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晉又稱曲沃代翼,是晉國公族之間的內亂。一方是嫡系“大宗”,都城在翼;一方是分封地的“小宗”曲沃。雙方打了67年,小宗勝,取代大宗獲得晉國正統地位。
可以想見,這樣一個上位過程不僅是對世人價值觀的撞擊,更是對西周以來宗法制度的挑戰!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對王族和親族分封,以強化“封土建國,拱衛王室”的理念。晉國作為姬姓諸侯,被分封于險要關隘和領地肥沃的廣袤疆域,成為維護周室王權的強大力量。
這種分封制也存在著缺點,就是周室要強于諸侯國才能掌握控制權。晉國發生“曲沃代翼”的起因,恰恰出在分封制上。諸侯國內部也分封,晉昭侯把曲沃分封給了成師桓叔,而曲沃的土地面積遠遠大于翼,靠近汾河。所謂“河汾之東方百里”,讓身為臣子的桓叔擁有匹敵國君的力量。
用電視劇的話說:老爺對姨娘寵過了頭,宅子和日常用度超過了大太太,難免會生出僭越之心!
周朝禮制對不同等級的城市建設規模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左傳·隱公元年》規定,以諸侯國的國都為基準,封國內的卿大夫封邑,規模大的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桓叔在封邑僭越了禮制,“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在外人眼里,自然會引起猜測,有心謀利之人更會跟風下注燒個冷灶。
曲沃的桓叔就這樣成了尾大不掉的親族,“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
曲沃代翼屬于叔侄奪位,這在晉國不是首創。當年的殤叔之亂帶了個壞頭,給后代子孫指出了新的思路:周禮算個啥,誰說國君之位一定按血統順序來,有力者取之!所以桓叔覺得我也可以,從受封曲沃到他的孫子武公吞翼,先后發動了六次行動。
從實力上說,大宗根本支持不住。曲沃系之所以打了這么久,是因為還要點臉,有禮制的約束。晉國大部分貴族是反對的,如果小宗可以取代大宗當國君,大家有樣學樣豈不是亂套,甚至周天子的位子也來挑戰一下?
站在周天子的角度,是一定不肯承認曲沃的。加上當年西周東遷的時候,晉昭侯他爹晉文侯曾經帶兵護送平王有功,所以周天子介入紛爭并且拉偏架,幫助大宗趕跑小宗。
曲沃系祖孫三代堅持不懈,武公是個聰明人,知道拉攏周天子。曲沃武公滅掉晉侯緡,把搜刮的一大堆寶器統統進獻給了周釐王。周釐王眉開眼笑,封曲沃武公為晉國國君。
桓叔在地下笑了,這孫子,果然不錯!讀書人哭了:臣弒君,下克上,意味著周禮在晉國的塌方!
#微頭條日簽##我要上頭條#@跳跳是只喵 一個文科畢業的女子,有趣有觀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