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假期即將結束,忙碌的工作也將開始,一年一度的拜年大會正緩緩地落下帷幕,各位家長們在拜年期間有什么收獲嗎?
據說每年的這個時候,是各位家長們秀一秀娃的大舞臺,更是展示一年一度學校知識教育及課外才藝教育成果的大好機會,也是親戚朋友們檢驗各個小朋友們一年學習成果的時候。
在這里,我想問一問大家,你會有孩子的“表現壓力”嗎?
看了前面這些鋪墊,那么我想你大概應該知道什么叫“表現壓力”了,就是孩子在親戚眾多的場合里表現如何,這一年一度的學習成績如何,他有沒有拿得出手的才藝可以展示給大家,他在親戚朋友面前能不能好好說話,嘴巴甜不甜,會不會夸人等等。所以,作為家長,你有這個“表現壓力”嗎?
記得在小的時候,那個時候親戚眾多,總是分不清楚對誰該稱怎么稱呼,于是總是會問爸爸媽媽今天我們給什么親戚拜年,我該怎么稱呼等等。
現在,在拜年之前,大家會不會也提前告訴孩子我們都要見誰,親戚們該怎么叫,見到人該怎么說話,或者要求孩子把在才藝培訓班里培訓的內容提前練練,然后在家庭聚會的場合里表演一下,家長們是不是都會做這么一些類似的提前準備?
有些表現型的孩子會很樂意在這些場合做一些展示,表現得很配合,雖然展示的過程當中也可能會有失誤但整體是很讓家長滿意的;有些孩子會抗拒,雖然他有能力表演但是“我就是不愿意”,這類孩子家長們會強制要求他繼續表演嗎?孩子表現不好,家長們心里是不是會不舒服,進而責怪孩子?
如果這樣的話,那么你的“表現壓力”癥狀有點嚴重。
心平氣和一點吧,不要在這幾天里要求孩子拔高,如果你對孩子有高要求,那么請把這個要求放在平常,日漸精進,須知臺下十年功才能做臺上一分鐘。遇上內向型的孩子,也請家長尊重孩子個人的意愿,不想表演、不會逗趣都沒關系, 這不同孩子還是不同處理吧。
所謂“表現壓力”,歸根結底是面子問題,孩子比同齡人掌握了更多才藝,學習成績比別家孩子好,這會讓家長覺得倍兒有面子,俗稱“拿的出手”,這種情況我想不止在國內有,只要在華人圈子似乎都會存在這種情況,這是不是應該算在攀比的一種?
最后,不管家長對孩子有什么要求,在拜年時親友齊聚一堂的場合里,我想提醒一下,任何不好的、貶低孩子的話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也不要在所有人都在的場合動手“教育”孩子,切勿做“公開處刑”的事。想要批評教育孩子,回家關起門來說,不要小瞧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千萬別放大了批評式教育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