擴大的血管周圍間隙。患者會有頭暈、記憶力減退等諸多不適。
其中腔梗和腦白質高信號與頭暈關系最為密切(參考下圖)。研究表明,王阿姨這種“不明確病因型”頭暈患者,發生重度腦白質高信號比例較高。且病損害部位不同,中樞性頭暈常見的類型有別:眩暈多見于額葉受損;頭昏多見于顳頂葉受損;失平衡感覺多見于小腦、額葉受損。
圖1 腔隙性腦梗死(左),腦白質高信號(右)
3
腔梗/腦白質高信號和頭暈有關?
人耳中有一個前庭器官,是專司平衡功能的最下屬單位。
大腦的額葉、顳葉、頂葉中存在“前庭皮層”,相當于協調平衡的司令部。
皮層下的基底節、丘腦相當于中間管理部門。
若腦小血管病累及平衡司令部之間以及司令部與皮層下中間管理部門之間相互聯絡的網絡結構(皮層-皮層或皮層-皮層下離斷綜合征)就會引起頭暈。
腦小血管病引起血管內皮細胞破壞,引起腦血流自我調節能力下降,患者容易出現改變體位后的頭暈目眩。另外研究表明:慢性腦小血管病損可以間接影響急性小腦梗死患者頭暈癥狀的恢復。
4
腦小血管病引起頭暈的治療及預防
綜上所述,腦小血管病的確在一部分老年、慢性、孤立、原因不明的頭暈患者發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頭昏、眩暈及平衡障礙患者,首先應積極就醫,尋找并治療相關疾病。
對合并腦小血管病的中老年患者,還應當至專科進行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危險因素的篩查和控制;對步態及認知情況進行測試。通過綜合評估及治療,以期改善患者癥狀和長期預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