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幸福源
文/三等倉
外孫女嬰兒照
常言道:人生有三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這些幸福之事難以忘懷,足以讓我們銘記一輩子。幾天前就接到女兒電話,根據她的預產時間,結合產前不確定變故與交通狀況,已提前住進了醫院。女兒她媽自然也全程陪護駐扎在了產房。女兒她嫂、她舅(媽)、她外婆,還有女婿之母、之姨媽,都瞬間忙祿了起來,為了迎接這個新生命的誕生,睜大了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伸出了一雙雙熱情的大手。醫院,在我們的意識里常常是可怕的,它是人生中途和最后的驛站。每看著掛在人們頭頂上的輸液瓶、輸血瓶,連接著鼻孔的氧氣管,還有那波段起伏的監視屏,就讓人不寒而栗,聯想到了死亡。身體正常的人不會到這里來,只有生病和瀕臨死亡的人才會待在這里。在醫院里,我們常常聽到哭聲,這哭聲大多是對死者的惜別。但是,當得知女兒住進了醫院,我們只感到緊張中滿滿的是希望,并殷切地盼望著聽到新生兒的啼哭聲,完全忘記了平時對醫院的恐懼。啊,原來有一種住院是幸福!女兒住進了醫院,靜候小寶寶的降臨,我心中的喜悅卻在不停翻滾。是呀,從我母親生我至今,已有整整一個甲子。彈指之間六十年啊,歲月把一個呀呀學語、步履趔趄的幼童雕刻成了白發老翁,我馬上就要進入外祖父的行列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幸福。是老了,青春不在,就好好順乎歲月的調度,調整心態,做好當外祖父的準備吧。女兒的預產期是11月22日,小寶寶在19日早上就開始調皮,在母親腹中躁動,還把身子倒過來了。成了橫位,無法自然生產,只好進行剖腹產手術。看來這個小家伙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來到世間首先讓母親挨一刀。“生了、生了!”19日9點多鐘,女兒打來電話,隨之發來了小寶寶的照片。“是千金!”手機屏幕上,一個胖胖的嬰兒安靜地被包裹在抱被里,紅紅的臉蛋,長長的眼縫,小嘴略向前嘟,微微張開。裸露的小手放在抱被上。前額絨毛稀疏,大部分光頭,略見剛離開母體殘留在絨毛及臉上的風皮。真乖!要說像誰,現在還看不出。啊,一個小生命誕生了,一個大家庭成員們的輩分都升級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家庭的添丁更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不是更加讓人快樂嗎?記住,孩子!今天是你的出生日,也是母難日。為了這一刻,你的母親懷胎十月,在生與死之間掙扎,最終贏得了勝利,生下了你。今后,不管你是富有或貧窮、順境或逆境,什么都可以不記得,但母親生你這一刻千萬千萬不能忘記!因為有了母親的無私和勇敢,才有了今日的你。我是在小家伙出生第二天回渝的。和大多數老人一樣,在得到小家伙出生的消息后,除了高興之外,更多是覺得多了一份責任。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父母輩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我至今都非常感謝我的岳父母,他們才是培養教育我女兒成長的功臣。我女兒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作為父親的我基本上沒有帶她。從她落地那一時刻起,就跟著她外公外婆。