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牙=一輛寶馬”?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近日,溫州牙科醫院的實際控股股東中國口腔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以下簡稱“溫州牙科醫院”),擬在香港主板IPO上市。該醫院種植牙種植體的價格范圍為每顆6000元-16800元,種滿一口牙可能需要花掉18萬-50萬,而最新款寶馬1系轎車指導價約為19萬,所以一口牙等于一輛寶馬所言非虛。
據分析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按2018年營收計算,溫州牙科醫院是溫州最大的民營牙科服務提供商,分別占溫州民營及整體牙科服務約24.1%及11.9%的市場份額。招股書顯示,溫州牙科醫院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九個月收入分別為人民幣4817.9萬元、7363.7萬元、6320.9萬元,其中種植牙業務貢獻10%左右收入。其余收入則來自口腔綜合治療、牙齒正畸、口腔修復等科室。
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高達97%的成人正在遭受口腔困擾。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牙齒患病率,隨之形成一個千億級的廣闊市場,且已誕生出正海生物、通策醫療等上市公司。此番溫州牙科醫院赴港IPO,有望成為下一家主營牙科的上市公司。
牙科的高利潤也體現在溫州牙科醫院的招股書中,作為溫州地區最大的民營牙科服務提供商,溫州牙科醫院一直專注牙科服務。從溫州牙科醫院招股書來看,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前九個月,中國口腔醫療集團的牙科服務毛利率分別為50.9%、56.2%及55.1%。
數據來源:wind
口腔醫療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對牙科醫生高度依賴,所以醫院會想方設法留住這些醫生,盡量避免他們出去單干。所以一般都會采取“總院+分院”的模式,即在某個區域成立一個總院,醫院和醫生一起投資,讓醫生參股成為股東,這個總院在取得一定口碑的業績后,就可以繼續擴張分院,分院同樣復制總院的模式繼續吸引醫生參股。
這種模式的核心點就是——復制。目前溫州牙科醫院也是采取這樣的擴張方式,招股書也提到,根據公司董事過往經營經驗,一家新的牙科診所預計將需要大約1-2年達到收支平衡,大約需要三至四年才能收回初始投資。
公司目前擁有及運營由四家位于溫州的民營牙科醫院所組成的牙科醫院網絡,即溫州醫院、鹿城醫院、瑞安分院以及蒼南醫院。溫州牙科醫院招股書中詳細闡述了未來的擴張規劃。其中,公司目前于溫州有兩家新牙科醫院在建,分別為鹿城兒童醫院、新溫州主醫院,投資額分別為3130.6萬元、5764.7萬元人民幣,預計相繼于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一季度投入運營。
此外,公司還計劃于杭州、寧波、上海等城市尋求收購機會。其中,公司計劃投資3080萬元建立由約15家牙科診所組成的連鎖機構,每年將有2至4家新的牙科診所投入運營。而于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暫并無物色任何特定收購目標醫院。
無論是擴建還是收購,都將使用大量的資金,這使得溫州牙科醫院負債逐年高企。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的流動負債總額與非流動負債總額卻高達8814.2萬元,較2018年12月31日的5101.6萬元增長近 72.76%。同期公司賬上的只有622.2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相較于巨額的債務來說簡直杯水車薪。
快速擴張還可能帶來巨額現金流窟窿,以連鎖品牌拜博口腔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拜博口腔凈虧損分別為6.91億元、7.95億元、7.93億元,三年虧了超20億人民幣。同期,其門店數量從2015年的135家,增長到2017年的212家,所賺的錢和融資獲得的“輸血”基本都花在了建設新的醫院上。盡管2018年拜博口腔僅新增1家門店,但虧損狀態并未因此得到好轉。
道彤投資合伙人鄒國文表示,“在民營牙科領域,成人牙科幾乎沒有門檻,有牙醫和設備就足以,可復制性強,已成紅海市場。因為同質化過于嚴重、腰部和尾部粘性不高,生存會異常艱難?!?/span>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溫州牙科醫院的尷尬,即快速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成本,而不擴張就很難有新的用戶。如何留住精英醫師、開拓新客源將是溫州牙科醫院擴張后面臨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