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情
好多天了,霏微的細雨,如輕紗薄翼的幕簾,重重疊疊從天穹蒙罩下來,夜色便降臨得早些。
又挨過去了一天。
生命如此頑強,老太滴水未進,氣若懸絲就是不息。輸液是肯定的,鹽水而已,一切藥物都停止了。老伴守候床邊,雙手握住老太正在輸液的手,一邊撫摸她粗糙的手掌,一邊楚楚地喃喃細語:命怎就這般苦呢?日子剛要好起來,你倒成這個樣子。
老太毫無知覺,仿佛沉睡,就那樣平躺著,骨瘦如柴。生命到底脆弱,老太上個月還是好好的,突然咽不下食物,去醫院檢查,診斷出胃癌,竟是晚期。住院期間,老太感覺自己每況日下,便執意出院回家。
出院,老太不愿花冤枉錢;回家,更是老太最大的心愿。這里的風俗,人死在外頭是不準抬回家的。老太擔心,辛辛苦苦一輩子,總不能到頭了反而死在外面,成為游魂野鬼。
老太對家有太多太多的情懷,瓦房雖舊,可畢竟有天有地,她在這里哺育了兩代人。兒子雖然是拉扯大的,有出息,都去了省城高就,讓半條街都羨慕。大兒子生小孩,請她去幫忙,住進高樓,鴿子籠似的實在不方便,她干脆把孫子抱回來。小兒子有了小孩,也要她幫忙。好哇!寶寶送回老家來養。
還免得牽掛同樣不肯出遠門的老伴。
老兩口可謂相濡以沫。年輕時,家境窮,全靠男人拉板車賺生活。女人忙完家務,弄好飯,安頓了兒子,每天要給男人送午飯。送了飯,她就整個下午跟著板車后面,搭上手推車。貨場距碼頭七八里地,每天往返好幾回,男人腰疾是那時得的,女人有一餐忘一餐,也落下個胃病。
老太吃不下東西,起先以為犯了老毛病,住進醫院才知道嚴重。老伴征求她的意見,叫不叫兒子回來?老太說兒子工作忙,先不驚動他們吧。她心里倒是更掛念孫子,孫子帶到學齡前就接走了,每年春節回來都有變化。老太想到孫子就想笑,他們都把家鄉話忘記了,回來說話洋不洋土不土。
連日陰雨綿綿,老太日日消瘦。老伴問過醫生,醫生說估計能拖半年,他還是悄悄同兒子通了電話,故作輕松。娘病了,有空回來一趟,不急!
不曾想,老太出院沒幾天,就昏迷不醒。
匆匆趕回來的兒子,看見母親已經這樣了,心里自是十分的悲傷。兒子簇擁床前,想母親的好,想母親省吃儉用一輩子,不及回報。怎么就沒想到趁早帶母親檢查呢?哪怕多回家兩趟也好?兒子懊悔地跪在母親床前。
父親催促兒子:“不要耗在這里吧,趕快張羅正事。”
預感一兩天的事,父親交待,后事都由兒子處理。兒子們暗暗發誓,母親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送走母親的時候,一定要讓她體體面面。
大兒子選墓地,花錢不是問題,但一定要風水寶地。媳婦負責辦壽衣,布料要貴,內外全新。小兒子聯系哭喪班子,到時送葬的儀式必須轟轟烈烈。
遺憾的是,壽房店出售的棺材偏小偏窄,一點也不氣派。買木材打副大棺材已然沒有時間,兒子們又傷心起來。
戴智生,男,江西余干人,江西樂平工作,現為自由職業。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87年開始在雜志、報刊發表小說、散文,偶有獲獎。小說多以故里舊事風俗人物為素材,努力營造一個美麗的江南文學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