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作為關鍵時刻:概念基礎和經驗潛力
作者:Kai M. Thaler,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全球研究系助理教授
來源:Kai M. Thaler,“Civil wars as critical junctures: Conceptual grounding and empirical potential”,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24,pp.1-18,DOI:https://doi.org/10.1017/S0260210524000871
導讀
內戰是國際關系研究中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本文將內戰視為“關鍵節點”,認為內戰是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可能發生重大變化或被強化的特定時期。本文認為,內戰既可能松動既有結構性限制,為制度變革或強化現狀創造機會,其戰爭過程中的政策選擇和結果也可能導致路徑依賴,形成新的長期軌跡。作者主張,內戰不僅具有破壞性,還可能產生持久的制度性變革和社會行為模式的改變,同時也討論了內戰未引發變革的情況。本文以女性賦權為例,分析內戰如何改變女性的政治和社會角色。通過對不同案例的比較,說明內戰可能在某些條件下促進女性的社會地位提升。本文的研究突破了認為內戰對于國家發展具有阻礙和破壞性作用的傳統研究視角,對于研究者進一步拓展關于內戰在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背景與引言
內戰已逐漸成為最普遍、最具破壞性、現在最具特色的有組織人類暴力形式。與此同時,盡管內戰具有固有的破壞力,它們可能是富有成效和生成的,從而產生新的秩序和機構。然而,在成功平叛和現任勝利的情況下,內戰也可能持久地強化現狀,代表著對既有結構和等級制度的暫時突破——這些突破未能擴大以創造持久變革。從這個意義上說,作者認為內戰是關鍵節點: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長期制度軌跡可以迅速改變的可能性節點,這取決于沖突如何展開和解決,以及它如何塑造行為者在沖突后的行為。如果內戰瓦解了一個國家戰前的社會政治結構,那么這個結構可以被恢復、適應或完全拆解和替換。
本文遵循桑巴尼斯對內戰的定義,即國家與有效、有組織的武裝抵抗組織在持續的暴力沖突中競爭,在內戰的第一年中至少造成 500 人死亡。作者首先研究了關鍵節點分析的分析效用及其對內戰及其后果研究的適用性;其次,作者討論了現有文獻如何觸及內戰作為關鍵節點的各個方面,而沒有明確接受關鍵節點框架;再次,作者關于如何應用關鍵節點框架方面重點介紹了內戰對女性在政治和社會中角色的影響的例子,比較了兩本主要書籍,并討論了它們如何與關鍵節點框架保持一致和不一致,以及更全面地參與該框架將提供什么;最后,作者討論了內戰中婦女有關政治和社會作用的問題如何從將關鍵節點分析應用于內戰和沖突后政治、社會和經濟關系和結果的進一步研究中受益。
關鍵節點:作為概念和分析工具
作者依照Capoccia和Kelemen的研究,將存在允許條件且可能發生變化但未發生的關鍵時刻的情況視為關鍵節點,認為快速、重大的變化是可能的,但關鍵時刻的偶然性意味著它也可能恢復到并強化之前的現狀,因此變化不是關鍵節點的必要要素。
完整的關鍵節點方法對歷史過程中的多個點給予了更大、更平等的關注,首先研究了是什么創造了變化的可能性,以及產生變化或停滯的機制,而不僅僅是持續機制和孤立的因果效應,并且可以從定性或定量地進行研究。
