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粟的黃山情緣
劉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號海翁。漢族,江蘇常州人?,F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12年與烏始光、張聿光等創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后改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長,1919年7月始任校長,1952年院系調整后任華東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南京藝術學院院長。歷任南京藝術學院一級教授、院長、名譽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英國劍橋國際傳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獎”。意大利歐洲學院授予“歐洲棕櫚金獎”。曾任第一屆江蘇省政協委員,第三、四、五、六屆上海市政協委員,第三、四、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劉海粟早年習油畫,蒼古沉雄。兼作國畫,線條有鋼筋鐵骨之力。后潛心于潑墨法,筆飛墨舞,氣魄過人。晚年運用潑彩法,色彩絢麗,氣格雄渾。
關于自己的名字“劉海粟”,他是這樣詮釋的:“榮譽歸于我的祖國。我個人,不過是滄海中之一粟。只有在祖國這個浩瀚的大海里,我這涓滴之微和生命才永遠充滿力量,永遠不會干涸”。
黃山情緣名言中
劉海粟一生最愛黃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黃山為題材,可以說黃山是劉海粟藝術的源泉,而劉海粟更給黃山增添了藝術內涵。從1918年第一次跋涉黃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臨黃岳,跨度達70年之久,幾乎包括了劉海粟一生的藝術實踐活動。單就70年來十上黃山的壯舉,就破了歷代畫家的登臨紀錄。而他以黃山為題材創作的作品,包括速寫、素描、油畫、國畫,從中采用了潑墨潑彩畫法,總量蔚為壯觀。他在十次登臨中體現出來的不斷攀援、不斷超越的品格精神,更可令人敬佩,引作啟迪。
劉海粟對于黃山,懷著從老師到摯友的感情變化。從對黃山奇異景觀的仔細描繪到對黃山磅礴氣勢的精神抒發。劉海粟早年坎坷的藝術生涯使得他在黃山陡峭嶙峋的自然景觀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鳴,每一次的攀爬,就是一次意志品格的鍛煉,就是一次自我的超越。他潑墨揮灑之間,黃山的氣勢撲面而來,厚重飽滿中又透著不被束縛的自由,靈動瀟灑。
黃山情緣名言中,字字珠璣最動人:
——那年63歲的劉海粟臥病在床,他說:“我患了中風……肉體和精神都在接受著嚴峻的考驗,在這段艱辛的日子里,黃山不斷出現在我的夢中。”
——二十多歲的劉海粟第一次登上黃山就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說“黃山教育我認識了美,我拜黃山是我的老師?!?/p>
——劉海粟曾經回憶說:文革期間,人家在底下斗他,喊口號,他站在臺上,往底下一看,這不是黃山的云海嘛。此刻的黃山,不啻是一顆壯膽神丸。
——在每一次專赴黃山寫生的時間里,劉海粟幾乎每天都要完成一幅作品。他說,黃山的“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不僅觸發你的詩思,惠你畫稿,提供無限美境,或使你心曠神怡,或使你目瞪口呆,或使你無言對坐,寢食皆廢,終日忘機?!?/p>
——1983年夏,他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創作的大型中國畫《曙光普照神州》,上面題寫的七言律詩,也是九上黃山時口占而成的:“黃岳雄姿峙古今,百年九度此登臨。目空云海千層浪,耳熟松風萬古音。蓮座結跏疑息壤,天都招手上遙岑。一輪最愛騰天鏡,中有彤彤報國心。”
——劉海粟出訪法國,登上艾菲爾鐵塔最高層時,驀然想到了黃山。他說:“每次登高,不論是在山上、在塔上,總給人以放眼看世界的最佳感覺,我已經九上黃山寫生作畫,回國后準備十上黃山。”他在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期間,作中國畫《黃山云霧圖》,所題的詩中說要“十上黃山第一峰”。還在會上就黃山市的開發建設發表談話,認為:“黃山確實稱得上是世界第一奇山。我堅決支持把黃山市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公園,我要在國內外宣傳黃山市世界公園?!?988年7月12日,劉海粟又一次投入黃山的懷抱,下榻在云谷山莊,以詩盟誓書就“年方九三何嘗老,劫歷三千亦自豪。賈勇絕頂今十上,黃山白發看爭高”這老人十上黃山行前的“誓言”。
