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福安人從外地傳回的游記:徒步紫金山!


福安人從外地傳回的游記

徒步紫金山

        曾經有南京朋友說過,紫金山石像路銀杏精彩非凡,還有棲霞山楓葉絢麗無比,"南京觀銀杏賞楓葉"的種子就這樣生根發芽啦!

        這次東北行回程經停南京,于是就慫恿幾位摯友南京走起。"緣來有你",感謝一起走過這段路的朋友:"小樂"、"晶"、"獨公"、"獨婆"、"飛翔"、"安迪"、"珍"、"含雪"、"雨"、"蘋果"、"建良"、"珍惜"。

         南京,古稱金陵,與北京、西安、洛陽并稱為"中國四大古都"。有種說法是"六朝古都","六朝"指的是三國時期的"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后來的"南唐"、"明洪武"年間、"太平天國"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也建都于此,故有"十朝都會"之稱。


        紫金山位于南京東郊,又稱鐘山,為江南四大名山,有"金陵毓秀"之美譽。主峰海拔448.9米,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山中名勝古跡甚多:山前正中有中山陵;南有紫霞洞;西有梅花山、明孝陵;東有靈谷寺,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徒步紫金山:白馬公園~太平門~紫金山人行棧道~紫金山華泰登山道~聽琴亭~聽琴石~劉基洞~頭陀嶺~道生說法~正氣亭~紫霞湖~明樓~內紅門~享殿~治隆唐宋~文武方門~金水橋~欞星門~翁仲路神道~石像路神道~神功圣德碑樓~大金門。


        白馬公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鐘山風景區的湖、山結合部,是連接中山陵和玄武湖的紐帶,占地約500畝,是石質雕塑為主題的藝術公園。我們這次徒步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太平門,為南京明城墻十三座明代內城門之一,是明朝的正北門。民間有種說法是因城門外為天牢所在,當年天牢中時常傳出囚犯的哀呼之聲,老百姓為求心安,便將此地叫做"太平門"。


        現存的城墻建于明代初年(1366-138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聽取朱升關于"高筑墻"的建議而建。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5.67公里,高度14~26米,周長33.676公里。歲月在城墻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滄桑痕跡。


        紫金山人行木棧道從太平門路口至明孝陵東入口,全長2.4公里。蜿蜒于紫金山南麓龍脖子路段,沿途樹林茂密、古樹參天,徜徉其中既可以呼吸清新空氣又可以欣賞美麗風景。


        紫金山又稱鐘山,是南京的綠肺。順著木棧道就可以到天文路口。


        天文路口直走約1.5公里就到華泰登山道。這里可以直通山頂公園的頭陀嶺,全程2.17公里。


        華泰登山道:經冠名權公開拍賣,華泰證券公司摘走了紫金山山南登山道的冠名權,所以這條登山道被命名為"華泰登山道"。


        這條登山道由于陡且為石砌,對于登山鞋來說路面生硬不利于腿部膝蓋,故有登山者在路沿土邊踩出一條便道,走起來反而舒坦?多了。


能讓"含雪""珍"這般不停地脫唯有連續的上坡!


        彈琴石:該石碩大平滑,鐫刻"彈琴石"三字于其上,并豎有一尊蕭思話撫琴石雕,因君臣知音的佳話而成為"金陵三奇石"之一。"珍惜"是否有對牛彈琴的感覺。


        聽琴亭:"琴聲和且平,君臣有默契,當年廣陵散,哪及蕭常時",似乎還能感覺到蕭思話撫琴宋皇,悠悠古韻飄蕩林間。聽琴亭為白石砌筑六角攢頂。


        白云泉:彈琴石下方有白云泉,據說原來有座白云寺,寺已無存,泉還尚在。


        拾階而上就到劉基洞。劉基洞為劉基當年避禍隱居鐘山之所,"觀棋不言真君子"。


"臨時抱佛腳":祝福"飛翔"、"安迪"好運常在!


        頭陀嶺山頂公園:海拔425米,地勢險要,峭石壁立,風光絕佳。遠眺古城氣象萬千、輝煌燦爛盡收眼底。


"小樂",你的洪荒之力也不過如此!


        這是山頂的纜車站嗎?如此破爛不堪,有損千年古都形象不?


下山走得老輕松啦!這哪像是新驢的節奏?


        "道生說法,頑石點頭":位于紫金山的東面半山腰交叉路口附近,大概意思是道生說經哲理透徹,連群石都紛紛點頭。


        沿著這條路直走可以看到一個明孝陵景區的入口,醒目地寫著明孝陵門票70元和紫金山套票100元。我們要逃的就是你啊!


        入口處往前大約100米沿著鐵欄桿的外側一直向下走,欄桿內側就是明孝陵景區。


        "雨",這樣的路對你來說應該不是毛毛雨吧!給你250個贊!


        偶遇方形葉子四角如刺的植物,哪位大神出來科普下?


        翻過欄桿就是明孝陵景區,原來不花錢就可以如此身輕如燕!


哈哈哈!這才是真正的線路,一點都不緊張!


