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故宮,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富麗堂皇。不過在歷史上,隨著王朝的落寞,故宮也曾經有過蕭索破敗的時期,當年慈禧被迫西逃,整個故宮更是人去城空。
一名日本的攝影師也正好在這個時候進入了故宮,拍下了故宮落寞的另一面。那么慈禧倉皇出逃,當時的紫禁城又是怎樣一副景象呢?
(故宮照片)
鴉片戰爭結束之后,中國的國門被打開,西方列強也開始了對中國的掠奪。與此同時西方列強還在經濟、文化等領域也對我國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我國傳統的經濟體系瀕臨崩塌。
這導致當時很多農民以及傳統手工業者失去了謀生的手段,生活無以為繼的他們開始反對外國的事物,最終爆發了義和團反帝運動。
(義和團員照片)
義和團運動影響到了西方國家在中國的利益,于是他們以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為由,在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組建了八國聯軍,開始對中國發動進攻。
盡管西方列強此次行動打著保衛自身安全的旗號,但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列強也希望借助這一場戰爭,進一步瓜分中國,攫取更多的利益。
(義和團員照片)
1900年6月11日,兩千多人的八國聯軍搶占火車從天津前往北京,不過義和團在路上向他們發起了攻擊。
盡管武器不如對方,可是義和團團員奮勇作戰,打死打傷敵軍300余名,八國聯軍不得不退回天津。
6月中旬八國聯軍卷土重來,他們對大沽口炮臺發動了進攻。清軍頑強抵抗,擊斃敵軍200余名,不過隨著守將羅榮光不幸犧牲,清軍失去指揮,最終大沽口炮臺失守。隨后在敵軍的猛烈攻勢下,6月14日天津淪陷。
(八國聯軍照片)
8月4日隨著援軍的到來,兩萬余人的八國聯軍開始向北京進發,并于13日來到北京城下,僅僅一夜就攻破了北京城。
八國聯軍攻到城下,紫禁城中的慈禧可以清楚地聽到遠方的炮火聲。她很清楚義和團以及清軍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她也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因此當聽到八國聯軍兵臨城下之后,她賜死了珍妃。
雖然慈禧知道義和團無法阻止八國聯軍的進攻,可是北京城破的速度還是大大出乎了她的預料,在8月14日晚上,她像平常一樣就寢休息,可是沒過多久李蓮英就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
(慈禧照片)
李蓮英告訴慈禧,說鬼子已經打進城來了。就在李蓮英匯報的時候,宮中可以清晰地聽到外面傳來的子彈聲,此時李蓮英提出讓慈禧暫時躲避。
聽到李蓮英的話,慈禧并沒有太過驚慌,因為離開紫禁城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加上她覺得敵軍不會那么快打過來,因此并沒有動身的意思。
可就在慈禧起床準備用早膳的時候,一顆流彈落在了樂壽堂西偏殿的房頂之上,子彈落地的聲音讓慈禧坐不住了,她立刻命人傳命,將皇帝、妃子自己格格聚集在樂壽堂,隨時準備離開。
(光緒畫像)
隨后慈禧和光緒開始打扮,慈禧梳了一個漢人老婦常見的發型,還狠心剪下了自己留的指甲,最后換上了平民的素衣。光緒皇帝則被打扮得像是一個做買賣的小伙計,其余妃子也紛紛換裝完畢。
因為事出緊急,并不是所有的妃子都可以隨行,那些沒有接到換衣命令的妃嬪,就只能留在紫禁城里。當時所有人都不清楚外國人打進來之后,迎接她們的會是怎樣的命運,所以每個人都面如死灰。
出逃之際,慈禧也沒有坐自己奢華的轎車,而是從大車店雇了三輛馬車。因為每個人都更換了服飾,所以第一時間大家都認不出彼此,宮女太監們仔細辨別之后,開始按照次序上車。
