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病例分析的文章只準備到昨天為止,所以今天早上沒有更新。但近日刷到某校大學生在教室做不可描述之事被圍觀;也刷到近些年離婚率不斷走高,許多年輕人結婚久就離婚;也刷到結婚前夕新娘與非新郎翻云覆雨的;當然更多沒有結婚就算計著財產,為日后離婚留退路的……,這一切都是婚姻的內涵或觀念出了問題。如何破解兩性關系如此隨意隨性,而婚姻卻如此不穩(wěn)固,更對子女影響日盛,真的值得我們深思。
自己年過半百,年少時總覺得愛情應該是非常美好的,但人們在適合結婚的年紀真的能接觸到并能深入了解從而確定戀愛關系或婚姻關系的總是有且只有幾位,不可能不斷換男女朋友、不斷尋找、不斷嘗試的,在合適的時候遇到相對合適的人,也許就是決定了之后的婚姻與之后的人生。我們知道離婚的最常見原因是性格不合、其次是出軌劈腿、再有是婆媳關系或其他家庭關系,當然也有家庭變故,不能同甘共苦而分手的。實際上所謂性格不合,除了不可明言的原因以外,最主要是三觀不一!也說是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觀念理念不同,日常生活中矛盾不斷。我想大部分人均不會知道自己做的不對而故意為之,而是以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來看認定自己的想法與處事是正確的,錯的是對方。試想,兩個生活經歷、家庭環(huán)境、風俗習慣、教育程度等各方面都不可能一致的兩個男女,要一起生活,共同面對系列日常生活之事、親朋往來之務,要做到觀點相同幾乎是不可能的,必有一方妥協(xié)或聽從某一方為主。當雙方都堅決認定要聽自己,這時候矛盾便呈現(xiàn)了!這樣的碰撞越多,矛盾就越大、關系就越緊張,再加上冷戰(zhàn)、生氣以想迫使對方屈服,如果對方屈服,但他(她)心理不服,深埋不滿,影響日常關系;如果對方不屈服,針尖對麥芒,則關系走向破裂!
年少時的激情與不斷的深入探索會掩蓋三觀不合,但容顏終歸老去、激情總會歸于平靜,對異性的探索也會興趣漸失。那么三觀不一的兩人之間維持夫妻關系最重要的便成了子女以及財產或工作等情感以外的因素,分開對子女的損害、對財產的損失、對工作的影響等這些方面讓雙方患得患失,從而如許多文章所說的中年夫妻之間“白天是夫妻、晚上是同志”,但或許是較為普遍的夫妻狀態(tài),但絕非是理想與正常的夫妻關系。
如何做到“讓兩個成長經歷不同的男女有更趨向一致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有更相似的對某事的看法”,這才是兩性關系中的重中之重。為什么古人說“家和萬事興”、為什么說“夫唱婦隨”,為什么說“門當戶對”,其實都是為了雙方能夠有更接近一些的思想上的同步。溝通與交流,深入探討才是“深入探索”之外更為重要的內容!但實際上人們之間的交往或探討不能非常正式的邀請對方坐下來,然后才開始談話,并針對某事按次序表達觀點,最后再總結。這不是開會,也不是正式會談。生活當中,多聊天,多說東家長西家短,多說工作上的事、多聊同事關系、多評點生活中的瑣事,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彌合分歧,事不關己的物與事兩人爭得面紅耳赤也沒有關系,事后仍可新密接觸,但為人處世、對待事情的觀念得以表達,雙方會更理解、更熟悉三觀與理念。說開去,有時再自己反思,確實對方說得有理,則自己以后的想法要改改,經年累月之中,潛移默化當中,雙方就會有更多共同語言與共同的理念。夫妻之間最怕的、最不該的其實應該是冷戰(zhàn)!切斷了交流與溝通,矛盾只會加重、心靈只會疏遠,即使對方“非真心”認錯,也難一生永遠如此,當矛盾日積月累,要么一方徹底躺平,對方越加強勢;要么一拍兩散,禍及子女家庭。但真的離婚再找,就能找到比原配更優(yōu)的人嗎?不能否認可能會有,但至少機率小之又小,更何況如果有子女撫養(yǎng)、有經濟因素考慮等其他因素的話,再婚的目的就會少些單純,多些世故。
為什么年輕時找對象謂之“談戀愛”,當然不只是“愛”,而是要“談”,在“談”的基礎上去了解對方的品行、性格、脾氣、家庭教育、人際往來等各方面的情況,從而決定是否與對方結婚,作為一生的伴侶。但主要是現(xiàn)在的社會,節(jié)奏過快,愛情物化,一看有沒有房、二看有沒有車、三看工作收入、四看相貌如何等這此外在的因素,從而快速拼到一起,或快速放棄另再匹配,這樣的方式當然弱化了婚姻的本質,也帶來持續(xù)走高的離婚率。但再組家庭也并非更優(yōu),卻產生大量社會問題,比如性的開放與隨意、離異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互傷的惡性事件等一系問題。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除了雌雄共育后代以外,人有情感、能溝通、會說話,這才是重點!
夫妻之間的深入探討比深入探索更富價值與意義,交流溝通并力求求同存異,盡量趨于一致人生觀世界觀才是婚姻持久與幸福的真諦!三觀一致、為人處世相似的理念也必是“深入探索”的催化劑、家庭美滿的源動力!
當然,理論容易、實踐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