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水晶杯
看起來不就是個普通水杯嗎?連考古人員剛看到的時候,都以為是盜墓賊遺留下來的玻璃杯呢!
經鑒定才知道,這個杯子是戰國時期的器具,杯高15.4cm、口徑7.8cm、底徑5.4cm,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酷似現代的啤酒玻璃杯。現屬于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收藏于浙江杭州博物館。
水晶杯與當代的玻璃杯極為相似,所以這件文物引來了很多爭議,有說是后人放進去的,但是當時出土的時候文物保存完整,墳墓并沒有打開的痕跡,也有說是穿越過去的。您覺得呢?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水晶清澈玲瓏,兼有玉石相親之雅。又因其瑩如水、堅似玉,在古代被認為是玉的別屬,所以有水玉、水晶、千年冰、玻黎等許多名稱。
戰國水晶杯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制成的,國內罕見,是中國出土早期水晶制品中比較大的一件,之前出土的一般多為掛墜等小件。
相對于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玉器文化而言,水晶以其晶瑩剔透的物理屬性,自古以來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至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后,水晶飾物則被賦予佛教的神秘色彩,更成為善男信女佩帶之信物。作為世界主要水晶產地的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六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商周以后,水晶制品的制作更加精細生動,春秋時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這些器物采用圓雕的加工手法,技術上較之僅為鉆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藝難度更高。到了戰國時期,玉器的生產進入鼎盛階段,隨著玉器工藝和加工工具的不斷進步,玉器碾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所以,水晶杯的制作工藝水平是可能達到這個高度的。
元代琉璃瓶
西安博物館中,就有這樣一件非常現代的藏品,它叫做元代琉璃瓶。
如果不是放在博物館的展覽柜里,這妥妥的就是一個啤酒瓶子嘛 ,就連顏色都非常的雷同!不過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玻璃瓶,而是琉璃制成的,到了元朝時期,我國的琉璃技術已經非常的成熟了,而且在那個年代,琉璃的價值比金銀玉器還要珍貴。不過這件琉璃瓶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到現在還是個謎。
杯子有了,酒瓶子有了,是不是還差個瓶蓋,這不,還真有。
銀香盒
不久前,由上海博物館和嘉定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文物展覽突然在網絡上走紅了,只因為這場展覽中展出了一個讓現代人非常眼熟的物品,在物品的介紹標簽上寫著該物品名為“銀香盒”,但看在參觀者眼里,它卻是個普通的啤酒瓶蓋。為此,網友們紛紛熱議,說這份文物會不會是盜墓賊喝完啤酒后留下的瓶蓋呢。還有不少網友專程前往展覽,想尋找證明它就是瓶蓋的蛛絲馬跡。
上海博物館也很快出來解釋稱,這件文物的確是明朝的“銀香盒”,它出土于2007年嘉定江橋鎮李興齋家族墓,該墓葬是明朝時期的夫妻合葬墓,并且保存的十分完好,專家們在其中發掘出了不少珍貴文物。而這個“銀香盒”便是其一,它高1.2厘米,直徑2.8厘米,分為上蓋和下蓋。上蓋略大于下蓋,還刻有一個香字,專家推測應該是明朝婦女隨身攜帶香料的小器具,專家們進一步聲明,酒瓶蓋的褶皺有21個,但在“銀香盒”的褶皺只有19個。
不得不說,如果不仔細去看的話,這個“銀香盒”就是現代的啤酒瓶蓋呀!
辛店文化彩陶靴
1989年9月,在青海省樂都縣發現了一座新石器時代的古墓,發現了一只距今有3400多年歷史的彩陶靴。辛店文化彩陶靴是辛店文化時期文物,現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館。
辛店文化彩陶靴靴筒為圓形內空,靴幫與靴底連接處內凹。靴面黑彩繪對稱雙線回紋、帶紋和三角紋。這件彩陶靴,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的造型,但只有一只。這件彩陶靴的出土,證明早在3000多年前河湟先民制靴工藝就已經非常完善了,其中的反绱工藝直到現在仍在使用。而且專家們還發現,那時候的人們為了穿鞋方便,靴子是不分左右腳的。
怎么樣,這件靴子,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冬天穿的雪地靴呢?