她和外公外婆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女兒小時候,我偶爾逗問過她:將來找了錢先給誰用?女兒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給外婆外公,然后是媽媽,再然后是他舅,最后才是我。不是我不愛她,任何一個父母都是疼愛兒女的;只是我與她相處的時間太少。只是偶爾在星期天,與她媽媽一道,把女兒接回來同住一天。這一天很新鮮,和寶貝女兒在一起享受小家庭的天倫之樂。可是女兒也很調皮,哭呀、鬧呀、不睡,抱著她東哄西拍地在房間里踱步,一夜折騰。女兒僅僅與我們接觸一天,就讓我們非常深刻地知道了帶小孩子的不易,一個字:累!第二天一早又匆匆地把既喜歡卻又有點厭煩的小不點送到她外婆家,像甩掉一個包袱似的坦然離去。而岳父母又開始日復一日地照料外孫女,半夜起來喂水喂奶換尿布,甚至通夜地抱著小家伙在手肘上睡覺。所以說我們的父母親太偉大了!太無私了!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為孫兒們付出,用他們的慈愛善良呵護著兒女、孫兒女,為了讓兒女們安心工作、專心事業,寧愿自己吃苦受累。所以,我們的父母、岳父母都值得我們尊敬和關愛,我們做了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后,更體驗到了他們這一步步走過來的艱辛。我們始終要感謝給予我們生命的他們,他們也給我們做出了人生的榜樣,他們像一支支臘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后人,讓家族世代相傳的火種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所以,對于小家伙的母親——我的女兒,我心里是有愧疚的,在她出生后我對她的關愛實在有點少。在得到小家伙出生的消息后,我迫不急待地趕了回來,想在第三代小寶寶的身上多付出一點,來彌補對她母親的虧欠。第二天一早,我與小家伙的外婆一道來到醫院。女兒躺在床上,室內還住有兩個待產的孕婦。那小家伙在她奶奶的手上睡著了。一問才知道,昨夜里無法放她入床,上床就像有針在扎她似的,一個勁地哭。她奶奶只好抱著她到天亮。真是一盞不省油的燈!在與她奶奶簡單交流后,我接過小家伙放在手肘上掂了掂,她的身子軟軟的、輕輕的,抱被交叉地包裹著,兩只小手裸露在兩邊。那超長的抱被有很大部分垂吊在我的手腕上,宛如孔雀尾巴;她閉著眼晴還在熟睡,或許是我抱的姿式不對,抱被里的小身子偶爾動一下,還發出哼哼聲。小家伙那頭圓圓的,戴著一頂舊布花帽,帽子有點大;前額光禿,有少許絨毛,額下兩條長長的眼縫,一看就是一對大眼晴的閉合器。兩鼻孔向前翹著,在兩眼中間略有下塌。臉圓圓的,兩腮有兩道淺淺的凹印,似乎是從兩眼角沖刷出來的。紅紅的臉,兩片小唇親密地粘在一起,呼吸均勻,兩只小手托著腮,還是在母體睡覺的那種姿式。瞧著這小家伙的模樣,我腦海中很自然地同她母親出生時的模樣進行了對比:一樣的長眼縫、輪廓鼻,眼睛睜開時特別大,一樣圓圓的小嘴,同樣是大部分光頭、眉毛隱約;只是她母親的臉是鵝蛋形的。總之,遺傳下來大部分相似。外面猛地傳來一聲哭泣,小家伙一驚,抖了起來,兩只小手緊緊攥著亂舞,想要抓住什么似的,突然哇哇哭了起來。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護士臺旁邊的小屋里傳來幾個新生兒的哭聲,是護士們在給寶寶們做游泳前的準備,膽小的哭了,其他寶寶連鎖反應哭起來。小家伙的哭聲把她外婆從外面引了來,把小家伙接了過去,在她外婆哼哼啊啊的呵哄中,小家伙的哭聲嘎然而止,似乎要睡了。