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老農民(網名),五臺豆村大石嶺村 人。受過苦,教過書,做過飯,修過路,架過橋,背過窯,經歷頗豐,終無所成。曾任職于忻州師院,現已退休。
窩窩頭的記憶
——童年紀事之三十七
文/老農民
其實在老家一帶,說窩窩是不帶頭的,我所以寫成了窩窩頭,只為讀起來親切好聽些,此外別無深意。對于窩窩,真有許許多多說不盡,道不明的愛恨情仇。
我說的窩窩,一般是由粗細均勻的玉米面做成。當初磨面的時候,玉米里邊加上一定數量的黃豆。和面時,用開水潑起,再略略放置一會兒,讓它絲一絲(什么意思,我至今也搞不懂,也有說醒醒的,是不是讓食材充分交融,也是猜測)。蒸好后,吃起來有一種甜絲絲的感覺,實在是大人小孩的最愛。假如有條件的話,再包些紅豆餡,最好烤到虎皮圪渣(五臺方言,意為烤到正好,有焦糊味又不至碳化),咬一口,玉米的清香和黃豆的醇厚撲鼻而來,吃起來那簡直絕頂了,蓋帽了。即使現在想來,也會流涎三尺,頻咽口水。
這個,只是理想中常常想吃到的窩窩??晌覀兡菚r所處的時代,正是國家在泥濘不堪的路上拼命奮起的時候,這樣的玉米面窩窩一年之中能吃幾回,也是屈指可數的。但是生活照常進行,日子還要繼續,只好吃些以玉米面為主,摻攪其它東西的窩頭,依然快快樂樂度過了那些難忘的歲月。
那個時候,根據不同的摻攪,這窩窩就會有不同的大名:中間包了菜的叫菜窩窩;和了細糠(粗糠是喂豬的好飼料)的叫糠窩窩;摻了豆皮的叫豆皮窩窩;攪了醋糟的叫醋糟窩窩;加上麻糝(胡麻,黃芥,麻子榨油后的下腳料,一般用作肥料)的叫麻糝窩窩,還有一些,不能一一例舉。那個時候,只要能吃上,填飽肚子,也就顧不上講究什么,照樣生活的歡天喜地。不過有些窩窩說起來,真不是那么高興,比如說糠窩窩,稀罕吃幾頓還甜絲絲挺好吃,吃多了就不那么愜意了,常常是吃時兩眼淚(喉嚨里挓[zhā]得無法咽下去),排時淚兩眼。
我所知道的是,窩窩的形狀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揑成橢圓,一種揑成圓形。圓形的又稱之為"蛋蛋子"。也許有人說,"蛋蛋子"怎么可以叫窩窩呢,我的證明是有小孩玩累了,說,回家搬些窩窩吃。拿出來就是一個“蛋蛋子"。據我觀察,家里有正經受苦人的,常常需要蒸些橢圓的正經窩窩,一般"四屬戶",更多的是蒸些"蛋蛋子"來過日子。
這些個圓形"蛋蛋子"其實和橢圓的窩窩只是形狀上的區別,構成的材料是一模一樣的。因此,就有了菜蛋蛋子,糠蛋蛋子,醋糟蛋蛋子,麻糝蛋蛋子,豆皮蛋蛋子。小時候,有兩種"蛋蛋子"特別愛吃,一種是野菜混和玉米面,多少撒點鹽,蒸出能吃好幾個。估計現在拿到飯桌上,大概也是搶手貨。另外一種就更稀罕了,需要我們到野地里,挑回一種叫“小蒜兒"的植物,很類似大蒜,只不過比大蒜"小瘦"多了,洗凈切斷,和上玉米面,也多少撒點鹽,蒸出來真是噴香噴香,常常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一塊嘗新。就因為能拿出這山珍讓同學們拼吃,那自然一臉得意,驕傲著呢。
還有一種窩窩也很好吃,只不過費點事,就是起酵子窩窩。它需要和起玉米面,把酵子加進去,放在熱點地方自然發起,發好了加點糖精(后來加白糖),蒸好了暄暄的,掰開了,全是蜂窩狀,趁熱扛(gan)上一個,好香著呢,連魂靈都暈得不知去向……記得上完小時,賈同學領我去他家多次品嘗,至今口頰留香,不能自已。
還有一種叫"二代窩",這個恐怕好多人知道,因為它已經是現代化產品,相信好多人吃過。當然做法與上述的起酵子窩窩有些類似,只不過構成有些不同,加了一樣東西就是白面。過去,這白面在老家稀罕寶貴著呢。日常只在過年,過七月十五(中元節)它老人家才露露臉,平時放在瓦甕里,上面糊一層紙深藏不露。偶爾出現,也只是支應戚人,輕易不敢使用。和上玉米面蒸窩窩,在那時,老輩人會說是作賤好東西,誰舍得呢。好在現在白面已不是什么稀缺東西,倒是“二代窩"大行其道,真要蒸好了,比白面饅頭要“賣"得快多了。
還有一種恐怕一年之中,只能享受那么幾天,可總是時時想起,天天盼望。每當臨近秋季,嫩玉米上來之時,大人們總會狠著心割些嫩玉米,給孩子吃幾頓"糊糊子窩窩"改善改善生活。把剝好的嫩玉米顆顆,在石磨上連皮帶芯維爛了,加點小蘇打,加點糖精蒸上。這時只要人一進家門,那濃烈的玉米清香味總縈繞全屋,把精干的嗅覺偵察兵成排成排打得流水落花,潰不成軍,把人逗引得不想離家一步,直等的蒸熟了,吃到嘴里咂摸咂摸才歇下心來。第二天早飯時,端一碗稀飯,拿一個烤好的“糊糊子窩窩”,趷蹴在街里,好像總帶有一種炫耀示威的架勢。這里所說的狠心是這么回事,大人總覺得嫩玉米不如老玉米頂事,加上好吃,肯定要多吃,全不是過光景樣子,因此每當這時,總要下很大的決心,才舍得割那么十幾株吃上一頓。連割幾次,心疼得差點掉淚。
讓人想不到是,當年上不的席面、只為度日的窩頭,如今卻身價百倍,花樣繁多,堂而皇之的走向盛宴,成為有錢人刷油的利器,真不知當年滿肚子窩頭的人作何感想?
拉里拉雜,寫了些自己所知道的窩窩頭,只是立此存照,以免遺忘。順便也提醒自己,時時刻刻牢記自個就是無數個這樣那樣的窩窩頭壘就的,必須守著本分,不貪奢華,無忘過去,過好眼前。
文/老農民 原創
編輯/五臺人(sxwutairen)
原創投稿,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