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朋友吃飯,席間聊到她近期遇到的一件煩心事。我們先來描述一下她的情況,朋友今年25、26歲,在一線城市工作,收入穩定,對自助游有著濃厚的興趣,最遠處自己去了泰國,但和大部分白領女性一樣,感情生活一片空白。而她的父母秉持著“什么年齡做什么事”的原則,為她張羅了一次相親,雖然她也去見了對方,但對方的做事風格實在令自己窩火,于是,朋友在回家后和父母大吵了一架。此時的她對“相親”有了很嚴重的排斥,找到我傾訴。你們猜,我是怎么答復她的,當時的我對她說“戀愛可以談,但結婚要慎重,而相親是認識另一半的最好方式”。
從客觀角度講,戀愛和工作、生活沒什么不同,都需要經驗。女孩在戀愛前多會以父親的形象作為擇偶的標準,因為這是女孩最早接觸到的男性形象。比如父親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那么你很可能會青睞一個做事認真的異性。而戀愛也是了解自己、了解對方的過程,在這期間,你會更加明白你自己,也更明白你想和怎樣的人共度余生。
而婚姻,比戀愛需要的更多。想想看吧,你要和另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度過幾十年的時間,期間會遇到無數事,你們的看法未必相同,可能會有無數次爭吵。事實也是如此,據不知名官方統計,即使是最恩愛的夫妻,期間也會有1000次想掐死對方的瞬間。那么,如何保持一個高質量的婚姻?人們常說,好的婚姻需要三觀相同。即在重要的人生大事上,雙方觀念 需一致。比如對金錢的看法是否一致。
現在,再來談談“相親”。首先,父母是最為我們操心的人,對他們的張羅我們需要真心感謝。其次,“相親”可以幫你篩選掉很多不合適的人,父母的篩選多是對物質條件的篩選,而穩定的婚姻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基礎。再次,對于相親,我們需以平常心待之。以下是我總結的對待相親的基本心理基礎:
1.相親對象沒有好壞之別,只有合適與不合適的區別,對于覺得不合適的要及時、真實的反應給介紹人,既不耽誤對方,也不耽誤自己。
2.相親也是個隨機事件,你不能指望一次搞定所有事,也許見10個才能遇到1個合適的。對每一次的相親別抱太大希望,但也別失望。如果把相親當做認識不同行業的人的機會會好很多。
3.對每一次相親認真對待,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認真對待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
好了,最后總結一下,保持一顆平常心,別再對“相親”犯怵了。
愛上寫作的每一天 100天寫作計劃第15篇 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