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燉豆腐)
伴侶菜
伴侶菜是我想出來的名字。就是兩種菜一起炒,口感和顏色互相搭配,增加了顏值,營養(yǎng)和味道也互相補(bǔ)充。
那年在青島一家飯店,吃到一盤黃瓜配洋蔥。黃瓜還脆,洋蔥遇熱變軟。一個淺綠,一個淺紫。味道超級好!后來,我經(jīng)常做這道菜。很多朋友說從來沒有將這兩種菜一起炒過。其實很簡單:五花肉切絲,黃瓜切絲或片,洋蔥切絲,蒜蓉爆香,五花肉炒至變形微黃。加黃瓜洋蔥翻炒后再加少許味極鮮醬油翻炒兩分鐘,找個漂亮盤子出鍋!
當(dāng)時這道菜是一位老廚師做的。記不清他姓什么,面容也早已模糊。只記得他是火車上的廚師。幾十年過去了,如果他還在,應(yīng)該九十多歲了。
還有一道菜是西紅柿配大頭菜。這個菜可以素炒。大頭菜切絲,喜歡吃爛糊的可以焯水。西紅柿切小塊。用蒜蓉炒鍋,喜歡吃蝦皮的可以準(zhǔn)備一把蝦皮。熱鍋涼油,油熱轉(zhuǎn)小火,蒜蓉爆香,千萬別糊了蒜。加大頭菜和西紅柿翻炒均勻,加少許味極鮮醬油,繼續(xù)翻炒,炒到西紅柿流出紅色汁液,大頭菜被這汁液征服。鍋里略微見水,兩種菜早沒了魂魄,趕緊出鍋。愛吃辣的可以加辣椒絲。愛吃粉條的可以提前煮點粉條加上。愛吃肉的就用肉炒。總之,這道菜是西紅柿炒大頭菜。至于怎么發(fā)揮,那是做飯人說了算。
芹菜土豆是一對養(yǎng)眼伴侶。兩種菜都切絲。土豆絲不能粗了,芹菜別老得不透氣。加五花肉絲一起炒,一樣的蒜蓉炒鍋一樣的吃辣的加點紅辣椒絲。最好找個白色盤子盛菜,想象一下:白色盤子,綠色芹菜,黃色土豆絲,一點點紅辣椒搭配。別問我味道如何,想吃自己做了試試。不過我不愛吃醋,沒加。你愛吃醋,自己看著辦吧。
茄子和土豆辣椒一起做,應(yīng)該是東北的地三鮮。飯店里吃到的地三鮮大都油膩。他們把茄子土豆先過油再做,自然油大。我做都不過油,加五花肉片使勁燉。出鍋時加辣椒。這道菜離不了八角。同樣做法,也可以土豆燉蕓豆。感覺這兩道菜像老兩口過日子。不圖色彩絢爛,單是你心里有我,我心里有你的黏糊勁就夠了。這也是我的最愛,像冬天的大白菜豬肉粉條,一口下去,心里踏實。
如果說配菜,豆芽配香菜、蘑菇配香菜,無人不知。韭菜炒雞蛋,小蔥炒雞蛋,也是婦孺皆知。咸魚燉豆腐,豬大腸燉豆腐在北方多見。南方菜我不熟悉。不過有朋友用芹菜炒豆腐,我是不愛吃。感覺那菜像一個溫婉娘子被莽撞男人欺負(fù)了似的。白菜豆腐相當(dāng)合拍,像恩愛夫妻,別人看著好,自己也舒服。
父親在世時最愛吃菠菜燉豆腐。只要胡同里豆腐梆子響起,他都追出去買。冬天院子里有自己種的菠菜,蓋在塑料布下,只要不是深冬,菠菜都躲在塑料布下偷著綠。菠菜燉豆腐時,需要菠菜焯水。水熱時菠菜在熱水里“飛”一下即可。豆腐燉好,出鍋時加菠菜。鍋里不能沒水,靠干鍋不行。有句老話: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其實,菠菜燉豆腐也能做到。
父親愛吃豆腐的那些年,我卻不愛吃豆腐。父親離開這幾年,不知哪天愛上豆腐。出去吃飯,也是必點一個豆腐。只是在家燉菠菜豆腐時會有些情緒。總覺得,這道菜不只是為我們做的。
靠海邊的地方做菜都用海鮮配。各種小海鮮都可以燉茄子、熬蘿卜。我在榮成住了那些年,也沒養(yǎng)成吃海鮮的習(xí)慣。這不怪我,味蕾的記憶不在那里。
仔細(xì)想來,所謂的配菜,就是兩種菜得對脾氣。搭配在一起,味道更好,互相補(bǔ)充。這是從內(nèi)到外的和諧。就像兩個人,別人看著般配,倆人心里也舒坦。朋友知己,莫不如此。
后記:
天氣悶熱多雨,人也跟著多了些情緒。好在立秋了,無論好的壞的都會過去。不管你正在經(jīng)歷什么,記得微笑,記得愛自己。
感謝你的陪伴!感謝你的“點贊”和“在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