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白來說,生命中只有三件事,喝酒舞劍寫詩歌。見了朋友要寫詩,送別朋友要寫詩,就是一個人喝悶酒也要寫詩,不寫詩比不吃飯還難受。
有一次,李白的族弟李凝去求婚,作為族兄的當然要給他加油鼓勁,別的幫不了你,寫首詩為你炒作下總可以吧,于是一首意氣風發的詩援筆立成: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與爾情不淺,忘筌已得魚。
玉臺掛寶鏡,持此意何如。
坦腹東床下,由來志氣疏。
遙知向前路,擲果定盈車。
唐朝時期,李姓是理所當然的大姓,雖然這位李凝可能和李白隔了幾十代,但并不妨礙他們稱兄道弟。而唐朝的崔氏也是名門望族,這樁婚事也算得上門當戶對。
生性灑脫的李白在此詩的開頭就調侃李凝,我和你一向交情不淺,為何現在得魚忘筌呢?意思是說,你為了新娘子,把我這位大哥拋在九霄云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見色忘友。
玉臺指鏡臺或者梳妝臺,引申為聘禮,你帶著豐盛的聘禮和寶鏡,心里一定樂開了花吧。
五、六兩句是引用東床快婿的典故。相傳晉朝時,太傅郗鑒聽說丞相王導的幾個兒子個個長得英俊不凡,便有意與王府結兒女姻親。
有一天,郗太傅派一個門客到王府去選婿。王府的幾個公子都正襟危坐,嚴陣以待,只有王羲之袒腹臥于東床,完全不當回事,結果門客向郗太傅大力推薦,認為他氣度不凡。
后來,郗太傅又經過進一步了解,原來這個青年就是王羲之,便將女兒郗璇嫁給了他。由此,“令袒”或“東床”就成了對女婿的尊稱。
李白在此處引用這個典故,意思是說你的才華氣度堪比王羲之,此去定能馬到成功。也許是覺得光有才華還不夠,李白接下來又用了潘安的典故。
潘安也是晉朝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帥哥。據說,他每次出門,上至老太太,下至小女孩,都對他愛慕有加,經常是車子里滿載瓜果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成語的由來。
所以,最后兩句是李白的調侃:你此去下聘禮的路上,車上也一定會被人擲滿瓜果,希望你不要亂了方寸,做出出格的事兒哦。
這首詩充分顯示了李白的學識和才情,典故信手拈來,誰要是被他如此一夸,就是一只癩蛤蟆也能生出紅燒白天鵝的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