關鍵節點有 6 個要素:(1)前因條件(antecedent conditions)是預先存在的事態和必須評估變化的基礎,特別注意在關鍵節點可能獨立于生產條件或與生產條件相互作用而施加因果影響的“關鍵前因”(critical antecedent)。(2)從前因條件發展而來的分裂或危機(crisis)為打開關鍵節點并創造變革的可能性提供了寬松的條件。(3)生產機制(mechanisms of production)是塑造關鍵節點和可能發生的變化的因素。(4)關鍵節點的結果(outcome)是終點,在這個臨界點上,開啟關鍵節點的允許條件不再存在,新的現狀固化,減少了偶然性。(5)再生產機制(mechanisms of production)是在關鍵節點關閉后加強和延續關鍵節點遺產的過程,有助于鎖定結果路徑并創建路徑依賴性。(6)最后,遺產軌跡(trajectory of legacy)是關鍵節點的關鍵結果隨時間推移的穩定性,一直持續到遺產結束,關鍵節點的結果不再超過與感興趣的因變量相關的更接近的原因。
圖一:關鍵節點序列中的元素
關鍵時刻框架內的內戰
內戰確實代表了“和平時期”生活的重大變化,并且在交戰團體和政府之間的顯著分歧和動機、暴力程度、戰斗部隊的技術和組織、沖突結果和其他因素方面,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的差異很大。內戰會影響人口、經濟能力和結構、國內和國際政治機構和關系、政治行為、文化規范以及其他政治、社會和經濟因素。其特點是突發性和潛在的增強能動性:單一的戰斗或戰略選擇可能標志著沖突和整個國家軌跡的明顯轉折點,個人或集體領導人的品質在交戰團體的決策、組織和命運中顯得非常重要。
內戰加強或改變現有機構的可能性并不取決于戰爭的結果。現任者可以阻止變革,但現任者也可以進行持久的改革來應對沖突。叛軍的勝利可以導致國家建設和社會轉型,但并不總能帶來這些結果。僵局和談判解決可以將新的國內權力平衡制度化,或者簡單地將新的精英納入現有體系。因此,從宏觀意義上講,內戰可能是國家或地區的關鍵時刻,為變革開啟了可能性,但在更具體的層面上,只有在一些特別激烈的內戰中,社會的所有方面才會受到爭議或影響,大多數內戰僅對某些制度或社會行為模式構成關鍵時刻。
關鍵節點框架的應用
圖二:關鍵節點序列中的內戰要素
研究內戰如何影響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廣泛的社會行為模式可以通過考慮關鍵時刻的每個要素(從前因到結束再到遺留問題)來有效地應用關鍵節點框架。圖 2 顯示了內戰的不同方面(箭頭內)如何與關鍵節點的要素(上面的標簽)相匹配。
制度爭論或可能改革的具體對象取決于反叛者和現任者的目標和實力,研究隨后會將重點放在某一個或多個特定結果上。這意味著關鍵節點的結果是戰時進程產生或強化的一系列機構,而關鍵節點不一定以內戰結束,而是當政治權力平衡得到充分鞏固以使機構穩定時結束。再生產機制是指在戰時出現或具體化并在沖突結束后繼續存在并繼續影響進一步政策和實踐的制度或制度變化。這些制度或變化會產生持續的下游后果,直到另一場危機或內戰造成一個關鍵時刻,再次為快速和重大的制度變革提供了可能性,并破壞了第一個關鍵時刻的遺產。不同類型的內戰決議可能會加強和復制戰時進程或鞏固新制度,從而引起下游結構、政策和行為影響的變化。內戰的最終結束也不是關鍵時刻結束的必要條件,因為當沖突以低強度持續或沒有任何正式解決時,沖突帶來的結構性突發事件和機會可能會結束和穩定。因此,無論戰爭的解決方式如何,都應該有可能通過內戰追蹤機構,進行關鍵節點分析。這樣做可以更清楚地說明內戰如何影響政治和社會的不同方面;哪些變量或機制塑造了這些影響;以及 Timing(計時)、速度和持續時間這些效果或交互作用。
內戰研究、關鍵時刻和戰后發展
研究政權持久性的學者最近關注了戰時制度和經驗如何在叛軍內戰勝利后促進形成更強大、更有凝聚力的一黨制或競爭性威權政權。持續且成功的意識形態驅動的暴力斗爭摧毀了社會中的替代性權力中心,在叛亂組織轉為執政黨的內部凝聚力,在領導人和安全部隊之間建立了牢固的聯系,并留下了強大的安全機構。
內戰和組織暴力斗爭既需要摧毀舊的社會政治機構,也需要建立新的社會政治機構,這可能會在叛軍勝利后創造鎖定的和復制的長期遺產。然而,如果現任者獲勝,內戰也可能導致政權的持久性,關鍵節點框架可能有助于闡明哪些條件在叛亂者或在任者獲勝時更有可能產生政權持久性。
案例研究:內戰與性別關系的重塑
