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滴滴的“金融服務”頻道正式上線。
這是自2018年滴滴金融事業部成立以來,首次集中對外呈現產品板塊。
在滴滴“金融服務”頁面上,已經上線重大疾病互助產品“點滴相互”、大病籌款產品“點滴求助”,以及其他如健康險、車險、理財產品等板塊。
合作伙伴包括13家保險公司,實力可謂雄厚。
其中既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等傳統保險公司,也有眾安保險、泰康在線等互聯網保險公司。
業內普遍認為,滴滴經過幾年的鋪墊,要大力加碼金融業務了。
1
按照多數說法,滴滴此次上線金融服務,態度比較“低調”。
其中原因或跟2018的順風車風波有關,那時滴滴被公眾輿論口誅筆伐,聲望一度降到了最低谷。
不過,低調不代表不重視不積極。
事實上,滴滴早就在2015年就開始布局金融業務。
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號專車與P2P平臺點融網合作推出余額理財產品。
同年10月,滴滴與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 “滴滴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
之后滴滴在金融圈里跑馬圈地,業務線不斷擴張。
據公開資料,滴滴相繼成立深圳北岸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
并上線分期購車產品“滴分期”、余額理財產品“金桔寶”等金融產品,涉足融資租賃、擔保、保險經紀等業務。
保險業務始于2016年。
3月28日,原保監會批復了中安風尚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的保險代理資格。
由于中安風尚由滴滴的全資子公司北京博通暢達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滴滴由此正式獲得了保險代理牌照。
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獲中國人壽6億美元戰略投資。隨后,中國人壽財險成為滴滴打車第一批1.6萬輛車的保險供應商。
2017年8月,滴滴注冊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滴水貸”等貸款服務。
12月,滴滴通過收購上海時園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一九付100%的股權,間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進入2018年,滴滴在金融領域的布局開始提速。
2月,在滴滴組織架構調整中,滴滴金融部門升級為金融事業部,主要提供保險、信貸、理財、支付、汽車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務。
這次架構調整,使得金融業務在滴滴內部體系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3月,“滴滴儲架”發行汽車融資租賃專項ABS,儲架額度100億,為旗下汽車租賃業務的擴張準備充足的資金彈藥。
4月,滴滴授信額度高達20萬元的信貸產品“滴水貸”正式上線。
5月,滴滴推出“信用付”,讓乘客體驗“先打車,后付款”。
12月,據移動支付網報道稱,滴滴上線了自有支付。同月,滴滴通過短信推廣重疾險“點滴醫保“,并上線了網絡互助計劃“點滴相互”。
2
積極布局金融業務的背后,是滴滴這些年的長年虧損。
有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虧損急速擴大至40.4億元,比2017年全年虧損的25億元還要多出61%。
于滴滴而言,布局金融既有應對巨額虧損的壓力,也是業務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金融行業離錢近來錢快,玩金融本就是巨頭們流量變現的慣用手法。
在流量變現時代,滴滴不布局金融業務,才是暴殄天物。
根據此前滴滴公布的數據,2017年全年,滴滴共有4.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
如此海量的數據,巨大的流量和消費場景,讓滴滴搞金融上來就有極強的客戶優勢。
針對司機乘客的車險、意外險、重疾險等金融業務信手捻來。
在打車及其延伸的購車、售后、維修、租賃等場景中,還可以開展信貸業務。
通過對用戶地址信息、出行習慣、消費習慣的大數據分析,可以獲得用戶信用狀況的評估。
在大量數據和金融需求的基礎上,滴滴可以根據用戶信用情況開展多維度的授信,并盡可能地減少資金風險。
與此同時,相關的金融消費市場同樣頗具想象空間,以汽車金融為例。
據鯨準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汽車金融市場總規模已達11623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業市場容量將達20000億元。
關于滴滴涉足保險金融領域,業內多持正面看法。
國務院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認為:
涉足保險業可以算作滴滴的一次積極的嘗試。滴滴具備可觀的流量優勢和消費場景,有利于其發展保險業務。
對于滴滴拓展健康險產品,他認為,雖然健康險與滴滴主營業務的契合度不如車險產品,但不失為一個布局保險市場的很好的切入點。
而滴滴自己,過去幾年也著實發力不少,金融版圖不斷擴張。
自2015年至今,滴滴已經擁有了包括保理、融資租賃、保險代理、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等5張金融牌照。
涉及貨幣基金、保理、保險、汽車融資租賃、消費信貸等業務,初步形成自己的金融生態。
滴滴對外強調:目前滴滴金融的所有服務、業務都擁有合規牌照。
3
滴滴發力金融未來可期,但當下仍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巨頭云集,競爭激烈。
與傳統保險相比,互聯網保險有成本低、便捷度高、創新性強、渠道廣的特點。
流量巨頭們因此紛紛進入互聯網保險市場。
將相關金融服務內嵌于業務場景中,已然成為當今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標配。
目前,螞蟻金服、騰訊、京東、百度、蘇寧等巨頭,均已開展對互聯網金融的布局。
互聯網金融市場已漸呈紅海之勢。
二是合規性問題。
在當前“強化消費場景,嚴控現金貸”的消費金融監管導向下,互聯網金融產品存在較大的合規壓力。
此前,螞蟻金服與信美相互人壽合作推出的“相互?!?,產品上線8天就有800萬人參與。但很快被叫停,后更名為“相互寶”。
相互寶作為一款網絡互助產品,已不再具有保險性質。
京東金融聯合眾惠相互推出的“京東互?!币苍饦I內關注,上線兩天即遭閃電“下架”。
與“相互寶”類似,滴滴推出的“點滴相互”不是保險產品,而是一種網絡互助計劃,此類產品現下無需保險牌照也能運營。
目前“點滴相互”計劃的參與人數已超過4萬人。
業內人士表示,網絡互助計劃目前還在創新摸索階段,屬于打擦邊球的性質。
總得來說,網絡互助是互聯網和科技發展背景下的一種商業模式創新,但目前尚無法可依,也未納入監管。
這讓網絡互助相關產品的發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誰也不知道監管的刀什么時候落下來。
三是業務場景單一。
滴滴的金融布局,涉及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互聯網保險銷售、理財等領域,主要還是圍繞其出行場景布局。
以自有場景為依托,是布局金融業務最便捷的一種方式。
滴滴以服務自有用戶為主,成本比較低,如果風控得當,相關產品的收益前景會比較可觀。
可與阿里、蘇寧等泛零售巨頭相比,滴滴仍稍顯優勢單一,難以跳出其生態體系之外。
總的來看,滴滴發力金融會面臨巨頭競爭、合規、業務場景單一等挑戰。不過挑戰往往與機遇并存。
滴滴一路摸爬滾打,能有今日的巨頭體量,自也深諳生存發展之道。
確實,想要在互聯網金融里殺出一條血路來,挑戰很大。
但唯有如此,才配得上“野心”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