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為當事人做了什么,一定要及時告訴他。
業務型律師,把精力放在研究案件證據上和法律規定上,沉迷于辦案中,這種鉆研業務的快樂,懂的人都懂,不多說。問題來了:漚心瀝血為當事人服務,當事人還感覺律師賺錢太容易,就算勝訴了對律師也不太領情。問題就出在你做了什么沒有及時向當事人報告。
夜深人靜時廢寢忘食地閱卷,發現案件中證據上的問題了,可以用微信給當事人留言。
查資料,找到對我們有利的法條和政策文件,可以轉發給當事人。
會見完,及時在看守所門口拍個照片,告訴嫌疑人家屬已經會見過,嫌疑身體還好。
去行政機關調取證據受阻,可以把情況告訴當事人,一塊想辦法也許事情解決得更快。讓當事人知道,你的證據并不是輕松拿到的。
周末學習充電,手機靜音無法接電話,可以在朋友圈發個狀態,以免當事人打電話打不通會抓狂。
辦案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書(民事起訴狀,民事答辯狀,上訴狀,證據目錄,延期開庭申請書,證人出庭申請書,取保候審申請書,質證意見,等等)可以發電子版讓委托人提意見,其實當事人不一定能提出啥有用的意見,但他看到自己的律師在盡心盡力為他服務,心里是舒坦的。講真,高手在民間,偶而,你的當事人也許真能提出非常有用的奇特觀點,為案件助力。
當然,勤于溝通也要注意技巧,以不讓當事人感覺到“騷擾”為宜。比如,工作時間段可以打電話溝通,午休和夜間,以微信或短信留言為宜,發郵件也可。
還有,要注意法律文書的質量,不能讓當事人從中發現錯字和病句,讓當事人感覺律師好low,還不如自己親自上陣效果好。發給當事人的文書必須邏輯清晰、論證嚴密、法律依據充分。
讓當事人感受到律師在真真正正地為他們辦事,而不是無所事事,隨便忽悠。
任何一個案件,別管大小,都用心去每這么做,律師在當事人心目中,靠譜和敬業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下次有案件,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