種方式破壞社會和性別關系。作者分析了艾利·馬里·特里普 (Aili Mari Tripp) 的《沖突后非洲的婦女與權力》和瑪麗·貝瑞 (Marie Berry) 的《戰爭、婦女與權力》這兩本關于內戰對女性政治參與和權力影響的有影響力的書籍,這兩本書都指出內戰為婦女的政治賦權創造了機會。作者通過比較兩位作者研究方法的利弊,討論如何充分應用關鍵節點分析以提供額外的見解,特別是通過更深入地參與內戰爆發之前和影響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和關鍵前因,然后討論這些因素在塑造社會和制度變化或停滯的因果過程中如何重要或無效。作者在文章的具體案例中指出,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的武裝團體在戰后的言論與行動之間以及政策變化與實際執行之間存在差距。根據戰爭結果,性別關系和權力的變化可能不會得到鞏固。在肯尼亞的反殖民茅茅叛亂中,婦女承擔了新的社會角色,并在維持這場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迫使殖民當局更加關注婦女的需求,以此作為一項反叛亂措施。然而,茅茅叛亂最終被擊敗,當肯尼亞于1963年通過談判獲得獨立時,在權利、代表權以及至關重要的土地所有權方面仍然存在性別不平等。關鍵節點方法能夠填補因果鏈中的早期環節,更加關注國家內部沖突怎樣和在何處對先前存在的性別關系和結構造成了最大的破壞,以及這些破壞在沖突期間是如何維持或擴散的。
隨著對內戰期間和之后的性別關系和權利的研究繼續進行,關鍵節點方法可以幫助分析結構性變化以及現有機構持續存在或得到加強的方式、研究婦女的政治賦權在戰后的持續時間,以及改變或削弱的潛在原因。研究還可以進一步調查內戰對婦女權利倒退的影響,以及其空間維度上的變化。在研究內戰的性別影響時,研究人員必須密切關注不平等現象,并采取交叉方法,以確保婦女權利、政治代表和訴諸司法明面上的進步和變化不會掩蓋剝削制度的延續和某些身份群體的邊緣化,因為婦女參與戰爭工作可能被框定為“傳統”性別角色,這表明現任或武裝團體打算在沖突結束后回歸刻板的社會政治角色和勞動分工。
研究結論
作者認為,內戰可以被視為國家和社會制度發展的關鍵節點,在這些關鍵節點,對國家合法性和強制力的質疑降低了變革的結構性障礙,增加了行為者的選擇范圍。重要的是,內戰可能導致相對快速和徹底的變化,也可能使現狀永久化:關鍵節點是由可能性決定的,而不僅僅是由重大變化的結果決定的。
關鍵節點方法能夠使研究人員認識到內戰進程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展開,并可能進一步以內生和路徑依賴的方式改變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同時伴隨著連續性和偶然性。該框架有助于將研究重點放在內戰如何改變或不改變主要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以及行為模式等重大問題上,使理論構建和測試與背景因素深度協調。同時,這一研究方法的進一步研究可以更有條理地了解戰時進程、采取的路徑和錯過的機會,以及了解內戰結束后制度變化或停滯是如何產生和復制的。考慮到其復雜性,通過在關鍵節點框架內明確檢查內戰及其影響,研究人員可以提高分析的清晰度和嚴謹性,以忠實捕捉關鍵背景和細微差別的方式討論理論、案例和數據的各個要素,同時實現累積知識的構建,以及跨越內容和方法的理論測試和發現。
詞匯積累
civil war
內戰
critical junctures
關鍵節點
gender relations
性別關系
trajectory of legacy
遺產軌跡
譯者:萇晨,國政學人編譯員,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
校對 | 周子喻 張文茜
審核 | 施榕
排版 | 范世一
本文為公益分享,服務于科研教學,不代表本平臺觀點。如有疏漏,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