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我十天前就已經看完,但是看得時候,非常躁動,以為作者太古板了,當時對這本書的印象分極差。
但是我這些天,居然轉變了看法,本來不想給這本書做書評的我,整理了一天筆記。
當時之所以以為這本書古板,是因為發現,作者根本不討論電子書,而是直接采用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而且動不動還提及報紙、雜志。
我當時的內心,是一萬個躁動,心想這都什么年代了,還這樣古板,不會采用現代的方式么,不討論下電子書么,還有報紙雜志都過時了,還要討論作甚,相當于只重視線下的場景。
所以,在心里給的分值極低,以為4分,也不想認真做筆記,不想給這本書寫書評。
但是,最近發生了反轉,我最近買了許多書,許多書,我在選書,購書,收到書的過程里,漸漸有所感,有所對這個作者的話語的理解。
所以今天相當于重讀了一遍,并做完了筆記至今,如果再讓我評價這本書,我會給予極高的評分,9分。
下面開始正式的分享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主要談及的讀書與讀書筆記,重點強調的也是讀書筆記的價值與作用。
書從五個方面講述
① 選書
② 購書
③ 讀書
④ 記錄
⑤ 活用
以為重點還是讀書、記錄,還有活用,而圍繞讀書筆記,作者談及點,比如重讀重讀讀書筆記,比如哪怕一本書寫下一句話,以為都是值得我學習的,雖然我實際有在做,但無疑加重了我的共鳴感還有認知感。
總之,讀書筆記很重要,重讀讀書筆記值得做,根據讀書筆記寫下書評,甚至輸出,甚至內化,才算是真正讀了一本書。
我這本書,讓我重新甚至了選書與購書的 體驗過程,并且是我在實際中有所感知道的。
讀書筆記,我是很有共鳴的,我這幾年,讀書筆記雖然做的不多,也做了一些,主要是學習筆記,做的很多,這些筆記,給我帶來了無形的提升,而我也的確感知到了。
關于重讀筆記,這一點,我也是很認同的,我在過往和現在,也會重讀一些過去記下的筆記,如果記錄的詳細,我會快速進入當時的情景之中 ,并有新的所獲。
關于根據筆記寫的書評,更是甚為認同,這在過去幾個月,明顯我與讀書計劃的伙伴們都是這樣做的。
對于輸出,也是同樣的感受,同樣的理解,同樣的認可,也是我同樣在做的事。
9分
1,本書強化了讀書筆記的作用,以為這一點值得大家的重視。
2,本書重視紙質書的線下體驗過程,以為這一點 也值得大家注意,要不要回到紙質書的環境當中。
3,這本書強調了書評,而這些書評,是源于在讀書這本書時所做的筆記內容,匯總之后,而形成的文字。
這三點,使得現在對這本書的評價給予了極高的認同,以為值得一讀。
1,只寫了紙質書,而避開了電子書,以為跟不上時代步伐,雖然是08年開始出版的。
2,字與字,行與行,段與段空白較多,以為是為了增加紙張。
1,會開始刻意的重讀筆記。
2,會開始刻意的不僅僅是畫畫重點段落,可以的話,直接書寫當時感想。
3,會對讀書書評,更加的有認同感。
4,會對做筆記,有了很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