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人轉宣武#
老北京兔兒爺的講究
街上有一家專門手工制作老北京兔爺的小鋪子,門臉兒不大,對這種堅持傳統藝術的手工作坊,我們專門做一集以表敬佩。
兔兒爺是舊京城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人們按照月宮里有嫦娥玉兔的說法,把玉兔進一步藝術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種不同形式的兔兒爺。
“它的上身穿著朱紅的袍,從腰以下是翠綠的葉與粉紅的花,每一個葉折與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鮮明而勻調的彩色,使綠葉紅花都閃閃欲動。”這便是老舍《四世同堂》中所描寫的“老北京兔兒爺”。
兔兒爺有著三百多年的歷史,是最具老北京特色的民間傳統玩具,不少老北京人心里都有一份關于“兔兒爺”的記憶。一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家家戶戶請兔兒爺”。
但是,隨著電子玩具的普及、泛濫,兔兒爺這種老北京傳統玩具逐漸沒落,曾經稱耀一方的兔兒爺如今已成了稀罕物。盡管如此,在楊梅竹斜街上,”兔爺張“張忠強依舊堅守在它狹窄的小店里,一筆一劃手繪著兔兒爺。
如果說北京人有什么“市民級”信仰,兔爺兒絕對能排在前列。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兔爺兒的地位與土地爺爺處于持平狀態。兔兒爺是老北京人的健康保護神,陪伴許多老北京人成長、衰老甚至死亡。它不僅僅是我兒時的玩具,童年的回憶,更是老北京人的念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