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切安排妥當后,元雍和于忠等人以元詡的名義給高肇寫信,向他通告元恪駕崩的情況,并召他回朝。收到信后,高肇震驚不已,也陷入恐慌之中。他非常清楚,宗室對他恨之入骨,一定饒不了他,而他之前從未領過兵,也沒有部曲,朝堂上他可以呼風喚雨,出了朝堂他就啥也不是,更不會有人跟著他對抗朝廷。所以,回去必定死路一條。回朝路上,高肇整日哭泣,越來越瘦弱憔悴,回家后連家人都不敢相見。天監十四年(公元515年)二月初七,為了穩住高肇,北魏朝廷尊高皇后為皇太后,暗中做好了逮捕他的準備。二月初八,高肇登上太極殿,對著元恪的靈柩嚎啕大哭。此時,元雍和于忠已將值寢邢豹等十多人埋伏在舍人省內,等到高肇哭完,將他引入西殿,宗室諸王都在暗中監視。高肇剛進入舍人省,邢豹等人便將其扼殺,接著下令公布他的罪惡,對外聲稱是自殺,對他的親友全都既往不咎,剝奪他的職務和爵位,以士大夫的禮節安葬。到了黃昏,從側門將他的尸體運回家。二月初十,北魏任命元雍為太傅、兼太尉,清河王元懌為司徒,廣平王元懷為司空,宗室在名義上崛起。二月二十六,尊胡貴嬪為皇太妃。三月初一,強迫高太后出家為尼,遷居到金墉瑤光寺,非大節慶,不許入宮。這一年,元詡只有五歲,無法獨立行使皇權,權力出現真空。此時,于忠既擔任侍中,又總管禁衛,獨攬朝政,權傾一時。元宏在位時,以用度不足為由,把百官的俸祿減少四分之一,于忠下令全部恢復減少的俸祿。舊法規定,百姓每織一匹絹要交八兩綿,每織一匹布要交十五斤麻作為稅收,于忠也都加以免除。通過這兩件事,于忠既討好了百官,也收買了民心。很快,有人對他的權威發起了挑戰。尚書左仆射郭祚自認是太子的師傅,希望被封侯和開府儀同三司。最終,北魏朝廷以他為都督雍、岐、華三州諸軍事、征西將軍、雍州刺吏。對于這個任命,郭祚并不滿意,和尚書裴植搞在了一起,妄圖扳倒于忠。和郭祚一樣,裴植也熱衷仕途,他自認門第不比王肅低,職位卻遠遠不如他,屢次上書請求辭職,退隱到嵩山,元恪沒有同意。等到升為尚書,裴植自鳴得意,經常對人道:“不是我想做尚書,是尚書必須由我來做。”每次入朝晉見、議論政事時,裴植都喜歡當面譏諷同僚,還上表詆毀征南將軍田益宗道:“華夷異類,不應讓夷人位在百世衣冠之上。”于忠和元昭見了他,都恨得咬牙切齒。如今,郭祚和裴植一起上躥下跳,還慫恿元雍將于忠外放地方,于忠忍無可忍,指使有關部門誣告郭祚和裴植。誣告的手法很老套,那就是找一個人作偽證,舉報裴植的表弟皇甫仲達曾接受他的命令,想要假傳圣旨謀殺于忠。八月初五,裴植和郭祚以及都水使者杜陵、韋雋都被賜死。于忠又想借此機會殺了元雍,崔光堅決不同意。最終,元雍被免職,以藩王歸第。于忠的專權之舉引起了朝野怨憤,為了扳倒于忠,宗室和大臣馬上抬出胡太妃抗衡于忠。八月初六,北魏尊胡太妃為皇太后,住進崇訓宮,于忠為崇訓宮衛尉,劉騰為崇訓宮太仆,加官侍中,侯剛為侍中撫軍將軍,又封胡太后的父親胡國珍為光祿大夫。從這時起,胡太后開始逐漸掌握大權,她最為信任的是劉騰、侯剛等沒有根基的人,其他人都是利用或牽制。八月十九,元懌晉升太傅,兼太尉,元懷為太保,兼司徒,任城王元澄為司空。又以于忠為尚書令,崔光為車騎將軍,都加封開府儀同三司。隨后,群臣投桃報李,上書請求胡太后臨朝稱制。九月,胡太后開始親政,不稱制而稱令,群臣上書稱殿下。胡太后為人聰明機智,深通文墨,一切政務都親手處理,很快就獨攬大權。郭祚等人死后,詔書、命令、生殺予奪之權都由于忠決定,王公大臣畏之如虎,人人躡手躡腳、斂聲屏氣。胡太后親政后,立即解除了于忠侍中、領軍、崇訓衛尉的職務,只讓他做儀同三司、尚書令。過了十幾天,胡太后將門下侍官叫到崇訓宮,問道:“于忠在朝廷中為百官之首,聲望如何?”眾人都道:“他不稱職。”于是,胡太后讓于忠出朝任都督冀、定、瀛三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冀州刺史,司空元澄兼任尚書令。在此過程中,于忠毫無還手之力,還淪為胡太后登頂的墊腳石。當初,于忠掌握朝中大權時,自稱元恪答應加封他,元雍等人不敢違逆,加封他為車騎大將軍。于忠又自認在新舊交替時有安定國家的功勞,示意大臣上書建議給他增加封賞,元雍等議封他為常山郡公。得逞所愿后,于忠又不好意思獨享,示意給門下省一同增封。元雍等人不得已,又封崔光為博平縣公,而尚書元照等人不斷上書投訴。如今,于忠被排擠出朝,胡太后命大臣再次商議,元懌等人上書道:“先帝駕崩,迎接新主,本是臣子應盡之義,不應以此為功。之前,臣等建議授予于忠封地,不過是畏懼他的威權。如果功過相抵,則不應當獎賞,請求全部追還。”于忠的封賞被追回后,崔光也送還封地和官爵,書表遞上十幾次,胡太后才同意。元雍又上書自劾道:“臣剛進入柏堂時,看到詔旨都由門下省作主,臣出君行,深知這種事不該發生卻不能禁止。于忠獨攬朝權,隨意生殺予奪,臣卻不敢違抗。于忠一心想殺掉臣,幸虧崔光堅決反對。臣想把于忠逐出京外,反被于忠所廢。臣這樣不理政務空食俸祿,辜負了主上對臣的恩惠,請將臣免職遣返回家,心甘情愿聽從處置。”十二月,胡太后任命元雍為太師,兼司州牧,不久又重錄尚書事,和元懌、元懷、胡國珍居住在門下省,同理朝政。當時,元詡年齡尚幼,不能親理朝政,胡太后想代替他進行祭祀之事,禮官多方議論后認為不可。胡太后以這事詢問崔光,崔光引用漢朝和熹鄧太后祭宗廟的舊事,認為可以,胡太后非常高興,于是代行祭祀的事務。通過這件事,崔光成功贏得胡太后的好感,重新站穩腳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