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法治精神》教學設計
連云港市黑林中學 閆秋
課題
崇尚法治精神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八年級
目標預設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培養學生的大單元理念,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2.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公民意識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素質。
2 能力目標:
1. 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時政熱點。
2. 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轉換、解釋和推理。
2 知識目標:
熟記并理解重點知識點,提取重點知識的關鍵詞、角度。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聯系相關知識分析情境材料
難點:學會聯系相關知識分析情境材料
設計理念
新課標注重考查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復習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化零為整,培養學生能夠多角度思考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因此本節課以“以案說法”時事為載體,進行法治精神知識梳理與構建,并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時政。
首先構建知識思維導圖,形象生動呈現給學生完整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理清零散知識點間橫向與縱向關系,便于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其次針對新課標命題思路,根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邏輯結構,引導學生明確具體知識點的類型屬相,方便學生答題時候全面再現知識點。再次通過展示材料,讓學生確定命題視角,逆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幫助學生總結答題技巧,并引導學生規范答題,爭取取得更好成績。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入
新
課
展示新課標命題特點
1.綜合性、關聯性強。試題在總體內容設計上采用全方位、多角度、大整合的方式,考察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性、應用性強。以社會現象、時政熱點 、大眾話題等真實的生活設計問題,從客觀到主觀題,很多題目依托時政熱點材料,考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對時政進行選擇、判斷、組織作答。
3.開放性、探究性強。主觀題設問限定化,設問具有藝術性,需要學會轉化。
研討新課標,明確命題的特點
關注新課標的變化,復習時有的放矢
構建思維導圖
掃描考點,夯
實基礎
解讀時政,提升素養
模擬演練,目標達成
(一)展示材料題答題方法
1.快速閱讀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明確材料的關鍵詞。
2.仔細閱讀問題,理解問題的要求,找出問題中的關鍵和答題角度,找出問題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
(1)有幾問
(2)問什么---明確答題的方向(知識范圍)
(3)怎么問---判斷設問的類別(所有設問最終都可歸結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大類;進一步縮小知識范圍)
(二)展示命題材料
1.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多地開通了“口罩預約購買”線上服務,考慮到年齡較大的市民通過手機預約口罩較為困難,60歲以上老人可憑身份證到附近指定藥店購買。這一做法( )
①保障公民平等享有合法權益 ②老人享有特權違背平等要求
③體現了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④不利于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無障礙城市是指通過無障礙理念文化、制度規則、器物環境等維度,設計、規劃、建設、改造和管理城市,以便有需要者自主、安全、便捷和有尊嚴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交流信息、獲取服務和融合社會的城市。建設無障礙城市
A.體現了人們法律地位不同
B.有利于踐行平等,構建和諧社會
C.體現了不同情況同等對待
D.有利于保障人權,實現共同富裕
1.小陳同學據此認為:“限制也是一種保護。”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小陳同學的觀點進行辨析。
2.“維護社會公平,依靠的是制度" ,請對這一觀點加以評析。
1.學生先自主構建
2.學生展示構建的思路與主題
1.學生針對自身實際情況,有計劃的記憶復習;
2.時間:8分鐘
學生明確答題方法,規范答題、審題
1.學生根據情境材料,確定命題視角,確定知識范圍
2.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學生明確選擇題的答題方法:
“三 看” 一看題干——圈關鍵詞,定知識點 二看設問——明主體,定角度 三看選項——判正誤,合題意
學生明確此習題的答題方法,培養學生回答辨析題的邏輯性思維能力
打破框體的框架,圍繞主題重建導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模式,多角度分析問題
1.夯實基礎,為運用知識奠定基礎;
2.通過記憶關鍵詞,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提升學生的答題能力,掌握答題方法
引導學生日常生活中關注熱點,積累熱點素材,答題過程中能夠快速有效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
引導生學會分析試題,從而能夠準確理解問題,找準答題切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目標的達成
學生反思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查漏補缺
注:本課件是贛榆區中小學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賽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