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兩個歷史事件是區分春秋與戰國的標志。
第一個是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另外一個就是發生在前386的田氏代齊,兩者都是強臣代君和禮崩樂壞的典型。
前者時間早一些,方式更加簡單粗暴,通過武力奪權直接瓜分晉國,而田氏代齊要溫和得多、緩慢得多。
如果把三家分晉比作快速的伏擊鎖喉,那田氏代齊就是緩慢的蠶食絞殺。
田氏利用軟硬兼施和內外通好,逐漸把齊國原來的主人姜姓諸侯排擠出去,姜齊從此變成田齊,而這一過程田家足足用了三百年。
話說西周初年大搞諸侯分封,姜子牙作為最大的異姓功臣被封到齊國。
齊國在當時被看作東夷,是邊疆蠻荒之地,但在姜子牙的治理下,齊國逐漸走上國富民強的道路。
春秋時期,齊桓公姜小白重用管仲大力改革,使齊國迅速強大起來,齊桓公更是九合諸侯,成為春秋列國第一位霸主。
前705年,在位于河南周口一帶有一個小國叫陳國宮廷中誕生一位小王子,他的父親陳厲公取名叫陳完。
說起陳國倒是頗有來歷,它是西周初年被分封的媯姓陳氏諸侯國,國君媯滿是帝舜后裔,與齊國一樣是最古老的諸侯,只不過沒發展起來,只能低調的存在。
也許是陳厲公有望子成龍的夢想,陳完出生后,厲公為他預卜未來。
卜辭說這個孩子將來可能要代替陳,但又不在陳國而是在其他姜姓國家,且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
厲公雖然高興但卻等不到那一天了,在陳完五歲那年,厲公去世,之后厲公的兩個弟弟相繼繼位,是為陳莊公、陳宣公。
前672年,陳國王室發生內斗,宣公殺死太子御寇,陳完和御寇關系不錯,因為害怕株連,陳完逃奔到齊國。
為了躲避災禍,陳完將自己名字改為田完。
此時的齊國國君是齊桓公,他對田完印象不錯,想要讓他擔任卿大夫,田完以無功不受祿為由婉拒了。
最后給了他一個工正的官職,用現在話就是包工頭,只不過是給王室服務的,從此田完就在齊國安家并世襲工正職務。
在田完之后的幾代,田家一直低調謙虛地為齊國王室服務,直到田完的四世孫田桓子那里有了轉變。
田桓子為人機敏聰明,深受齊莊公寵愛,莊公還將自己的女兒孟姜嫁給了田桓子。
田家從普通臣下成為王室姻親,田桓子不再是簡單的包工頭,而是以大夫的身份參與朝政。
從田完到齊當工正,到田桓子侍齊莊公而得寵影響朝政,田家足足用了122年。
田桓子在齊莊公的寵信下積極發展個人勢力,莊公死后,他的弟弟姜杵臼繼位,是為齊景公,田桓子依然獲得信任。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壯大,田家已經成為當時齊國的大族,但對于田桓子來說遠遠不夠,他想要的更多、更高。
在當時齊國的當權者是姜姓呂氏,主要依靠的力量是高氏、國氏兩家,國、高兩家與呂氏同出于姜姓,是呂氏旁支,都是姜子牙之后。
在幾百年時間里,高氏、國氏世代為齊國上卿,在齊國形成呂氏、高氏、國氏三家結成強大的政治聯盟,共保姜姓政權。
面對這樣的強勁對手,田家采取以柔克剛的方式。
繼位的齊景公是個奢侈之君,貪圖享樂,喜愛在宮室嬉戲,聲色犬馬,發生災情也不去救濟,他的王室倉庫中布帛大米都腐爛生蟲了,而百姓卻生活無著落,餓殍遍野。
不僅如此他還實行嚴刑峻法,施加酷刑,血腥鎮壓民眾起義。田桓子看準機會,利用其職權便利,施行私政。
一方面是借貸糧食,他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制(即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鍾)改為五進制,給人民借糧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
另一方面是征稅,當時齊國征稅是用容器向百姓收糧,而田桓子從公田征稅用小的,而對民眾施舍就用大的。
總之,田桓子借用公事實行私德,苛政壞事全是姜家的,好事施舍全是田家的。
漸漸地,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田氏家族日益強大。
齊景公晚年意識到這個問題,決定抑制田家,要求大夫們各守其職,不得以公肥私,但為時已晚。
數十年間,齊國民心背離呂氏,如流水般地歸往田氏門下,田家在齊國已經根深蒂固,無能為力的齊景公于前490年抑郁而終。
齊景公晚年病重,他的兩個兒子荼和陽生勢力最強,荼的背后是國高二氏,陽生與田氏交好。
為穩固姜姓江山,景公立兒子荼為太子,指定國夏、高張二人為宰相輔佐太子,景公去世后,荼即位,史稱晏孺子,陽生則逃到魯國。