因為事出緊急,加上要掩人耳目,所以馬車數量很少,下人們只好全部擠在最后一輛車里。
(庚子西狩圖畫)
出逃之時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宮中值錢的寶貝慈禧一樣都沒有帶走,只是帶了一些散碎的銀子。
一行人出宮之后直奔德勝門方向前進,一路上馬車不敢在大道上行走,專挑胡同走。當時正值雨季,道路非常泥濘,馬車一路顛簸,終于來到德勝門。
可是當時德勝門前聚集了大量逃難的人,他們把大門堵得嚴嚴實實。好在眾人在逃難期間遇到了一位軍機處的官員,在他的疏導下,慈禧一行人才得以順利出城。
出了城之后,慈禧一行人在德勝門附近進行了短暫的停留,慈禧在思考之后決定了接下來的方向。他們沒有沿著大路繼續向北,而是決定下大道往西而去。
(慈禧照片)
下了大道之后,車隊很快就隱入了莊稼地之中,一行人就在莊稼的掩護之下繼續向西。
慈禧出逃的時候帶了一些銀兩,原本她覺得在路上總會有賣東西的小販,可是因為戰亂,所有的人跑得一干二凈,有銀子也沒處花,一行人一路上根本沒有吃的。
直到一行人抵達懷來縣,才借宿在雞鳴驛站。知縣吳永在得知慈禧前來之后,臨時準備了一些小米粥和窩窩頭。原本這些食物慈禧看都不會看一眼,但此時一頓飽飯讓她心滿意足,吳永也被點名跟隨她西行。
在經歷了初期的落魄之后,慈禧一行人后續西行路上得到了官員的接應,最終順利抵達太原。可是慈禧卻嫌棄太原物產貧瘠,無法供給自己的生活需要,于是轉投西安,而太原負責招待慈禧的地方官還因此自盡。
(慈禧前往西安照片)
到了西安之后,因為遠離洋人,慈禧恢復了自己老佛爺的做派,不僅每天要吃百種不一樣的食物,擺設也要和宮中相同。此次慈禧的西逃十分狼狽,不過為了掩蓋
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后,第一時間對城內的義和團發動了進攻,瓦解了義和團對于東交民巷的圍攻。面對八國聯軍先進的武器,義和團無力抵抗,只好退出北京。
因為之前的交手,八國聯軍最痛恨的就是義和團,在攻占京城之后,很多義和團團員遭到了殺害,他們的尸體被隨意地丟棄在街頭之上,一時間沒有人敢為他們處理后事。
最初慈禧對義和團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目的就是讓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八國聯軍的進攻。當看到義和團也無力阻止對方之后,慈禧立刻翻臉不認人。
(李鴻章照片)
在西逃的過程中,慈禧想到京城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于是她發諭命令慶親王奕劻以及李鴻章回到京城,與各國議和。
為了討好八國聯軍,抵達太原的慈禧發布上諭,表示此次的禍亂是義和團造成的。隨后她命令直隸地區的所有軍隊,遣散各地義和團,如果對方敢反抗立刻加以鎮壓。
義和團退出北京之后,原本還想要在其他地區繼續進行抗擊西方列強,卻沒想到遭遇了清政府的背刺,就這樣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逐漸銷聲匿跡。
(八國聯軍照片)
消滅義和團之后,八國聯軍的部隊很快就來到了紫禁城外。不過當他們到來的時候,慈禧早已率領眾人逃走,此時的紫禁城成為了一座空城, 里面只有幾名太監,士兵們很輕松地進入了這座神秘的皇宮。
當時八國聯軍的統帥允許士兵們公開搶劫三天,京城里的眾多名勝都遭了殃。圓明園之前就曾經被英法聯軍焚燒,更是在這次浩劫中被徹底毀滅,有眾多寶貝紫禁城自然也成為了不少士兵的目標。
(八國聯軍來到故宮前照片)
好在慈禧在離開京城之時,下令將故宮中最珍貴的文物提前運送到了承德,不過里面依舊有很多寶貝,八國聯軍的士兵開始瘋狂地搜刮。
太和殿前存水的銅缸表面有一層鍍金,也被侵略者們用刺刀刮去,如今依舊可以看見刮痕,其他文物的命運可想而知。
