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天則》有句云:“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莊子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一葉障目,樹葉之所以能夠障目,是因為人們有眼睛,人們相信眼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眼見真的就是實嗎?魔術戲法,假冒偽劣,廣告裝飾,大盜竊國,偷天換日,三十六計,一切機巧都是順著眼見為實的常識乘“實”而入的陰謀詭詐。所謂文明之道,明辨跡象而行之通者,是耳目感官的藝術。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彈丸不是最后的眼。人有所見,即為所囿;人有所執,必為所累,此所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者也。
有=這一個+非這一個。這一個就是那只知了,就是那只螳螂,就是那只黃雀,就是那只眼,就是那片樹葉。黃雀在后,在后的在后,非這一個永遠在后,不能窮盡。
基于此,你喜歡吃喝,吃喝就是那片樹葉;你喜歡穿戴,穿戴就是那片樹葉;洋房、寶車、美女、鈔票、古董、珍玩,人們所賴以自矜的東西不過是一片片樹葉而已。人們在欲望的叢林中,既拿這片樹葉遮羞,又拿這片樹葉炫耀,既拿這片樹葉觀察,又拿這片樹葉隱匿。人,就是依附于這片樹葉的蟲子。而人的悲催在于,人們既知此道此理,卻無可奈何,不肯移動那片樹葉。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如果人類把眼光局限于地球,而對宇宙視而不見,那么,地球又何嘗不是一片樹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