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還剩下最后一個月,考試的鐘聲離我們越來越近,所有的考生和家長都進入了最后的緊張備考。
而最后一則消息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有點憂心忡忡,那就是教育在全國高考安全會議上,透露出的一個重大消息,那就是今年高考報名人數破千萬的新聞,一石激起千層浪,高考人數雖然我們目前不知道具體數據,但至少相對于去年975萬人,增長了25萬以上的考生。這在高考前一個月,聽到這個消息,終究不算是什么好消息。
雖然這些增長的報名考生,分攤到全國各省頭上,也不多。但終究不是均衡的。之前網絡上就有傳聞譬如高考大省河南省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可能高達106萬人,雖然只是傳聞,官方也一直沒有公布數據,但河南高考去年考生已經接近百萬,今年上漲幾萬人也不是沒有可能。
高考總數突破一千萬,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作為一名高三老師,對于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這個問題要看站在誰的角度上來看。
一、從考生的角度來看
顯然,對于考生來說,哪怕是多一個人競爭,那都有可能是壓力,何況增長了幾十萬人。高考人數一旦增加,受限于招生計劃,高考錄取分數線自然也會跟著上漲。因此,可以預見的是,不出意外,今年高考難度要比2018年有所增加,而這個難度主要表現在名校的錄取上,但難度不會變化太大。
不過,我們同時也看到,每年大學招生數量也是逐年上升。我們以2017年和2018年為例:
2017年參加高考人數為940萬人,2018年參加高考人數為975萬人,同比增加了35萬人。
2017年實際錄取人數為761萬人,2018年實際錄取人數為791萬人,增長了30萬人。
從這兩組數據上來看,增加的考生數量基本上與增長的錄取人數持平,可見雖然高考考生數量在增長,但同時學校也在不停的擴招。當然,這些錄取人數是包括本科、專科以及高職人數。而且,今年國家明確,高職將擴招100萬人,顯然,今年高考實際錄取人數會大幅增長。
第二,從教育本身來看
教育是每個人都應該享有的權利,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一直以來是國家的希望。而經過多年的發展,教育部提出了我國高等教育將開始進入普及化階段。
近日,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就提出“2018年,我國高校招生790萬,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48.1%,2019年,我們的毛入學率將超過5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的話,按照國際上的說法,就進入到了普及化階段。
從教育部之前公布的《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數量已經快接近四千萬人,比1978年恢復高考時,增長了近16倍,毛入學率也是將近17倍的增長。
而高考報名人數的增長,說明有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機會通過高考,從而接受高等教育,這從教育事業本身來說,將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高考人數的增長,在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化的大背景下,作為還沒進入大學學生來說,更加要好好學習,爭取考取更好的大學,接受優質教育。而對于已經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每年八九百萬(2019年為843萬人)的高校畢業生涌入就市場,無形中增長了就業壓力,倒逼在校大學生珍惜大學學習機會,提高綜合能力和素質。
因此,從長遠來看,參加高考人數增加,對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是有好處的,絕對是一件好事。
對于今年高考人數破千萬,你們怎么看?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