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開嶺說:“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這話乍聽之下,有點駭人聽聞。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人置身于群體之中,很多時候會無所適從,甚至會患上“假裝合群”病。
明明手上的工作還沒做完,但還是接受了同事的唱K邀請;
明明周末計劃看場心儀的電影,但還是沒好意思拒絕朋友的飯局邀請;
明明想一個人安靜的獨處,但還是被朋友拉去陪逛街;
為了合群,為了不辜負他人的期待,于是選擇犧牲自己的意愿和時間,選擇辜負自己。
學會“不合群”,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宋元之交,世道紛亂。
有一回,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耐。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紛紛摘梨解渴,唯獨許衡不為所動。
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解渴?”
喜劇大師卓別林在他70歲生日時,寫了首詩送給自己,詩中有一段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