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在我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疾病,如今還有著年輕化的趨勢。高血壓和遺傳、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攝入高鹽是引發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專家建議人體每日攝入食鹽的上限為6克,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日常平均攝入食鹽的用量為10.5克,已經大大超過了健康飲食的標準。
一、食鹽攝入過多危害不小
很多朋友都認為吃鹽多了就容易得高血壓,其實是否患上高血壓和吃鹽的數量并不直接相關,而是和食鹽中的鈉含量密切相關,鈉元素的日常攝入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體的血壓。
氯化鈉是食鹽的主要成分,同時食鹽根據提取和制作工藝的不同,還含有很多雜質水分以及包括鐵、磷、碘等在內的多種礦物質。氯離子和鈉離子攝入過多,會導致鈉水潴留,從而促使人體血壓升高。
二、不妨換成低鈉食鹽
既然攝入過多的鈉離子對人體有害,那么我們可以通過減少鈉鹽的攝入量來控制血壓,在飲食中我們不妨將食鹽換成低鈉鹽。低鈉鹽同樣是以碘鹽為主要的原料,同時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以及硫酸鎂,通過改善食鹽的成分來控制體內的鈉離子的攝入量以及鉀離子和鎂離子的平衡狀態,從源頭上預防高血壓,適合中老年人和有高血壓疾病的人食用。
隨著《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的最新發布,人體的高血壓限值被進行了重新的定義,相對以前的標準有所降低。同時指南也建議對高血壓患者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飲食干預就是重要的一項。新版的指南建議在高血壓人群中推廣低鈉食鹽,推薦鈉的攝入量減少到2000毫克每天,也就是5克氯化鈉以下。實際上很多科研機構已經對此做了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采用低鈉飲食能夠降低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一種比較經濟實惠的方式。
三、食鹽攝入量因人而異
1.科學攝入食鹽,因人而異
正常人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6克。
對于中老年人和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每日攝入食鹽最好不要超過三克。
嬰幼兒的身體還未發育成熟,盡量要采取低鹽食物,否則會對嬰兒的腎臟造成損害。如果是一歲以下的嬰兒,建議少吃高鹽的食物,可以通過從天然食物比如牛奶中攝取天然的鈉鹽來保證身體健康。
2.及時補充
不過鈉鹽也是我們人體正常需要的元素,當人體大量失去鹽分的情況下,也要及時地進行補充。以下的人群需要合理補充食鹽:
經歷了嚴重嘔吐和腹瀉的人群體內流失了大量的電解質,如果不及時補充鹽分,容易導致細胞液電解質失調;
很多朋友日常會選擇健身,健身后會出大量的汗,這時候會帶走體內很多鹽分,在及時補充水分的同時也要補充一定的鹽分。
四、合理控鹽技巧多
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潛在的高鹽含量的食物,我們經常容易忽略。下面的幾類食物鹽分含量較高,要合理地控制攝入量。
1.腌制食品,比如咸菜、咸肉、果脯蜜餞等。
2.味增類比如味精,雞精,調制醬油等。
3.膨化食品,薯片、餅干等。
五、改善生活習慣
1.盡量少吃加工食物,越天然的越健康。
2.盡量自己在家做飯,可以從源頭上合理控制鹽的含量。
3.采用低鈉鹽代替常規鹽。
4.做飯的時候我們可以學習西方人,盡量采用天然的調味料,比如芹菜、洋蔥、西紅柿、肉桂、檸檬、香菇、辣椒等這些都是很不錯的調料,既能給食物增香,而且本身就是很有營養的東西。
預防高血壓,首要的就是要從源頭上減少高鈉來源,其次就是要保持科學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只要堅持以上的好習慣,就一定能看到效果。當然,如果你已經是高血壓患者,就要謹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藥食雙補。
更多養生知識!請點擊下方名片關注!
看完請點贊和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