除了搶奪文物之外,紫禁城也成為了八國聯軍士兵最喜歡的游樂場,很多人都坐在龍椅上體驗做皇上的感覺并拍照留念。而為這些外國士兵帶路的,正是留在宮里的太監,這無疑是非常諷刺的。
(八國聯軍在龍椅上)
當時并非只有八國聯軍的士兵進入了紫禁城,還有一些隨行人員同樣來到了這里,其中就有來自日本的建筑學家伊東忠太以及和他一道的攝影師小川一真。
來到紫禁城之后,身為建筑學家的伊東忠太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于是他讓小川拍下了大量紫禁城的照片,希望記錄下它的全貌,這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那時的紫禁城到底是怎樣一副景象。
(午門照片)
在進入紫禁城之后,小川一真便拍下了午門的照片。午門位于天安門之后,是進入紫禁城的宮門,照片中的午門上紅漆已經出現了很多處的脫落,城樓上的屋頂也存在多處破損,足以看出那時的清政府已經衰敗到連自己的門面都無法好好維護。
相較于午門,太和門在照片上的狀態要好上不少。但是從照片上可以看出,太和門前的空地上有大片的雜草。
(太和門)
而且在另一張照片之上,一名小太監孤獨地走在金水橋上,這在之前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兩人還拍下了太和殿內部的照片,在太和殿正中便是龍椅,平時外人根本沒有辦法進入這里,即使是皇帝也只有在舉行典禮的時候才能進入,可是此時這里卻大門敞開,讓人不勝唏噓。
(太和門照片)
在這張照片中,龍椅上方掛著乾隆親筆題寫的“建極綏猷”匾額。后來袁世凱稱帝之時,取下了這塊牌匾,隨后它便不知所終了。
新中國成立后大修故宮之時,專家們根據各類圖稿還原了牌匾,所以現在我們見到的牌匾其實是一塊仿制品,但小川一真的照片記錄了它原本的樣子。
(建極綏猷”匾額)
和眾多士兵一樣,小川一真對龍椅也非常感興趣。所以當時他對太和殿內的龍椅進行了細致的拍攝,這些照片清晰地記錄了龍椅上的諸多細節。
后來小川一真還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了保和殿、養心殿的樣子,其中養心殿的狀態相對比較好,只是天花板有些老舊,而保和殿卻已經破敗不堪。
(儲秀宮照片)
和保和殿一樣,當時后妃們居住的儲秀宮也已經非常破敗,這也讓人感到十分意外。畢竟慈禧當時就住在儲秀宮之中,連慈禧的住所都是這樣一番光景,可見當時清政府的國力有多么衰微。
雖然當時八國聯軍的士兵可以自由出入紫禁城,不過他們除了搶奪文物之外,并沒有對紫禁城進行破壞,對留在宮中的妃嬪以及宮女也是秋毫無犯。
(破敗的故宮)
這是因為八國聯軍很清楚,自己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必須要和清政府談判,畢竟他們自己無法管理人口眾多的中國,所以他們不能徹底惹惱對方,所以他們沒有挑戰清政府的底線。
最終經過將近十個月的談判,李鴻章完成了與西方列強的談判,確定了《議和大綱》。
慈禧看到列強沒有將自己列為罪魁禍首,而且愿意保留她的地位之后喜出望外,立刻表示要盡量滿足列強的要求,清政府不得不繼續從百姓那里搜刮錢財,這也讓人們苦不堪言。
隨后慈禧也在逃離紫禁城一年多之后,于1901年10月6日回到了北京,街道兩旁有很多百姓歡迎,看起來非常風光,不過接下來中國卻開啟了最為黑暗的一段歲月。
(雜草叢生的中和殿照片)
日本攝影師留下的紫禁城照片,記錄了清政府衰敗的景象,而昏庸的清政府也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已經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也不要忘記曾經的歷史,而要引以為戒,讓這一幕永遠不要再次上演。
慈禧西逃[OL].央視網,2004-09-20
日本文物攝影師曾拍攝百年前的紫禁城[OL].人民網,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