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 國學人生
大事看遠,難事看寬,往事看淡。
蘇軾詩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你我都是旅人,在尋找方向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狀況。
無論是一馬平川的大草原,還是舉步維艱的沼澤地。
有的人會躊躇不前,而有的人則一往無前。
面對不同的情境,智慧的人常常會開闊視野、堅定信念、放松心態(tài)。
因為他們深知:大事看遠,難事看寬,往事看淡。
大事看遠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重格局。”
格局定事業(yè),格局大者則謀大事。
做大事者具備遠見卓識,于大氣層俯瞰萬物,知曉事物全貌,明白成功之道。
張良是劉邦身邊的謀士,被評“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在劉邦與項羽的對抗中,劉邦因無法抗衡而被迫占據(jù)關中。
張良先以觀自然之道,利用當?shù)氐貏莺头饰滞寥溃拚ⅲa充糧草;后眼觀全局,修建棧道,輸送物資,為戰(zhàn)中備不時之需。
而項羽卻因為糧草短缺戰(zhàn)敗。
隨后,張良又獻計火燒棧道。
一為示意項羽,漢王無意歸返;二為提防他國,杜絕后患。
果然,項羽放下心,專心率軍歸于彭城。
而劉邦拜將韓信,養(yǎng)精蓄銳,同時項羽烽火四起時,趁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最終,劉邦殺出關中。
有言說:“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
眼光放得長遠,才能看得清方向,看得見大勢,抓住問題的關鍵。
如在巢中的小鳥,只能看見眼前的枝椏;而翱翔的大鷹,卻能瞧見遠處的山峰。
當我們的眼界開闊時,就會發(fā)現(xiàn)天地廣闊,而后穩(wěn)步前行,找到自己的燈塔。
難事看寬
古人云:“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立志想要追求難以實現(xiàn)目標的人會取得成功,做事情能夠不逃避困難阻礙的人能夠成功。
人一生,風雨兼程是常態(tài),調(diào)整心態(tài),直面困境,這才是能人。
面對挑戰(zhàn),秉著樂觀的心態(tài)和寬廣的胸懷,主動出擊。
蘇秦在外游歷多年,一事無成,狼狽回家,家人譏笑他不務正業(yè)。
他暗下決心,發(fā)奮圖強,埋頭鉆研天下大事,胸有成竹地走上游說之路
首先去了秦國,游說秦惠王吞下六國,結(jié)果熱臉貼了冷屁股。
后去求見了周顯王,又以空疏無用為由拒絕蘇秦。
蘇秦重拾信心,變賣身家前去秦國,興致昂揚準備游說秦王,恰逢商鞅被殺,正值秦王厭惡游說之人,沒有成功。
兩次失敗后,蘇秦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對,斥責辱罵聲相繼而來。
蘇秦依舊不死心,抓住機會去了燕國,因信心滿滿的姿態(tài)調(diào)起了燕文侯的稱霸之心。
于是旗開得勝,接連去了趙國,見了韓魏兩王,趕到齊國,興致勃勃勸說他們加入抗秦聯(lián)盟。
就這樣,蘇秦憑借積極的心態(tài)成功使六國順利簽訂了合縱條約,而他也成為六國之相。
《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遇到難關,不必焦慮不必憂愁,只要勇敢面對它,加以堅持,難題終會迎刃而解。
灘涂雖能阻人前行,卻不致人溺亡,放寬心,余途會更加精彩。
往事看淡
《菜根譚》上說:“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人的一生,可以淡然看待榮辱,仿佛花兒照常開、照常落,不會被驚擾,懷著平靜的心態(tài)去欣賞。
而人生的高峰和低谷,所有的得失都無所謂,如同看天上的云自在飄蕩,也能慢慢釋懷。
聽過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的婦女自盡于河中,被船夫救起。
船夫問到:“你如此年輕,為何會想不開?”
婦女哭訴著說:“剛成婚不久,就被丈夫拋下,孩子又前些日子病故,已經(jīng)活不下去了。”
船夫聞言,說:“那你以前是什么樣的呢?”
答:“無憂無慮,無拘無束。”
船夫又問:“在過去,有丈夫和孩子嗎?”
婦女悵然道:“沒有。”
船夫道:“那你現(xiàn)在只是回到過去自由自在的生活罷了。”
老子曾說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的事便是過去了,無法挽回,未來還能繼續(xù)。
心若大了,事也就小了;心若淡然了,生活也就明朗了。
學會接納從前,明白那只是成長的一部分,不能讓往事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
▽
慢慢看淡,在未來的人生路途中欣賞浪漫的風景。
古人云:“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人生,長路漫漫,世間萬物更迭不朽。
生活總是十有八九不如意,途中會遇到大風大浪,或是跨不過去的鴻溝。
只要我們掌握遇事的法則,煩惱都能解開。
遇大事時,眼界需遠,避免追求表面,掌握全局。
遇難事時,心態(tài)需穩(wěn),學會勇往直前,破除困境。
遇往事時,情緒需好,選擇拋棄過往,迎接未來。
愿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或許有時艱難,只要我們給予彼此光芒,在黑暗中也能照亮前行的路。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復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劃線
人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