——“深入黃山,表現黃山,跳出黃山,擁抱黃山,吞吐黃山,心和黃山風風雨雨一齊跳躍,和奇峰怪石一起創造。”這是劉海粟十上黃山筆記中的一段感悟。
——八上黃山,劉海粟帶來了一方新刻的印章:“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劉海粟說:“從師到友,反映了一個飛躍。黃山成了我創作力的加油站,對于上山和體力信心更足了?!?/p>
——黃山市和黃山管理局在北海散花精舍大廳內聯合舉辦“藝術大師劉海粟70年十上黃山慶祝會”,把十上黃山的熱烈氣氛引向了高潮。海老發言,對這次十上黃山,在想到他自己的過去,他想到黃山,他非常地高興,那一天的情緒啊非常地激動。他講了很長的一段話。他講,過去講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還要加一句,黃山歸來還不看富士山,還不看阿爾卑斯山呢。
登峰造極的“十上黃山畫展”
1988年9月12日,劉海粟剛剛完成了“以93歲高齡第十次登上黃山寫生”的壯舉下山回到上海的第三天,上海美術館花團錦簇,嘉賓云集,“劉海粟十上黃山畫展”如期舉行,展出劉海粟十上黃山新作及歷次黃山之作100幅。
汪道涵主持了開幕式,江澤民到場祝賀,并在親筆為畫展所撰的序言中寫道:“杜甫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們說而今九十不稀奇。劉海粟教授年方九三,嘯煙霞,撫琴泉,與奇峰對語,臨古松長吟,擁抱黃山,人山合一,跳出云海,吞吐黃岳,古所未聞,今亦僅見。更能舒健筆,化情為墨色,打破古今中西界線,盡情揮灑,蘊藉無窮……”。
倘若說,現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將黃山視為藝術情感的寄托,七十年間十上黃山留下大量佳作,成為近現代美術史上經典藝術事件的話;那么,江澤民破天慌地為之親自撰寫畫展前言,則更是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藝壇奇跡,留下了一篇登峰造極的畫展前言。
關于此次畫展,業內人士評論說:劉海粟將黃山視為生命之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也多以黃山為題材?!拔羧拯S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是劉海粟六上黃山之后所寫詩句,他也將此刻成一方印。劉海粟在藝術創作中追求中西技法相互滲透,完美表現了激越的浪漫主義情調。觀其一生,筆墨不斷轉換,速寫、素描、油畫、中國畫、大潑墨、大潑彩貫穿其藝術人生,晚年的黃山畫達到了崇高、博大、自由的藝術境界。
此次集中展出了劉海粟黃山主題藝術作品23件及劉海粟十上黃山的藝術文獻,作品分別選自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以及南京藝術學院的館藏。安徽省博物院副院長董松說:“劉海粟的十次登臨黃山,是他后半生最重要的藝術活動,體現出一種不斷攀登、不斷超越自我的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p>
而對于劉海粟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以至于十上黃山?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尚輝說:劉海粟為什么要選擇黃山,他是通過這種煙云的變化,感悟到他自己的一種人生?;蛘哒f黃山是他自己人生的一個寫照,是一種象征,一種隱喻。也就是說他的藝術創造性,他的藝術個性,可以通過黃山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認為,藝術家在作品里面,真性情表現的越強烈,他的作品就越能感動人。劉海粟先生他去寫黃山,他不僅僅是寫黃山的山水,寫它的風貌,寫它的石頭和樹木,主要寫他的感受,寫他的真實的感情。
黃山畫作兩上“國家名片”
劉海粟黃山情緣的表現,還非常獨特地顯現在他的黃山畫作兩上被譽作“國家名片”的郵票上,這兩幅被收入郵票的黃山畫作,便是《黃山云海奇觀》和《黃岳人字瀑》。
1980年10月8日,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我國郵電部發行了(J6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繪畫藝術展覽紀念》紀念郵票一套3枚,第一枚就是國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的《黃山云海奇觀》影寫版郵票。