卻聽小護士一聲“29床的小寶寶過來游泳了”,又把她弄醒了。讓新生嬰兒游泳,在我六十年人生中是第一次聽見、第一次看見。新生兒游泳怎么游?在什么地方游?有什么安全措施?我腦海里充滿一個個問號。為一探究竟,我跟隨抱著小家伙的護士來到了游泳房。這是一間不大的房間,里面放著6只大圓桶,大桶直徑大略80-100厘米,桶內盛著4/5的溫水。旁邊一張長長的桌子,上面墊著厚而軟的被子。室內恒溫,極暖和。6只大桶中有4個嬰兒在里面“吊著頭”,小腿在輕微地活動;護士用手不斷地在水里晃動,使之有一點波瀾。有兩個嬰兒被從桶中撈出來,護士正在給他們包裹抱被,一邊包裹,一邊和哭泣的嬰兒說話。原來,這就是“游泳”,6只盛水的大圓桶就是“游泳池”,呵呵,真叫人開了眼界。說真的,讓小家伙們在這桶里運動一下,通過水的壓力調節一下心肺活力,確實是有益的。新生兒剛出母體,體內的污濁還待近一步排出,在外力作用和自身小腿的蹬力下,使其五臟六腑相應得到收縮擴張,腸氣蠕動,想來是有一定好處的。由此聯想到,外國的女人在水中分娩,或者在分娩后不多日就去游泳爬山,這就是現代科學和醫學給現代人開出的新處方。生命在于運動,在于主動出擊;不是墨守陳規,一成不變。該我家小家伙下“池”游泳了。護士從她外婆懷里接過小家伙,放在鋪墊得軟軟的桌上。這小家伙一聲哭叫,哇哇聲瞬間撕裂空氣,高亢洪亮,引得外面其他家長駐足觀看,發出嘖嘖聲。小家伙滿頭滿臉通紅,小手亂抓亂舞,嘴唇不停地抖動,口腔中的小舌頭顫動著,小腿朝前蹬著。許是司空見慣,面對大哭的小家伙,護士一邊呵哄,一邊很快褪去了她的內衣,把一個充滿氣體的頸圈套在了她的脖子上,然后把她放進了“游泳桶”。奇怪,歇斯底里哭叫著的小家伙,放入水中后,很快就住聲了。睜開兩只大大的眼睛,向四周看。小肚子鼓鼓的,肚臍外翻。一雙小腿彎彎的,在水中輕微晃動,宛如剛由小蝌炓變成的小青蛙。她靜靜地浸泡在水中,任護士手造的“浪”推著她一起一伏,就是不動。哈哈,瞧我們這小家伙,哭叫時能驚天動地,安靜時則巋然不動,一張一弛,有板有眼呢。才出生兩天的小家伙,對外界的感知可能一片模糊,一整天,餓了要吃,吃不到就哭,吃飽了就睡。大人們則閑聊著不同的話題,來探視產婦的親朋好友圍在自家小寶寶床邊評頭論足,均樂得手舞足道、美得無以言表,讓產婦病房變得熱鬧非凡。白天就這樣在探視人群來來往往的熱鬧中過去了。小家伙的外婆告訴我,這小家伙晚間是如何煩人,如何不睡,放在小床上就哭。我信誓旦旦:“今夜無眠,本外公當班,當一次奶爺,順帶補一下帶嬰兒這門課。你就看我是怎么教訓她的,讓她聽話,要不我怎么是她外公!”然而,世上有許多事往往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往往想得很順利而結果出乎預料,讓你大跌眼鏡不知所措。這不,這一夜,我重蹈了她外婆、奶奶的覆轍:抱著小家伙,哄來哄去,一夜未眠。白天小家伙睡得很香,來探視的親友無論怎樣弄,她都不睜眼。可一到晚上,她那雙大眼晴睜得大大的,四下觀望,任你怎么呵哄,都無法使她安睡。同樓的產房里,近幾天誕生了幾個小寶寶,家長們白天很少交流,夜深了卻在走廊里不期而遇,原因只有一個:寶寶不睡,哭,只好抱出來哄。第一次抱著小家伙,無疑讓我感到當外公的喜悅。輩分的提升,越發感到歲月無情而生命珍貴。特別是我與小家伙四目相對時,心中油然升起無限感慨:這生命的誕生是多么神奇,時間的流逝是多么快捷,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告訴你新陳代謝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個新生命將會快速地成長,你則會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生命終點,繼而再開啟下一個輪回……小家伙的外婆和奶奶的話在那一夜淋漓盡致地應驗了。