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觀點】抓好結構化預習提升課堂品質 科學而合理的預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是一個重要而有效的關鍵環節。我校自從2007年開始實施“問題·情智學習模式”以來,非常重視學生高質量的預習,學生通過個體的自主預習和同伴的合作預習,使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大大增強,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整體質量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歸納起來我想有以下幾點突破: 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能讓學生自主學會的,就不要求小組合作,小組合作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求老師的“導”。本著此原則,學生通過小組長給組員簽蓋閱讀遍數和閱讀質量契約式評價章的形式深度走入文本,進行預習,并完成涵蓋本課雙基知識點和能力點及“知會薄”上的預習導讀內容。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有章可循,擺脫了以往茫然、被動的應付式預習,預習時初步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生成了個性問題,又盼望著合作探究時能得到解決……這樣,久而久之,既增強了學生聽課時的積極性和目的性,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轉變 通過課前或課上的結構化預習,學生不再是一張白紙,任由教師描畫,學生通過對自主學習情況的匯報交流研討,問題得到提煉和升華,最終形成共性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課前預設。學生“先學”學懂了、學會了的就不要再占用課堂時間,不能解決的疑難就成了師生要重點攻克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教師適當引導突破“瓶頸”。依據學情變化,我校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轉變,我們把傳統上教師單一的講授型的滿堂灌課堂,建構為以問題為主線的問題生成課、問題解決課、問題拓展課、綜合解決課、回顧拓展課、測試分析課、綜合實踐課等多元課型,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的全過程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智慧提升 學生課前已經進行了有效預習,傳統的滿堂灌顯然行不通了,教師只有圍繞著學情,以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為課堂主線,智慧地重組課堂結構,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這就使得學校教師在新的模式面前必須轉變角色,智慧地駕馭學生支持型課堂的能力,同時我們還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學習模式的要求,在全校范圍內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組本教研、校本教材的專題研討、學習模式定格與深化研究、評價機制改革等策略,有力地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轉變和教學水平提高,使得廣大教師迅速成長為研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一大批教師已成長為區域教學名師。 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有效預習的嵌入,使得學生學習能力得以增強,教師專業智慧得以提升,并且學生還養成了凡事都要早嘗試、早動手的良好習慣,學校師生中洋溢著熱愛學習、積極上進的濃厚氛圍,從而有力促進了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山東省棗莊市紅旗小學校長 種道法)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7日(04 版暑期特刊·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