齊景公的布局就是為了遏制田家勢力,此時的田家掌門人是田桓子的兒子田乞,田乞和他的父親相比,更有野心,手段也更加強硬。
田乞面對這種局面絕不甘心坐以待斃,高國二氏雖然強大,但也沒達到一手遮天的地步,田乞決定釜底抽薪,爭取朝中其他大夫的支持,徹底掀翻姜家統治。
田乞表面假裝擁護高、國二相,熱心侍奉,麻痹他們,使他們放松警惕,暗地里卻在大夫中間挑撥他們與高、國的關系。
田乞一面騙高國二氏,說朝中大夫對他們不滿,讓高國二氏刻意疏遠群臣,另一面在大臣中間散布高國對他們不利的消息。
在成功造成大臣恐慌的氣氛后,田乞與朝中另一個不受姜姓重視的大族鮑氏聯手帶動各大臣起兵造反。
高國二氏毫無準備,倉皇整頓軍馬迎戰,但被打敗,高張二人狼狽出逃,田乞掃清政治對手后,派人去魯國迎回陽生,回到齊國后藏在田乞家中。
田乞借宴請為名把大臣邀請到家中,同時把陽生裝在口袋里,飲酒間將口袋放在中央的座位上,打開口袋放出陽生,并要求大臣拜其為君,各大臣不敢不從,俯身參拜。
陽生繼位為君,是為齊悼公,田乞任相國,獨攬齊國大權,田乞為相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動齊悼公殺掉荼。
不久田乞去世,他的兒子田常為相。此時高國二氏被剪除,田氏又遇到新的對手鮑氏。
首領鮑牧本身就和悼公不和,只不過迫于田乞壓力,才承認齊悼公,鮑牧為了取田氏而代之,一不做二不休暗殺了齊悼公,沒辦法,朝中只能擁立他的兒子壬為君,是為齊簡公。
田常與監止一起為左右相,輔佐簡公,此時的田氏家族已經是齊國首屈一指的大族,齊簡公十分忌憚,于是親近監止以圖打壓田氏,田常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可偏偏監止沉不住氣,想要殺盡田氏以絕后患,結果消息走漏,田常終于逮住機會,決定先發制人,帶兵入宮。
監止率領他的部下反擊,由于田氏軍隊實力占優,再加上監止毫無準備,很快監止敗下陣來,只能帶領齊簡公出逃。
田常趁勢追擊,先殺死監止,而后其部下追到徐州把簡公殺掉,簡公即位僅4年。
之后田常讓簡公的弟弟驁即位,即平公,田常單獨任相國。
經過兩次武裝斗爭,田氏取得勝利。田常廢立君主,不僅操縱齊國大權,還削弱高氏、國氏等姜姓世卿大族,呂氏公族被徹底孤立。從田桓子事齊莊公得寵起,至田常掌握齊國實權,歷時近100年。
田氏肅清國內敵對勢力,獨攬大權后,將重點瞄向國外。
因為在那個諸侯爭霸的年代,誰也不會獨善其身,想要封閉鎖國是不可能的,諸侯國之間互相征戰,亡國滅族都是常見的事情。
田氏為了鞏固自身生存空間,開始結交諸侯,當時晉國的范氏、中行氏起來反晉定公,到齊國請求援助借糧,按常規而言,對這種犯上作亂的行為,是不應當支持的。
可是田常卻支持晉國的反君者們,將糧食借給他們,這樣田常在反對舊貴族以及新興地主階級勢力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田常成為齊平公相后,怕諸侯討伐自己,為了安定鄰邦,爭取諸侯的信任,田常盡歸從魯國、衛國侵略的地方,南方和吳、越互通使節,西與晉國的韓、魏、趙氏訂立了盟約。
田常死后,田襄子繼位為相,在韓趙魏三家殺死智伯后,襄子與三晉互通使節,極大地穩固田氏的地位。
攘外的同時,在國內擴大田氏宗族的封地,尤其是田常為相時,修治武功,論功行賞,親近百姓,使齊國內部進一步得到了安定。
田常死后,田氏經歷田襄子、莊子、田悼子,直至田和,此時田氏已徹底擁有齊國,姜姓家族不過是名義上的國君。
田和為相時的國君為齊康公,他沉溺酒色,不理朝政,田和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
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文侯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將其列為諸侯,周天子準許。
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國諸侯,至此齊國的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從田襄子到田和列為諸侯用了69年。
田氏雖然篡權,但相比東漢魏晉,對姜家還算可以,齊康公被遷走后,吃穿不愁,祖先仍可祭祀,直到前379年齊康公去世,姜姓齊國才宣告絕祀,但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