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杭州一個女孩升初中后不適應,成績一落千丈。她的父母都是國內頂尖大學畢業生,覺得孩子厭學是作。到初三時,女孩已經出現自殺傾向,也就是說,孩子得了抑郁癥了。但據醫生講,就診后,孩子母親擅自讓孩子停掉了需要定期服用的抗抑郁藥物,給她換成了維生素片。
這個消息里面,最后孩子母親為什么這么做,是不是有其他的治療措施,筆者沒有看到更具體的講述,不好妄做評論,但可以看到的是,家長可能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有較為嚴格的要求,比如,孩子告訴醫生,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要求她每天彈好幾個小時鋼琴。而小升初后,學業壓力更大,孩子不適應,提出過不想上學想去看病的訴求,但沒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沒能及時解決問題,最終出現了這種情況。
青少年抑郁癥已經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了,下面這些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中的數據顯示,18歲以下的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28%;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青少年抑郁癥患病率已達15~20%,接近于成人。而有關研究也認為成年期抑郁癥在青少年時期已發病。
另外,《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個更直觀的數據。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抑郁科主任表示,自2018年以后,每年來抑郁科就診的患者都在增加,其中低齡患者越來越多,15歲以下抑郁癥患者3年漲了3倍多。2018年3148位,2021年10613位,2022年數據還沒出,但肯定會增長。
更加需要引起重視的是,有研究數據顯示,青少年的自殺率要比成人高出近3倍,且大約60%的青少年自殺事件是與抑郁癥有關。
此前全網關注的湖北15歲少年胡鑫宇在失蹤106天后才被找到,官方通報系自縊身亡。在該事件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通報了胡鑫宇生前的兩段錄音,明確表達了自殺意向。隨后有心理專家分析稱胡鑫宇或患了微笑抑郁癥。
看到花季青少年因為抑郁癥而離去,實在讓人痛心。
青少年抑郁癥高發的原因,主要是人際關系、學業壓力和親子沖突。
中醫董洪濤老師也分析過青少年抑郁高發的原因,他講了三點。
一是家庭因素。家庭的氛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是很大的,比如父母樂觀積極,很少爭吵,孩子也會感覺家庭幸福,如果父母總是吵架,孩子就可能害怕回家,甚至不愿接觸吵架的父母。從中醫來分析,心主神明,心合則五臟六腑皆合。也可以應一句老話:家和萬事興。
二是經歷重大變故創傷。這屬于特殊情況,如若有這種情況,則需要心理醫生進行疏導,以免孩子內心受到創傷。在這一點里,董洪濤老師提醒到,不主張孩子看恐怖電影或聽鬼故事,因為恐傷腎,心火與腎水上下交通,腎傷則心神亦傷,非常有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導致精神問題。大人亦然。
三是外界環境因素。比如孩子若長期處于被歧視、虐待、校園暴力或家庭冷暴力等環境中,便很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抑郁癥狀。父母若對孩子要求過高、管教過嚴,超出孩子能力范圍,也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長此以往,便可能出現病態。
再者,現在的孩子們普遍承受著巨大的學業壓力,他們的運動時間睡眠時間往往都難以得到保障。有研究發現,學生若承受高學業壓力,出現抑郁癥狀的風險為10.5%。
在青少年抑郁癥如此高發的情況下,我們真的應該多聽聽孩子的呼聲,找到原因積極預防積極治療。此外,在抑郁癥治療方面,一些中醫醫生也有豐富的經驗,不妨一試。(參考閱讀: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中醫觀點:陽氣不足!很多患者血壓低)
總之,我們應該想更多的辦法做更多的努力讓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