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民辦轉公辦”不過是“招生搖號”的延續
文/歡爸
時間/2020-03-14 00:08
【引言】無論是民辦還是公辦,牛校都是牛娃考出來的,真不是因為學校的資源和教師的能力,除了孩子的天資、努力,還有家長在資金、精力上無怨無悔的付出。~
【正文】原創|“民辦轉公辦”不過是“招生搖號”的延續
這兩天,義務教育招生,又開始熱鬧起來了,猜疑了很久的招生搖號辦法終有有了官方說法。
2020年3月11號,市教委官方發布了《2020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
就在大家還對各種實施細節滿臉疑問的時候,又有一個非常勁爆的消息傳出:民辦張江集團學校更名為上海市張江集團中學,并且民辦轉公辦了。
民辦張江集團學校,由滬上知名四校上海中學承辦,地處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內,學校的硬件以及教學方面都尤為出色,自辦校起,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辦學質量,口碑極佳,是許多人向往的好學校。
那條消息的題目是《重磅!民辦張江集團將成歷史,浦東將迎來一所頂級公辦初中!》。
果真民辦改公辦,依然能保持頂級學校的水平么?深不以為然。
歡爸觀點:“民辦轉公辦”不過是“招生搖號”的延續,而且還只是剛剛開始。
理由:
招生搖號,讓多年有生源選擇優先權的民辦學校,失去了招生優勢。
在招生搖號之前,盡管教育局也明令禁止各種招生考核和機構培優,總免不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梁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有政策,我有對策”,這就是中國特色,大家都心知肚明,就不去戳穿了。
如果嚴格執行招生搖號,民辦學校在無法保證其生源優先選擇的情況下,生源平均化,曾經那些“超凡脫俗”的升學率,同樣也將無法保證。
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不用太久,民辦學校就將無法維系,因為高額學費無法理直氣壯地收取,離開了高額學費,投資方也會失去興趣和耐心,最終導致民辦轉公辦,教育局成為接盤俠。
即便教育局依舊同意民辦學校繼續收取高額學費,家長也不會選擇,畢竟是自己的錢,不是教育局的錢。
民辦轉公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民辦轉公辦依舊會保持升學優勢,有這種想法的人,簡直幼稚到家了。
提早二十年,浦東模范、致遠中學,都是響當當的“四大”民辦頭牌,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兩所學校曾經如日中天的霸氣。
無論是民辦還是公辦,牛校都是牛娃考出來的,真不是因為學校的資源和教師的能力,除了孩子的天資、努力,還有家長在資金、精力上無怨無悔的付出。
由此可以預見,面對招生搖號,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新一輪的“民轉公”。
生源平均化之后,優質公辦學校重新成為熱點,學區房也將重新洗牌,民辦學校的優勢將逐步喪失殆盡,師資也會因此發生變化。
當然,這需要幾年的過程,才能看出差異來。
或許幾年之后,換個教育部長、教育局長啥的,民辦學校又東山再起、卷土重來,也未可知,總之折騰是一定的,不折騰才不正常。
教育局、學校、老師和家長,都喜歡折騰和被折騰,也享受折騰的過程。
而折騰的過程中,利益格局也重新劃分和分配著。
義務教育早就被商業化、庸俗化了,承擔著太多本不該承擔,也承擔不了的功能和角色,失去其初心,迷失在資本浪潮中了。
天機不可泄露,說多了不好,真的不好...
給準備結婚買房的剛需家庭一個強烈建議,別管以后用上、用不上,首套房首選成熟學區房,本著先選學校后選房的原則,大小皆可,根據經濟承受能力而定。
搞定對口學校,再輔以各種折騰,進可攻、退可守,就看大人和娃的狀態了。
選擇權在自己手里的時候,想著未雨綢繆,提前規劃、布局,別等要入學的才想起來找熟人、托關系,一切都來不及了。
知道你不信,愛信不信,我也就隨口一說。
作者相關文章:
養成閱讀后,點“在看”的好習慣,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