起先,抱著小家伙感覺很新鮮,逗著她玩,看著她無意識的各種動作更覺可愛。可隨著夜深,我的睡意加濃,她先前的可愛就變成了眼下的負擔。見她睡著了,輕輕地放上床,卻立刻醒了,哇哇哭叫。我一次又一次地把小家伙放下、抱起,又放下、再抱起,直至再沒有放下。只見走廊上的掛鐘時針從12點、1點、2點、3點,最后走到了7點;走廊里家長們哄抱著的小寶寶從開始的N個,逐漸減少到只剩我家一個。我獨個坐在走廊長椅上,睡意讓我的頭不停地往下垂。忙抬頭強迫自己清醒,望一下抱被里的小家伙,她興意正濃地看著我,叫人哭笑不得。我背痛,腰酸,頭脹,眼皮睜不開。她倒好,在我懷里躺著就是不睡。幾次咬牙想揍她,卻長嘆一聲:誰叫我是她的外公呢,我不受罪誰受罪?不知從何時開始,社會上興起由外婆帶外孫的風俗。這在南方非常普遍,幾乎每個女兒家的父母都染指下一代的養育。我家也不例外,我姐、我妹的小孩都是由我母親帶大的,我和我弟的女兒均由岳父母帶大。孫輩們在情感上都偏重于有恩的外公外婆,甚至認為爺爺婆婆偏心、嫌棄。其實不是。外婆帶外孫,基本上都是基于以下因素: 女兒離開父母嫁入老公家,由女兒變成了媳婦,初入門的家庭對她來說是陌生的,在公婆面前沒法像在父母身邊那樣坦然,那樣隨心所欲。特別是有了第三代后,養育幼兒有那么多繁瑣細事,指使父母肯定比求助公婆來得方便順手,交流起來也容易理解,不易引起誤會或隔閡。所以,當了媳婦的女兒大都把帶孩子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父母。對待自己的父母,態度粗一點、言語重一點,大家都無所謂、不計較。而父母出于對女兒的疼愛加之閑來無事,老年寂寞,帶一個小家伙來解悶,膝下添歡,雖然累一點、忙一點,可一來減輕了女兒的負擔,二來充實了晚年的精神生活,父母就“樂于奉獻”了。何況付出總有回報,在照料孫子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日益深厚的祖孫情,這是老人們晚年最大的安慰和幸福啊!誰說外婆帶外孫是“空搞燈”呢!這不,在同樓層走廊里,抱著小家伙踱著碎步、哼著催眠曲的老人們,相互一打問、一聊天:哈哈,幾乎全是外公外婆,一樓層的幸福滿滿。這一夜,我不但沒有把小家伙的習慣糾正過來,反而被她折磨得筋疲力盡,我輸了!這一夜,是我“升職”為外祖父的第一次值崗,也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通宵達旦地抱小孩。這一夜,我深刻地理解到我的長輩把我們拉扯成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也是從這一夜開始,我與這小家伙較上勁了,心里暗暗偷笑著:小仔仔,看你回家外公怎樣收拾你。本人此生一事無成,唯一的成功是養育了一個乖巧女兒,心頭不時泛起自豪,勝過對財富的欲望。從今以后,我還要輔佐女兒養育出一個乖巧的外孫女。這正是:張廷昌,筆名三等倉,大專文化,1954年生于重慶。1971年畢業于南岸竅角沱中學,下過鄉,1976年招工回城,經過從事基建工作及管理和下海經商的反復磨礪。2000-2004年在市級經濟期刊雜志社《經貿世界》任記者和編輯。寫人物專訪、經濟評述,獲經濟文章二等獎。持有期刊雜志上崗證。2004-2019年從事建筑工程管理,經建項目面積近90余萬平方米,位至項目經理。目前閑賦在家,時提筆習文賦詩,豐富退休生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