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李彥宏將無人車駛上北京五環,并且收獲交警罰單一張之后,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網民都知道了百度的無人車和AI開發者大會。話說今天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正式召開,現場宛若十一期間的八達嶺長城,那叫一個人山人海啊,看到這樣的架勢,作為新一代互聯網民,怎么也得了解一二不是。
如果你覺得3個多小時的大會有些漫長,別擔心,我們已經幫大家整理好此次大會的重磅消息,讓你能夠更快速了解其中的干貨。
百度無人車“阿波龍”宣布實現量產
說到人們對百度AI開發者大會的認識,很多人都是從李彥宏吃的那張罰單開始的。當無人車開上五環,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自己可能正在見證一個新紀元的到來。然而技術上的實現只是第一步,商業化的落地才能真正讓技術為人們服務。在2017年11月,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承諾,在2018年的7月份,將會有百度的量產無人車出現。自此之后,凡是李彥宏出席的場合,幾乎都會有記者追問,“百度的無人車實現量產了嗎?”
而在今天的百度AI大會上,李彥宏面露難色地先給大家打了一劑預防針,“大家知道,創新總是有很多風險,有很多不確定性,造車也跟造PPT不太一樣,造車經常會有延遲交付”。聽這話的意思,難道百度過去吹的牛這下是無法實現了?李彥宏旋即話鋒一轉,會場大屏幕上播放著搭載了Apollo系統的金龍客車正一輛一輛地生產出來,“我們吹的牛實現了!全球首款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量產!”
據悉,這些“阿波龍”無人車全車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和剎車踏板,搭載了Apollo L4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系統,適用于景區、廠區的場景。視頻中已經下線的100輛“阿波龍”,即將發往北京、雄安、福建平潭、廣州、深圳、碧桂園、日本東京等地開展商業化運營,這也意味著,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正式實現了“從0到1”的轉變。
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誕生
在確定無人車量產并未爽約之后,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但讓人沒有料到的是,百度又拿出了一份大禮。眾所周知,芯片作為智能設備的重要核心,在科技行業里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而百度在今年的AI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自研的中國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這將是目前為止業內計算力最高的AI芯片。
據了解,從2011年起,百度就處于深度學習的需要,開始基于FPGA研發AI加速器,并同期開始使用GPU。隨著近年來AI應用的爆發,需要AI運算處理的數據,差不多每24個月就至少增長一倍,對芯片的運算能力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大規模AI運算的實踐探索中,百度研發出了一款專門用于AI大規模運算的芯片“昆侖”,它的運算能力比最新基于FPGA的AI加速器,性能提升了近30倍。
目前,AI芯片包含訓練芯片昆侖818-300,推理芯片昆侖818-100。在功能上,“昆侖”既可以針對語音、NLP、圖像等進行高效優化,且能支持paddle等多個深度學習框架,讓編程、訓練和預測更加靈活高效。而在成本上,“昆侖”又具備通能性能下成本降低10倍的高性價比特性。在基于百度AI完善的技術布局、繁榮的生態,百度AI芯片更容易與AI深度學習框架、AI應用形成“組合拳”。
“百度大腦”再進化,升級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
既然提到了百度AI,就一定要提到百度在2016年9月正式發布“百度大腦”,這顆“最強大腦”被百度運用在多個AI領域,但是和我們距離最近的,最形象的,可能就是百度出品的智能音箱“小度”了。如今,百度大腦的能力不斷提升,從1.0進階到3.0。百度高級副總裁、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王海峰介紹,百度大腦1.0完成基礎能力搭建和核心技術初步開放,2.0形成了完整的技術體系,開放60多項AI核心能力,3.0的核心是“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同時開放110多項AI能力。
“百度大腦3.0的核心是‘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王海峰解釋道,“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是指對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模態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深層次多維度的語義理解,包括數據語義、知識語義、視覺語義、語音語義一體化和自然語言語義等多方面的語義理解技術,“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不僅能讓機器聽清、看清,更能深入理解它背后的含義,深度地理解真實世界,進而更好地支撐各種應用”。
簡單來說,在百度大腦3.0的賦能下,視覺語義化可以讓機器從看清到看懂視頻,并提煉出結構化語義知識;語音語義一體化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能讓機器準確識別并理解人說的話,實現更自然的人機對話。
王海峰還介紹到,“百度大腦3.0已經對外開放了110多項領先的AI能力。未來百度將繼續研發頂尖的AI技術,同時全面賦能開發者,讓每一位開發者都能平等便捷地獲取AI能力”。截止目前,百度已對外開放110多項領先的AI場景化能力與解決方案,并通過開放EasyDL等定制化平臺、軟硬一體的AI能力,持續降低AI應用門檻,幫助開發者和企業應用AI實現業務創新與升級。
百度的人工智能:從PPT到落地
是不是感覺說的越來越專業?那下面我們就來聊點更接地氣的,從生產、生活,乃至人們最為關注的醫療方面,來講講百度AI是如何具體賦能的。
說到人工智能,研發者們一個很重要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將勞動者從重復、底效、繁重的腦力判斷工作中解放出來。在圣象地板工廠工作的女工們,每天需要靠眼睛將識別,并從海量木板中篩選出有瑕疵的產品,這樣機械化的動作,給工人帶來的體力和精神上的壓力都不小。而在圣象地板與百度合作之后,運用人工智能識別和分揀地板,攝像頭代替了工人們的眼睛,并幫助將工作的銷量提升了一倍。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AI賦能得不再僅僅是生產企業、廠區,而是更為深入地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在美國的無人超市等新零售場景中,視覺語義化技術可以準確識別顧客“拿起商品”、“放下商品”、“將商品從A處放到B處”等行為,從而判斷用戶購買了哪些商品,并在用戶離店時通過人臉支付主動扣款。隨著相關模式的逐漸成熟,AI技術或將在未來,在更豐富的場景里,迎來更大規模的落地。
在地廣人稀的藏地牧區,AI對當地的基層醫療單位也起到了意料之外的作用。由于缺乏技術過硬的檢驗人員,牧民常常要到數百公里外的醫院檢查。而現在,通過百度AI技術訓練出的一套可以輔助基層醫生用顯微鏡識別寄生蟲蟲卵的模型,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已經可以識別10多種寄生蟲蟲卵,其中幾種在小范圍臨床檢驗試點里識別準確率穩定在97%以上,識別能力相當于一位具有20多年臨床經驗的檢驗專家。援藏醫生陳靜飛介紹到,“這套寄生蟲蟲卵識別系統,相當于把更專業的臨床檢驗工具直接送到了牧民臨近的醫院,緩解他們的奔波之苦”。
總的來看,今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不僅在高端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技術上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案,實現了自身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上的階段性收獲,更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商業化發展的開端,無論是“昆侖”芯片這樣難能可貴的驚喜,還是落地在各個領域的AI技術,在未來,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而這一切,都讓我們對百度未來的發展又有了新的期待,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頭條的游戲直播,你想看到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