劉海粟是一位用國畫藝術向世界宣傳黃山的藝壇名人,同時,他也是一位終生把自己的藝術生命與黃山緊緊相連的黃山赤子。他曾多次撰文,喊出“我愛黃山”的肺腑之言;當看到一株他曾畫過多次的黃山松枯死的時候,他奮筆疾書:“我已是九十三高齡的老人,淚早已流不動了。但仍希望能變成一個愛哭的小姑娘,噴涌出淚泉,灑在枯樁上,看它萌出新芽來”。不知打動過所少人的心。但最令人驚訝不已的,則是癱臥病榻多時的劉海粟,由于做了個“黃山松在向我招手”的美夢,居然奇跡般地下了床,挺立起來,并又上了一次黃山。
那幅用作郵票畫面的《黃山云海奇觀》,是劉海粟七上黃山的精品力作。畫面上的白色云霧在飄移,在蔓延,在翻滾,在作響,遠山、近峰和黃山松在拍天海浪間偶露崢嶸,黃山云海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和變幻無窮的神秘躍然紙上,是一派“奇山飄忽云霧中”的仙境,有一種“筆未到氣先吞”的雄健氣魄。如此神奇藝術效果的取得,是劉海粟“一切因表現黃山而變法”的成功。他后來在談到這幅畫的創作時說:“我畫黃山,先是勾線,后用積墨之法,繼則用大潑墨,再創潑彩,現在我用潑水之法,方得黃山煙云吞吐之神韻”。原來,這幅奇特的國畫是劉海粟采用他新創的“潑水之法”全新畫法繪制的,難怪這枚郵票直到今天依然具有“三贏”效應,無論是畫家還是郵人、游客全都好評如潮愛之贊之。
關于這枚劉海粟創作的《黃山云海奇觀》的郵票,有一樁趣聞令人感動不已,這就是:當時許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它,紛紛把這枚郵票貼在硬紙上找劉海粟簽名。劉海粟說:“為了滿足他們,我手寫酸了,左手扶住右手繼續簽名,不讓他們噘著小嘴氣鼓鼓地走開?!本驮谶@位善解人意的老人為小朋友簽名的時候,他朝思暮想的七上黃山之行就要啟程了,此時他已是85歲高齡。
2016年3月16日中國郵政發了(2016-3T)《劉海粟作品選》特種郵票1套3枚,圖案內容分別為:“江山如此多嬌”、“墨荷”、“黃岳人字瀑”。出自我國二十世紀杰出的美術教育家和藝術大師劉海粟之手筆的這幅《黃岳人字瀑》,最充分地展現出他的豪放奇肆、蒼莽勁拔、多彩多姿的畫風,卓然自成一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他自己最為滿意的黃山畫作之一。
而此次特種郵票,中國郵政更是根據每幅作品的繪畫特點,分別選用膠印、影寫、膠雕套印三種印制工藝,分別由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北京郵票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三家郵票印刷企業聯袂印制,在中國郵票史上可謂首次。
2016年3月19日,黃山市舉辦了“紀念劉海粟誕辰120周年書畫品鑒活動”,邀請劉海粟的家人、弟子及多位國內知名畫家到場,與廣大書畫愛好者和郵迷開展交流,由黃山市制作的《劉海粟作品選》郵票首發暨劉海粟誕辰120周年紀念戳正式啟用,很好地呼應了“十上黃山絕頂人”劉海粟的黃山情緣。
劉海粟情系黃山,劉海粟與黃山同在!
作者簡介
江志偉,男, 安徽黟縣人。畢業于安徽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音樂文學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黃山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黃山市屯溪區文聯主席,《屯溪文藝》雜志主編;中華全國集郵聯會員,安徽省集郵協會宣傳學術委員會委員,黃山市集郵協會副會長;黃山市汪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徽州社會科學》雜志編委,黃山學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黃山市委黨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主要著作有:《連心鎖》、《皖南風景線》、《老街與少女》、《黃山松宣言》、《花山謎窟揭謎》、《黃山恐龍之謎》、《算神大位》、《花山謎窟》、《珠壇擷韻》、《算神大位》、《鄭寒硯集賞析》、《徽菜飄香》、《走近程大位》、《韓再芬》、《周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黃山與徽文化》(與朱萬曙、程亞星合著)等。此外,編有《旅游文學講義》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學作品選》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