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報》6月13日2版
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具體落實到法院工作中,根本上還是要求人民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抓牢審判工作這一實處,綜合提升審判質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具體落實到法院工作中,根本上還是要求人民法院圍繞公正與效率主題,抓牢審判工作這一實處,綜合提升審判質效。
審判質效綜合提升涵蓋質量、效率、效果多個維度,各項指標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面對這一系統性強、涉及面廣、任務量大的綜合性工程,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我們要樹牢全局觀念,緊盯關鍵核心“彈好鋼琴”,哪個指頭該抬起來,哪個指頭該落下去要心中有數,如此才能奏出人民法院高質量發展優美篇章。
一是抓實訴源治理,為提質增效打牢基礎。長期沉重的人案矛盾是制約審判質效提升的根本原因,可著力融合基層治理體系全資源全力量,貫穿矛盾糾紛發生全周期全過程,構造新型“融貫式”訴源治理機制,抓前端、治未病,從源頭減少訴訟增量。要強化制度全周期引領,將訴源治理提級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對優化訴源治理配套機制方案、科學開展訴源治理考核評價等工作作出詳細部署,對責任歸屬與時間期限作出明確規定,確保系列舉措落地生根、取得實效。要實現調解全過程貫徹,法官全流程介入案件訴前、訴中、判后各個環節,指導、幫助調解員和法官助理開展調解,發揮專業優勢增強調解實效。要加強要素全資源供給,探索推動基層治理平臺與法院解紛平臺互聯互通,在街道、社區、工業園區等試點開展調解程序前置工作,將特定類型糾紛分撥至有關單位或街道社區先行調解,推動更多矛盾糾紛前端化解。要推進基層全力量共治,用好平安建設考核指揮棒,推動制定符合轄區實際的“萬人成訟率”考核標準,將訴源治理主體責任精準壓實到社區、行政村一級,倒逼各單位齊努力、共作為。
二是堅持質量第一,全面研判案件發改率。案件質量是人民群眾感受司法公正的第一標準,是審判執行工作的生命線。要找準發改問題點,結合上級法院統計分析結果及法院案件質量評查實際,找準發改案件的共性與個性問題,深入分析研判,以部門、法官個人為單位針對性開展業務指導和整改工作。要答好難案化解題,實行類案、系列案裁判強制檢索,推動裁判標準統一;壓實院庭長“一崗雙責”監督管理責任,強化專業法官會議、審委會等審判資源供給,著力化解疑難復雜案件。要勇闖質量提升關,常態化開展文書質量評查和上網文書情況核查,對瑕疵案件、不合格案件及錯案嚴肅依規懲戒。持續完善專業化審判格局,強化對上業務交流,統一重大疑難問題的裁判標準和辦案思路,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和裁判水平;完善法官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加大案件質量考核比重。
三是疏通辦案節點,持續壓縮辦案周期。過長的辦案周期,不僅耗費了大量司法資源,而且折損了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要加速轉變辦案習慣,引導法官強化審限意識,做好案件排期、庭前準備、閱卷、開庭、合議、判決、送達等各環節工作,建立“審結一件、報結一件”的良好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審限流失。要加強把控流程節點,全方位推動訴訟事項前置,在調解期間同步做好移動微法院注冊引導、送達地址確認等工作,夯實后期快速審判基礎;堅持科技賦能,探索建立案件全流程站點式可視化辦案輔助機制,實現案件節點的全流程監督,超時限節點精準預警。要加快清結長期未結案件,區分不同案件具體情況實行個案攻堅:對因鑒定結果未出導致長期未結的,督促司法鑒定機構加快鑒定進度,對因需等待另案處理結果而中止審理的,統一發函請求上級法院協調推進;實行審委會專職委員專項督導長期未結案件清理工作機制,全面加強長期未結案件監督管理與評查問責,切實減存量、控增量。
四是嚴防程序空轉,用足用好小額訴訟程序。用好小額訴訟程序,是實現案件審理質量、效率、效果協調統一、案件審理良性循環的關鍵一招,綜合提升審判質效必須著力強化小額訴訟程序適用。要強化前端分流引導,堅持“符合條件一律適用、當事人合意一律適用”的原則,做到應用盡用;探索通過優勢講解、優先執行等激勵機制、典型案例分享等宣傳方式,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適用,進一步鞏固提升約定適用率。要提高中端送達質效,積極開展智能外呼、失聯修復、網格送達、直接送達、公告送達相協調的遞進式、集約化文書送達機制改革,強化送達平臺系統應用,不斷提高集約送達質效,降低公告送達率,為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打牢前提基礎。要嚴格后端程序轉換,除法定條件外,已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不得任意因案情復雜轉換為簡易程序或普通程序進行審理,確有需要轉換簡易程序或普通程序事由的,報院庭長審核把關。
五是堅持多措并舉,重點提升辦案效果。案結事了,才是訴訟的目的、才能體現訴訟的價值。要深調研,對各業務庭室、法官的服判息訴率和上訴率指標進行分析,找出導致數據差異的主客觀原因,并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加以解決。要善答疑,牢記“感受公平正義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不是我們自己”,對裁判結果進行耐心細致的釋法說明,讓當事人在明明白白的基礎之上行使訴權;全面提升庭審駕馭、文書寫作、判后答疑等核心能力,防止就案辦案,切實保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統一。要優效果。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制度和管理漏洞,積極向有關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確保達到“審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落實信訪輪值工作制度,進一步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綜合提升審判質效,離不開一支作風優良、業務過硬的隊伍。要在業務培訓上做大,常態化邀請上級法院審判業務專家和資深法官開展座談培訓活動;搭建法官大會、法官助理“助力站”等平臺,通過圓桌會、碰頭會等靈活多變形式,定期開展模塊化、針對性的培訓和研討;用足用好初任法官導師制,以老帶新、以熟帶生提升初任法官司法能力。要在作風建設上做優,以主題教育、隊伍作風教育整頓為契機,進一步改善領導作風、工作作風,淬煉司法能力,把作風教育整頓的成果體現在司法辦案和提質增效上。要在后勤保障上做強,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抓好人案調配、后勤服務的精細化管理,切實把主要力量和資源向辦案傾斜;用好正向激勵,加大對審判質效提升完成情況好的部門和個人的獎勵力度,以暖心保障激發干警工作動力。
作者師瑋,系深圳市龍華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