景區內樹木蔥蘢。


        正氣亭:位于明孝陵和中山陵之間的一個小山包,它高于明孝陵又低于中山陵,蔣介石曾選墓址于此,據說寓意自己比明太祖朱元璋高明,又表示尊重孫中山。


        順著正氣亭前臺階而下,不遠處就是紫霞湖,道路兩邊林木茂盛、青松挺拔。


        紫霞湖:是深藏林間的人工湖泊,建于上世紀30年代中期,因與紫霞洞相連而得名。湖水清澈見底,周圍林木蔥郁,是冬泳愛好者的天堂,有"林海中的明珠"之譽。


        紫霞湖右側有條羊腸小道可以直通到孝陵寶頂的磚墻墻根,有了"小腳丫"我們走的是捷徑。


        寶頂磚墻宏偉高大,與城墻頗為相似,沿著墻外排水系統邊的小路走到盡端就是排水涵洞。


        穿過涵洞就進入孝陵的寢宮部分,這一部分包括升仙橋.方城.明樓和寶頂。


        方城、明樓: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為須彌座。前方為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升入仙界。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臺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墻,用13層條石砌筑。沿方城左右兩側步道即可登上明樓。明樓在方城之上,原為重檐黃瓦大屋頂建筑,屋頂早已毀,僅存四壁磚墻,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南面開3個拱門。


        寶頂:方城明樓以北為直經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寶頂,也稱寶城。正中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顯然為后人所制。此處為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寢宮所在地。寶頂近似圓形,原名獨龍阜玩珠峰,周圍砌有磚墻。現已證實朱元璋墓的地宮就在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沒有被盜過。


        墻磚上有文字,即"磚銘文"。據說當時是為了拒絕豆腐渣工程明確責任制而采用的方法。


        寶頂上的樹木郁郁蔥蔥,當年帝王寢宮禁地如今游人如織!


        內紅門,也稱陰陽門,它將寢宮建筑分成前后兩區,形成前朝后寢的格局。


        享殿:也稱孝陵殿,原孝陵殿已毀,尚存3層須彌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臺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云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可見當時該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神位。現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間兩次重建的三小間享殿。


        治隆唐宋碑:為康熙皇帝手書,碑高3.85米,寬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頌揚明太祖朱元璋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


        碑殿: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個門洞,后被毀。現在的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三開間,紅墻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塊碑刻。


        文武方門: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現為五門,黃瓦、朱門、紅墻,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膚淺的我就大膽揣測:孝陵按前朝后寢布置,此門大概有明示文物百官由此入朝的意思吧!


        明孝陵: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謚"孝慈",故名孝陵。明孝陵也是我國現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寢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御河橋:也稱金水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現存3孔,橋基和河兩邊駁岸的石構件均是明代原物。通過御河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筑。


        欞星門:神道向北18米的盡頭為欞星門,門已不存,僅存石柱礎6個。從遺跡看,欞星門應是三開間的建筑。


翁仲路上的文臣端莊忠實。


翁仲路上的武將威嚴肅穆。


        翁仲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二段,長度250米,依次排列著一對望柱,兩對武將,兩對文臣。


        石象路:是孝陵神道第一段,長度615米,沿路依次相向排列著12對石獸,分別是獅.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每種伏立各一對。


        已是入冬時分石像路銀杏已落葉,但是隱隱約約還能感受到秋日的輝煌!


盜圖一張,略表遺憾!


        石像路旁有條梧桐大道可以通往植物園,地上因落葉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地毯,兩側樹木像衛兵似筆直排列的,虬枝蒼勁有力,"珍惜"騰空而起宛如飄下的落葉一般輕盈!


        四方城:內設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頂部已毀,僅存方形四壁。


        "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是明成祖朱棣為其父朱元璋所建。石碑立于龜趺座上,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明太祖朱元璋的功德。


        大金門:明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大金門原為黃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現存磚石砌筑的墻壁,下部為石造須彌座,面闊26.66米,進深8.09米,墻壁辟有3個券門洞,中門較高為5.05米,左右兩門高4.25米。


        到這里徒步就圓滿結束了,全程約26公里,爬高400米。感謝樂游!感謝南京小腳丫戶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2.明孝陵景點--原
摘自網易博客<氣勢宏大肅穆的明孝陵>
“明孝陵”攝影札記(“南京之旅”第九集)
南京明孝陵導游解說詞
巍巍明陵之孝陵(明太祖——敬老第一帝)
明孝陵與中山陵,鐘山龍蟠的隱喻(葉平)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延庆县| 余干县| 方城县| 柳江县| 崇义县| 灯塔市| 曲阳县| 高雄县| 普兰县| 牙克石市| 根河市| 融水| 贵阳市| 双城市| 夏河县| 连平县| 教育| 民乐县| 顺义区| 南岸区| 杭锦后旗| 芒康县| 平顺县| 泸溪县| 蓬溪县| 汤原县| 万盛区| 葵青区| 永昌县| 怀来县| 绵竹市| 名山县| 阿拉善盟| 普兰店市| 通山县| 太康县| 三门县| 霍邱县| 新巴尔虎右旗|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