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牛街在西城。
在北京人的眼里,牛街并不僅僅是一條街,那里是許多人喜歡吃牛肉的地方,可以說是北京正宗的牛街。
牛街不是一條街,這是真的,牛街北起兩廣大街,南到南橫街,東邊挨著輸入胡同,西邊緊鄰牛街四條那一片兒。
牛街最初叫榴街,因為一片石榴街,后來居住了很多回民,回民多吃牛肉,加上“牛”和“榴”諧音,久而久之,人們干脆改名為“牛街”了。
牛街最有名的是牛街禮拜寺。牛街禮拜寺是北京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清真守,其歷史悠久,可追溯到遼圣宗統和十四年,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建造,由阿拉伯學者納蘇魯丁創建。在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公元1696年大修。可以說今天禮拜寺雖然面積不大,但建筑集中且對稱,頗有宏偉壯觀的建筑群,處處可見帶有明顯伊斯蘭風格,一直以來是牛街的坐標。
有人說,牛街很牛,不僅禮拜寺,而且還有牛街的味。老北京有句俗話:“北京的小吃在宣武,宣武的小吃在牛街。”我每次去牛街,都是想去喝牛街的豆汁兒,那里的豆汁是正宗的老北京味道。
牛街的主色調是綠色,整條街上不管店鋪還是禮拜寺都是綠色的。再加上樹是綠色的,食品也是綠色的,所以牛街是綠色的海洋。對喜歡綠色的人來說,那真的是養眼。
牛街很古老,但牛街的名稱并不久遠。據說牛街的名稱是清乾隆年間取的,而明朝時稱為禮拜寺街。
牛街的大小胡同很多,有清真寺的地方就有回民街。如果把牛街的大小胡同比作五線譜的話,那些胡同里的房子就如同音符,它們匯聚在一起,以禮拜寺為坐標,奏出一曲曲美麗動人的旋律。
北京牛街很多胡同拆了,如今高樓、寬街、車流、人流…… 牛街變化之大不得不令人贊嘆,也令人感到惋惜。
我逛牛街主要還是喜歡牛街的特色小吃,比如:豆腐腦、驢打滾、豌豆黃、爆肚、蜜三刀、開口笑。來到牛街,不能不吃牛街的特色小吃,那真的是老北京美食的味道,也是吃后無比想念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