新莽銅卡尺
1992年5月,江蘇揚州,專家在東漢一座磚室墓挖出一件神奇的青銅器,令人驚嘆不已,因為這玩意兒和游標卡尺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新莽銅卡尺除了沒有游標,其他的幾乎和游標卡尺是一模一樣。
新莽銅卡尺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件青銅卡尺,是新莽時期的發明,距今大約2000年,而游標卡尺的發明,距今約不到400年!
游標卡尺
關于青銅卡尺的最早著錄,見于清末吳大澂《權衡度量實驗考》,這本書收錄了青銅卡尺的拓本,其中有卡尺拓本上清楚地寫著制作日期:始建國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所以,可判定青銅卡尺鑄造時間是新朝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前后。正因如此,專家又給江蘇揚州發現的這件青銅卡尺取名為“新莽銅卡尺”。
新莽銅卡尺長13.3厘米,固定卡爪長5.2厘米、寬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魚形柄,長13厘米,中間開一導槽,槽內置一能旋轉調節的導銷,循著導槽左右移動。因為沒有游標,所以新莽銅卡尺不具備現代游標卡尺最重要的差分測微功能。但青銅卡尺用途同樣十分廣泛,不管是長度,還是直徑,都可以測量,且精準無比。
新莽銅卡尺的出現,有力地推翻西方學者一直宣稱1631年法國數學家約尼爾·皮爾發明了游標卡尺的錯誤論斷,迫使《英國百科全書》有關“游標卡尺”條目再版改寫。
值得一提的是,據說這件卡尺是王莽發明的,所以,此青銅卡尺也稱之為“王莽卡尺”。
且不說王莽向來就是是一個極有爭議的人物,但他絕對是一位極其超前的古人。比如他推行土地國有化,立井田制度,再分給老百姓,讓平民百姓也可以擁有自己的田地;他進行了貨幣改革,首次發行了首先大面額貨幣,他還建立了貸款制度,如果因祭祀或喪葬缺錢可以向政府申請無息貸款;如果是生產和商業缺錢,也可以向政府申請有息貸款。
他還發明了短裙。據《漢書·王莽傳》記載:“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意思是說,有一次王莽的母親生病了,大臣們派夫人去探望,結果王莽的妻子穿著短裙出來迎接,見到的人還以為是仆人,當知道是王莽的夫人時,都大吃一驚。
青銅卡尺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數學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實例,非常珍貴,因而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收藏揚州市博物館藏。
青銅太陽輪
青銅太陽輪
?青銅太陽輪,出土于三星堆,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其狀若車輪,現存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太陽輪形器恐怕是三星堆出土器物中最具神秘性的器物,其用途和象征含義一直眾說紛紜,有釋為車輪的,有釋為盾牌飾物的,有釋為陳設物的,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表現太陽崇拜觀念的一種裝飾器物”。
?三星堆出土的太陽輪青銅器,是不是和現在的汽車方向盤神似。
銅云紋五柱器
1959年3月,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皖南屯溪市西郊發掘兩座西周晚期墓葬。當時該地正在修建飛機場,挖掘到兩處相鄰近的大土堆,露出了文物,出土了一大批青銅器、陶瓷器以及少量的玉石件和漆皮殘跡等,可是就在這批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一件卻難住了考古專家———因為他們還“不能把它的用途肯定下來”,連名稱也叫不出。由于這件青銅器最大特征是有五根柱,底座滿飾云紋,所以考古工作者根據器形和花紋,取名叫“云紋五柱器”。現為國家一級文物,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大家有沒有覺得它更像路由器呢?
這是一幅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近仕女像圖(下圖是摹本),圖中的仕女有一個包包掛在書上,樣子和現代女性的包包非常相似。
這里不得不感慨老祖宗的智慧是多么的超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