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為王添強繪本戲劇工作坊報道原創作品,若欲轉載請回復“授權”,了解詳情。未經授權,視同抄襲。
家長如何通過教育戲劇
幫助兒童進行情緒管理
香港戲劇教育導師王添強講座
剛剛結束加拿大國際偶戲藝術節形成的王添強老師,風塵仆仆的奔向東北哈爾濱,為這里的老師和家長分享如何用戲劇幫助兒童進行情緒管理。
主要內容:
原生情緒沒有對與錯
延生情緒才需要注意
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素之一:氣質、多元智能
戲劇如何協助孩子情緒穩定發展
戲劇幫助孩子管控情緒的步驟
家長可以應用戲劇協助兒童情緒管理
原生情緒沒有對與錯
原生情緒:
喜樂、接受、期待、驚訝、恐懼、憤怒、悲傷
這些都是是天生情緒,孩子本身與環境產生變化就產生的情緒,對于孩子來說這些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很多孩子容易鬧情緒,而且情緒一直過不去,因為他的情緒沒有被發泄出來就被家人控制和壓制了。所以一直在生氣的邊緣沒有發泄和處理過。
現在幫大家來梳理一下,可以如何處理:
1、當孩子有了情緒,一定要平靜的先等他把情緒發泄完,不要指責或者對她的情緒表達出極大的不滿意和厭惡。
2、等他發泄之后,問他“剛剛發生了什么事?”要把發生的事情說給家長聽,他自己就思考過一遍,但是不要定性“這樣是不對的!”
3、當他梳理過事情的經過,再問他“那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做呢?”孩子肯定會有很多答案,或許很激動還跟這一次一樣,家長可以馬上跟進問:“如果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呢?如果不這樣做,還能怎樣做呢?”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讓他知道處理事情是有很多選擇的。
4、當孩子找到了下一次該如何處理的放發后,問“這樣選擇后你舒服些了嗎?那因為剛剛這些事情,現在媽媽很不舒服哦,要跟媽媽道歉哦,再跟旁邊因為這件事受到影響的人去道歉”每一次都要
衍生情緒才需要注意
衍生情緒:
愛、樂觀、服從、侵略、輕蔑、懊悔、失望
衍生情緒是由相應的原生情緒相加衍生而來。
比如:
喜樂+接受=愛,接受+恐懼=服從,憤怒+期待=侵略
比如“輕蔑”:是因為憤怒和厭惡的事情堆積而產生的,比如,爸爸媽媽要求很高,總和被人比較,就會容易出現輕蔑和看不起別人,而不是家里有多富裕。
再比如“侵略”:很愛“打”其他同學,他的期待永遠得不到滿足,所以他就憤怒,而產生侵略行為。容易爭吵的人,就是有很多期待,但常常失望所以憤怒,關鍵“原生情緒沒有好壞”,所有的情緒都有的她自己的功效。
“愛”,不是教訓來的,教訓是最低端的教養方式,愛是“我喜歡你這樣,不論什么樣子我都接受你”就是愛。
大家很多時候覺得“憤怒、厭惡、悲傷”,可能就不是好的,但其實就是“恐懼”讓孩子知道小心、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不該做,從而能夠保護自己。 所以,要接受自己的孩子無論好壞,在講規則的地方要有一些“恐懼”而有好的結構“服從規則”。
比如,幼兒園時的孩子,產生了別扭,哭了。家長常常會理解制止“別哭了!別鬧了!”。其實這個時候,不要立即控制孩子的情緒,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的個性與外界發生了變化后產生的原生情緒,原生情緒是沒有對錯的,要先允許孩子哭,哭完了,把情緒過去,再跟孩子說哭的原因,鬧別扭的原因,之后和孩子一起探索再一次如何面對和改變的方法。因為當孩子的原生情緒全部消化后,才不會有衍生情緒。
如果我們在孩子的情緒初期就馬上控制,孩子就不能感受整個情緒的過程,也就沒有機會去學習了解和控制情緒,當孩子體會了整個情緒的過程感受后,跟著家長一起探討產生情緒的原因,思考如何用另一角度去面對這個問題,才能擁有控制情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會避免孩子進入嚴重的問題
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素之一:氣質
氣質是天生的,任何氣質都是服務孩子的。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情緒,教會他們如何更好的和自己的氣質相處,學會處理情緒。戲劇是幫助孩子很好的訓練情緒的工具。
“怕生”并不是壞事,而是高強度保護自己的氣質。
“怕生而且適應力很低”的孩子,爸爸媽媽就要幫助他如何將自己的這種氣質去容易的融入社會,盡量放松,去新的環境時,早一點去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上學時會有點難融入朋友,爸爸媽媽要支持孩子,告訴他世界是這樣的,有些同學難交往,跟自己很不一樣,都是對的,我們都是這樣走過。衍生情緒的補救,戲劇就有很大的作用,快樂集體參加活動,之后讓孩子知道,雖然和別人很難相處,但還是可以一起相處的。
“專注”不夠好的孩子,比如同齡孩子相比差距較遠,就要用它感興趣的事情提高專注力。
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素之一:多元智能
智能是生出來的,要讓孩子高的保持,低的提高。
比如:語言智能高,要提高運動智能,來協調,不是因為他不行而是要補充其他的。
肢體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這些,戲劇用游戲的不同方式補充孩子的短板。
戲劇如何協助孩子情緒穩定發展
一、擴展認識
二、補充欠缺
在參與戲劇活動中,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沒有看過的人物存在,對這種情緒有了理解,補充孩子自己情緒的不足。自我認知、自我了結、自我改善、自我肯定。
三、另選方向
情緒解決的方法,了結情緒,了結原因,知道處理情緒的方法。
很多事情都要讓孩子有接受不同結果的體驗和能力,鍛煉“預期能力“。因果關系就是預期能力的學習,也就是在戲劇中看到的。如何看到更多的人更多的處理情緒的方法呢?就是看劇和參加戲劇互動,有機會找到情緒和生命的另一個方式。
戲劇幫助孩子管控情緒的步驟
a、認識情緒-命名、反應、過程
b、如何面對-角色感受、錯誤過程、后果處理
c、另作選擇-不同角色、不同角度、不同方法
d、群體經驗
孩子學會命名情緒是管理情緒的第一步
看兒童劇在什么?
看劇不是單純用來看戲的,劇場有很多的規矩,劇場是不是隨意走來走去的,因為劇場是讓孩子看到其他人的地方,(這也是為什么要劇院要小,才能讓孩子看到細節)看到別人的不安、憤怒、討厭、原來這個哭是發脾氣,原來這種哭叫傷心,這種哭叫憤怒,之后在生活中,夜漫漫能夠面對,管理,過度,知道原生情緒是什么,再加上找到自己情緒的原因。
家長可以應用戲劇協助兒童情緒管理
a、玩扮演及戲劇游戲
b、講繪本故事時進行角色與環境探索
c、賞析戲劇后進行思考、探索及跟進扮演
d、入讀有戲劇作主題或滲透教學的學校
e、參與戲劇活動(沒有劇本的更佳)
戲劇應用的工具與手法
a、戲劇游戲
b、扮演范式
c、即興排練
d、欣賞與思考
王添強(Simon Wong Tim Keung )
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總監、創團董事
王添強老師廿年來致力推動兒童劇藝、教育戲劇、木偶保存及發展工作。
現擔任公職包括:中國木偶皮影學會副會長、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顧問等。
現時亦受聘于香港浸會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在職教師學位課程之「創作性戲劇」選修科導師。
工作坊邀約
香港明日內陸項目主任
陳岑(小恩):13261930081
微信:clenecia
香港明日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