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古翰 古韻翰林 2024年11月20日 07:45 廣東 42人
點擊藍字『古韻翰林』關注古翰
《定心心經》是道家的一部修心寶典,強調心若冰清、天塌不驚的境界。它倡導萬變猶定、神怡氣靜,主張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點養氣、無私無為。通過修煉,可以達到內外無物、心神凈明的境界。這部寶典有助于修道者寧靜心神,實現心靜如冰、定心如水的至高境界,是道家靜心安神的重要秘籍之一。
《定心心經》
【壹】:心若冰清,天塌不驚
釋義:內心純凈如冰,冷靜自持,即便遭遇天崩地裂,亦能泰然處之,波瀾不驚。
心得感悟:心若冰清,是超脫塵囂、不為外物所動的至高境界。孔子在《論語》中云:“君子坦蕩蕩”,意指君子胸懷坦蕩,不為外物所累。于今之世,信息洪流、生活快節奏,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清澈,尤為難能可貴。這要求我們不斷修煉心性,不為外界喧囂所擾,從而在風云變幻中保持冷靜理智,此乃現代人心理素質之考驗,亦是應對復雜世界之智慧。
【貳】:萬變猶定,神怡氣靜
釋義:面對世間萬變,心神依舊穩定,氣息平和,不為外界所動,泰然自若。
心得感悟:萬變猶定,是對變化無常的深刻洞察與從容應對。《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唯有不斷自我提升,保持內心平和,方能順應時勢,把握機遇。此心態啟示我們,無論外界如何動蕩,內心都應保持堅定與寧靜,如此方能在變化中尋得自我,實現價值。
【叁】:忘我守一,六根大定
釋義:忘卻自我,專注于本心,使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達到極致的定靜。
心得感悟:忘我守一,是修行至高無上的境界。《莊子》提倡“逍遙游”,意指超越世俗束縛,達到精神自由。而今,我們常為自我與物質欲望所困,忘我守一提醒我們,唯有超越自我,方能實現內心的平靜與精神的自由。這是對自我的深刻反思,亦是對現代人追求物質與精神平衡的智慧啟示。
【肆】:戒點養氣,無私無為
釋義:戒除雜念,涵養正氣,達到無私無欲的自然狀態,順應自然,不強求。
心得感悟:戒點養氣,是自我修養的必經之路。《道德經》老子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我們常被私欲與功利驅使,戒點養氣則告誡我們,唯有放下私欲,方能實現內心的和諧與平靜。這是對現代人追求簡單生活與精神富足的啟示,亦是對功利主義的深刻反思。
【伍】:上下相顧,神色相依
釋義:上下相互關照,精神與面色相互依存,彰顯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關懷與精神共鳴。
心得感悟:上下相顧,是人際和諧的相處之道。《孟子》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現代社會,團隊合作與人際關系至關重要,上下相顧提醒我們,唯有相互關懷與支持,方能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這是對現代人在社會交往中應有的態度與行為的啟示,亦是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深刻理解。
【陸】:蓄意玄關,降伏思慮
釋義:于內心深處積蓄意念,控制紛亂思緒,使心靈歸于平靜。
心得感悟:蓄意玄關,是對內心世界的深度探索與掌控。《大學》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我們常被各種思慮與焦慮困擾,蓄意玄關則啟示我們,唯有通過內省與自我控制,方能實現心靈的平靜。這是對現代人在面對壓力與挑戰時應保持的心態的啟示,亦是實現內心平和的智慧。
【柒】:內外無物,心神凈明
釋義:內心與外界皆無所執著,心神達到清凈明亮的境界,超脫世俗紛擾。
心得感悟:內外無物,是至高無上的心靈自由。《莊子》提倡“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意指超越物質追求,達到精神自由的境界。在物質至上的社會中,我們常被物質欲望所束縛,內外無物則提醒我們,唯有超越物質執著,方能實現內心的自由與寧靜。這是對現代人追求精神富足與心靈自由的啟示,亦是對物質主義的深刻反思。
與君共勉!
圖 |古韻翰林
文 |古翰整編,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