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星爺的經典電影《九品芝麻官》,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部電影的故事原型是清末四大疑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這樁案子一度登上了《申報》引起熱議,還驚動了慈禧老佛爺。這是一樁怎樣的案件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解讀一下。
本案的女主角小白菜原名畢秀姑,喜穿綠色衣服,腰系白圍裙,綽號“小白菜”。她是葛品連母親沈喻氏遠親的女兒。兩人在父母之命下結為夫妻,葛品連賣豆腐小白菜持家,兩人也算一對兒恩愛夫妻。同治十一年(1872年)四月,兩夫妻租住新科舉人楊乃武家。
葛品連每天起早賣豆腐日落而歸,有時候忙生意還要在店里過夜。其母親沈喻氏因為改嫁,也不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獨自在家的小白菜畢秀姑就開始和房東楊乃武夫婦來往。
楊乃武夫婦熱情好客又有一技之長。楊家夫人教畢秀姑生活技能,而身為舉人的楊乃武則教她讀書寫字,三個人還經常坐在一起吃飯其樂融融。
但這般和美的景象,卻讓葛品連心里不是滋味。尤其是多次看到妻子和楊乃武一起吃飯。心情郁悶的葛品連告訴了母親沈喻氏。沈喻氏自然是向著兒子的,她不但趁兒子外出后悄悄觀察兒媳的一舉一動,還嘴快地把這件事告訴了左鄰右舍。
一時間關于“羊吃白菜”的流言愈演愈烈,還有閑人畫了“羊吃白菜”的畫作悄悄貼到楊家門口。為了避嫌,葛品連夫婦搬到親戚王心培家的院子里居住。
盡管遠離楊氏夫婦,又有親戚幫忙照看,可葛品連心里總是有疙瘩,連帶著開始對畢秀姑心存不滿,甚至因為一些生活瑣事對妻子拳腳相向。
就在葛品連夫婦搬到親戚家不久,楊乃武的夫人楊詹氏因難產意外身亡。一個月后,葛品連“流火之癥”復發,頻頻出現嘔吐虛弱的癥狀,有時還在癱在地上瑟瑟發抖。
葛品連得繼父沈體仁、親戚王心培以及一些左鄰右舍都曾見到葛品連發病的情況,某天下午,葛品連病況加重,眾人慌忙請大夫醫治,使用蘿卜子、萬年青等藥材施救無效,葛品連身亡。
楊乃武和小白菜,一個成了鰥夫一個成了寡婦。
婆婆沈喻氏在給兒子換壽衣后沒幾天,發現其面色發青,口鼻處有淡淡的血水流出,再加上之前畢秀姑和楊乃武之間的流言蜚語,便懷疑兒子的死乃是兒媳投毒造成的。兒媳否認毒害丈夫后,沈喻氏一怒之下告到了余杭縣衙,更巧的是負責此案的正是余杭知縣劉錫彤。
劉錫彤何許人也?其實他和楊乃武也是“老相識了”。在《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一開始扮演的,是一位看到銀子就走不動的貪官,劉錫彤也是如此。
楊乃武家境殷實又從小有慧根,20歲就中了秀才,前半生可謂是一朵生活在溫室里的花朵,更難得的是,他還擁有一顆俠義之心,這與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得官員完全不同。
楊乃武十分看不起劉錫彤與收糧主管暗通款曲的行為,特意寫了兩句意味深長的詩句諷刺他們:
“大清雙王法,浙省兩撫臺”。
所以在“小白菜”案發生之前,楊乃武和劉錫彤的梁子就結下了。收到沈喻氏的狀紙后,劉錫彤便帶著仵作沈詳前去檢驗葛品連的遺體,宋慈的《洗冤錄》中有記載:
“若驗服毒,用銀釵,皂角水揩洗過,探入喉內,以紙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再用皂角水揩洗,其色不去。如無,其色鮮白。”
所以劉錫彤以“銀針發黑”和“腹部起泡”兩項癥狀初定葛品連為砒霜中毒而亡。然而這兩項結論都是經不起推敲的,硫化物也可以使銀針發黑,況且銀針從葛品連身上取出后并沒有使用皂角水擦拭,其指甲和趾甲的暗灰色嚴重影響了實驗結果。
至于中毒一說,仵作沈詳推斷葛品連是服毒而亡,并不知道具體是哪一種。劉錫彤“先入為主”,將小白菜帶回官府審訊,沒有受過酷刑的小白菜被嚇懵,幾番拷打后體力不支,“承認”了與楊乃武通奸的“事實”。
劉錫彤如獲至寶,帶著“證據”傳召楊乃武對質。見楊乃武不從,劉錫彤先是上書同治帝革去了楊乃武舉人的身份,之后又聯合杭州知府陳魯對楊乃武用刑。
要知道楊乃武早前并不是針對劉錫彤一人,兩句詩也是針對整個余杭縣衙的。因此,杭州知府陳魯也不客氣,直接對楊乃武嚴刑拷打。半輩子順風順水的楊乃武哪里見過這種架勢,實在無法忍受的他只能認下通奸的罪名,還自己給自己編造了一個購買砒霜的時間和地點。
這下兩人通奸的罪名成立了。
楊乃武如此正氣,其姐姐楊菊貞也是女中豪杰。楊菊貞堅信弟弟不會做出如此出格之事,便和弟妹小楊詹氏一起上京告狀。小楊詹氏是楊乃武的續弦,也是難產而亡的大楊詹氏的親妹妹。小楊詹氏相信丈夫的人品,愿同大姑姐一起解救丈夫于水火。
后來她們歷經波折,在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幫助下,通過翰林院編修兼刑部侍郎的夏同善,以及大學士翁同酥的幫協下,讓當時清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了解到了此事。
翁同酥是同治、光緒兩任皇帝的老師,在朝廷中很有威望。而楊乃武只是一介小小的舉人,小白菜更是普通平民,翁同酥為何愿意將此事報告給慈禧太后呢?
原來當時富庶江浙地區被平定太平天國的大功臣曾國藩留下來的湘軍把控,這讓江浙本土官員的翁同龢十分不滿。
再加上曾國藩曾彈劾過他的哥哥翁同書,使其被流放到邊疆,父親翁心存無法接受不久后在床上病逝。后來翁同書再次被調回京城,由于身體不適應環境變化也病故。因此翁同酥是非常憎恨李鴻章和曾國藩,對于楊乃武和小白菜案,翁同酥非常上心。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紙媒的流行。在夏同善的授意下,楊乃武的姐姐把案件的資料透露給了《申報》,《申報》拿到第一手資料后,全程跟蹤報道此事的進展,洋人公使們對案件的關注,迫使慈禧太后不得不徹查此案。
之后葛品連的尸棺被重新檢驗,并非是中毒。楊乃武和小白菜也洗清了冤屈,但因為“同桌共食不知避嫌”,兩人分別被打了幾十大板。楊乃武的舉人身份也無法恢復了。
雖然兩人都恢復了清白,但結局不盡相同。楊乃武出來后,子承父業以養蠶種桑為生,安靜地過完了后半生。
小白菜的情況就遜色了一些。在那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年代,小白菜無法做到充耳不聞外面的流言蜚語,只能去尼姑庵當尼姑,青燈古佛相伴,過完了平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