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詳細講解了八卦的部分內容,這篇我們繼續分享64卦卦名、卦和爻的結構。
一、64卦卦名
64卦是由八卦兩兩而得,要想學會64卦,必須把八卦弄明白,尤其是八卦最基本的象,否則一切都是瞎扯,因為八卦與六十四卦在名稱上是相對著來的,比如:
八卦叫“三畫卦”,六十四卦又叫“六畫卦”,這個就是從卦是由幾畫或者是由幾個爻組成的角度上來區分的;
八卦叫“經卦”,六十四卦又叫“復卦”,這個就是從單一與重復的角度來區分的。因為兩個“八經卦”組成一個“復卦”。
回顧一下八卦的基本象義:
乾:天 兌:澤 離:火 震:雷 巽:風 坎:水 艮:山 坤:地
這八個最基本的象一定要背熟的,否則后面的學習沒法展開,因為64卦的卦名是來源于這些八卦的基本象義:
比如同人卦,它的全名叫“天火同人卦”,它的上卦是乾卦,下卦是離卦,乾為天,離為火,所以叫做“天火同人卦”。
比如觀卦,它的全名叫“風地觀卦”,它的上卦為巽卦,下卦為坤卦,巽為風,坤為地,所以叫做“風地觀卦”。
64卦所有的卦都是這個樣式,因此一定要把八卦的基本象義記牢。
64卦的記憶:
有了上面的解釋,外加兩幅圖,半天就能把64卦記住。
64卦分宮卦象次序圖
變化規律詳解
有了以上兩張圖,掌握規律就能把64卦快速牢記,如果還是記不住,那就沒什么好辦法了,就只能死記硬背《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二、卦的組成與結構
在《易經》中一個卦包含很多信息,都是由卦畫、卦名、卦辭、象辭、爻辭等等組成,你要明白這些信息都是什么內容。
隨卦
1、卦辭
所謂卦辭,就是在《周易》中描述某一個卦象整體吉兇的一段文字。你得到某一卦了,這個卦說了什么呢?就看卦辭。
2、爻辭
它是描述一個卦中某一爻情況的文字,一個卦有六個爻組成,所以每一個卦都有六段爻辭。像上面你的動爻是哪一爻呢?九二,那就去找第二爻,這個時候就是看具體的爻辭而不再是卦辭了。
《周易》一共有64個卦,每個卦有6個爻,一共64*6=384個爻,乾坤兩卦還各多了一個用爻,所以一共就386個爻。也就是說,整部《易經》描述了人生386種情況。
3、象辭
分為“大象”和“小象”,大象是對卦辭的解釋,小象是對爻辭的解釋。
4、彖(tuan四聲)辭
彖是總結、小結的意思,《易經》有“彖曰”就是彖辭,也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對卦辭和爻辭的總結。現在市面流行的版本,多是把彖辭分別放在卦辭后面和爻辭后面。
5、爻位
六十四卦的每卦各有六爻,自下而上分別稱為初、二、三、四、五、上,區分出六個高低不同的等次,這里注意第一爻書里面不說第一爻,叫“初爻”,同樣第六爻叫上爻!
陽爻用“九”表示,陰爻用“六”表示。九為奇數,六為偶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如果一個卦的最下邊的爻為陽爻,陽為九,下位為初,所以稱為:初九。如果第二爻還是陽爻,就稱為九二,如果第三爻還是陽爻就稱為九三。
反過來,如果一個卦最下邊的爻是陰爻,就稱為初六,第二爻還是陰爻就稱為六二,第三爻就稱為六三等等。
乾卦
從六個爻位代表的事物的發展階段而言,《乾》卦六爻最為典型,其他卦的爻位也可用此原理觀察。
初位是發端萌芽階段,應潛藏勿用;二位是嶄露頭角階段,應適當進取;三位是功業小成階段,應謹慎防兇;四位是新入高層階段,應警懼審時;五位是圓滿成功階段,應注意處盛戒盈;上位是發展終極階段,應注意物極必反。
六爻中有為主之爻,稱為“卦主”,卦主多取第五爻(上卦之中位),古代皇上被稱為九五之尊的原因,因為九五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第六爻!
三、爻與爻的關系
1、當位
從爻位上來看,一個卦(共六爻)從下往上數,第一、三、五爻的位置為奇數為陽位,如果在這三個位置上的爻是陽爻(即陽爻居陽位),那就說該爻為“當位”;
反過來,還是從下往上數,第二、四、六的位置為偶數為陰位,如果在這三個位置上的爻是陰爻(即陰爻居陰位),那么就稱該爻為“當位”;
如果不是上面我說的這兩種情況,陽爻居陰位或陰爻居陽位,就稱為不當位。
一般情況來說,當位就意味著“吉”,不當位則代表“不吉”。
當位不當位是判斷吉兇的因素之一,還有很多其他很多因素。
2、中正
上下卦之中位即第二、五爻往往決定卦的吉兇性質,因為“中”為事物的穩定合理狀態。那是因為第二爻處于下卦的中位,第五爻處于上卦之中位,這兩個位置優越,稱為“居中”,象征守持中道,行為不偏的含義。
天地否卦
陽爻居中位,則有“剛中”之德;陰爻居中位,則有“柔中”之德。如果剛好陰爻處于第二位(六二),陽爻處于第五位(九五),那就更好了,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這是最完美的,在爻位中是最為美善的象征。
3、“乘”“承”“比”“應”
乘:
所謂“乘”(cheng四聲),是乘駕、駕馭,居高臨下之意。陽尊而陰卑。一般來說,凡相鄰兩爻,如陰爻在陽爻之上,稱為'乘剛”,簡稱“乘”,象征弱者乘凌強者。如幾個陰爻都在一個陽爻之上,則這幾個陰爻對這一陽爻都可稱“乘”。
乘
承:
所謂“承”,乃承載、承上、烘托之意。凡相鄰兩爻,如陽爻在上,陰爻在下,則被稱為“承剛”,簡稱“承”。象征柔弱者順承剛強者,或賢臣輔佐明君之意。
承
比:
所謂“比”是兩個相鄰的爻稱作比,是比鄰、比肩的意思,如果相比的兩爻是一陰一陽,異性相吸,就更加親近一些,以陽比陽或以陰比陰,則無相求相得之情。
應:
所謂“應”,是對應、應合的意思。指上、下卦爻位置對應的呼應關系。就像同盟關系,不在一起,但一呼就應。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就有了對應關系。應是一種應合、應援,有應當然是好事。一般說,在相應位置上的兩爻如果是一陰一陽,即可成為陰陽正應;如果是兩陽或兩陰,即構成相斥關系。
應
單獨拿出一種關系看起來很簡單,但各爻之間的承、乘、比、應的關系摻雜起來相當復雜。而各爻關系又與各爻的爻位特征的種種規定性交織在一起,在這里,以六爻的變化模擬事物錯綜復雜的變化,六爻又是某種事物在某種時空中的象征,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非如此也不足以反映萬事萬物的復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