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阿拔斯王朝廢墟上的伊爾汗國,在經歷了一系列戰爭的“洗禮”后,人口銳減、土地荒蕪,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旭烈兀軍隊圍攻巴格達(原圖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
1282年,二代伊爾汗阿八哈去世。圍繞新任大汗的人選問題,伊爾汗國的統治階層內部產生了分歧。新汗的候選人有三位,分別是:
在汗位爭奪戰中,忙哥帖木兒離奇去世,綜合實力更勝一籌的阿合馬被推上汗位(1281年夏)。但過了短短兩年,阿合馬就被“后來者居上”的阿魯渾推翻,本人也落得個一命嗚呼的結局(拓展閱讀:傷不起的“敗家子”:“太后”忽推哈敦在伊爾汗國的“補鍋”實踐)。
不過,阿魯渾似乎也不是伊爾汗國的“拯救者”。他迷信長生不老,長期吞服金丹,于1291年死于非命。在他死后,圍繞汗位的繼承問題,汗國再一次陷入了混亂。當時,爭奪汗位的主要有三個人:
土耳其影視作品中的乞合都(演員是烏茲別克人)
在一系列的內部斗爭后,1291年7月,乞合都成為第五代伊爾汗。不過,此君在位期間,耽于酒色,濫用無度,廣贈泛賜,濫發鈔幣,致使府庫空虛,舉國上下民怨沸騰。1295年初,淪為眾矢之的的乞合都,被親穆斯林的蒙古貴族推翻。同年4月,被以一種“不流血”的方式用弓弦勒死。
乞合都死后,拜都被推舉為第六代伊爾汗。不過,在發動政變的貴族勢力看來,拜都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容易控制”的統治者。
沒過多久,合贊以“拜都汗謀殺乞合都”的名義,率軍大舉進攻伊拉克和阿塞拜疆,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了拜都。拜都曾試圖逃往格魯吉亞,但以失敗告終。1295年10月,拜都被合贊處死,11月3日合贊即位,成為第七代伊爾汗,即“合贊汗”。
合贊汗(1271—1304),成吉思汗六世孫
實話實話,此時擺在合贊汗眼前的,是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統治階層內斗不止,國內經濟瀕臨崩潰,以金帳汗國為首的外部勢力虎視眈眈。為了一掃國家頹勢,他在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總的來說,合贊汗的改革是比較成功的。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入,伊爾汗國逐漸成長為亞洲比較強大的集權國家。即便是站在伊朗歷史的角度,合贊汗也稱得上是一位德才兼備的明君(拓展閱讀:“中興之主”合贊汗,是如何拯救伊爾汗國的?)。
伊爾汗國錢幣
合贊汗改革的成功,不僅是君臣勠力同心的結晶,也與其本人超強的個人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參考元順帝,盡管在親政之初進行了動靜不小的改革,但不僅收效甚微,更直接斷送了元朝在中原的統治。
拓展閱讀:
實際上,合贊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統治者,還是一位如假包換的“超級學霸”。據《史集》記載,他不僅熟練掌握蒙/漢/波斯/阿拉伯/印度語等語言,在歷史學、哲學、宗教學、天文學、醫學、工程學等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全能”的合贊汗“是如何煉成的”?我查了一些資料,接下來跟大家聊聊。
伊爾汗國主題細密畫
一直以來,蒙古人都十分重視家庭教育。合贊汗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與其所接受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據說在合贊汗出生后,汗庭內的星占家們都認為“(合贊汗)是個極為雄偉、威武、尊貴的偉大君王”。因此,以阿八哈為首的家族長輩們,對他寄托了非常高的期望,在教育上給予了特殊的關照。
合贊汗的母親忽勒塔黑,是一個“非常美貌和有教養”的女性,有著比較高的文化素質;他的乳母莫哈里真,也是一位“性情溫和、容貌美麗、品德可嘉”的女性。在母親和乳母的精心照料下,“搖籃中的合贊能說出漂亮的話,說得正確,使所有的人都驚訝不已”。
騎馬者即阿八哈,幼童為合贊,懷抱幼童者為阿魯渾(阿八哈之子)
當然,在這里需要重點提及的,無疑是合贊的祖父阿八哈。或許是他察覺到了合贊身上特有的帝王氣質,因此對他一直關愛有加。據《史集》記載,他經常詢問合贊的健康情況,“甚至達到了朝思暮想的地步”。他還與阿魯渾協商,“這孩子應當留在我的身邊,我要親自撫育他”。
阿八哈的“厚愛”,無疑為幼年合贊的成長,創造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合贊入宮后,不僅得到了阿八哈的偏愛,汗國的眾大臣和哈敦們也對他關懷備至。在這種得天獨厚的教育環境下,年幼的合贊表現出了異于常人的個性。
據《史集》記載,合贊從小時候開始,就召集同齡兒童一起玩“戰斗游戲”,并將相應的規則、戰斗隊列和作戰方法教給他們:
“他在孩子們中規定長幼親屬和義兄姻親的等級。不管誰企圖超出等級界限,就按扎撒(法令)處分他,加以懲罰和斥責。他不按照兒童的習慣玩木偶和玩具,他的游戲是:下令將氈子和織物縫制成人和馬,給他們戴上武器,面對面布置好,仿佛兩支軍隊對陣,并下令廝殺,作戰。”
伊爾汗國主題細密畫
合贊滿5歲后,阿八哈將他委托給漢人巴黑失(教師)牙魯黑,讓他教育合贊學習漢文、蒙古文、畏吾兒文以及各種科學知識。據說,他在5年內超額完成了所有課程的學習,并熟練掌握了騎馬和射箭(拓展閱讀:讀書筆記:畏吾兒文化是如何“往上帶”蒙古人的?)。
由于對合贊的教育適時、得法,加上他本人刻苦努力,在即位之前,就熟練掌握了蒙古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印度語、克什米爾語、藏語、漢語等多門語言。“在他頒布的詔書中,有的用蒙古文書寫,有些則是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書寫”。
當然,合贊汗之所以能掌握這么多門語言,也與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有關。自13世紀開始,蒙古人橫掃了歐亞大陸,很多國家和民族都被納入到了蒙古汗國的版圖(拓展閱讀:讀書筆記:“賽因汗”拔都,到底有多能打?)
中世紀手抄本中的“蒙古入侵匈牙利”
在這些被征服的國家當中,匯聚著很多能工巧匠和才華出眾的知識分子。蒙古統治者要想和這些文人和工匠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方面的交往,原則上需要主動學習各民族的語言文字。更何況,掌握了這些民族的語言文字,有利于學習各民族最優秀的文化科技成果并“為我所用”。
單就語言能力而言,即便放在今天,合贊汗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將其評價為“天才的翻譯家/語言學家”也毫不夸張。實際上,得益于通曉多門語言,他才能進一步有效汲取到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領域的優秀文化。
主動學習《古蘭經》的伊爾汗國貴族青年
當然,合贊的學習內容中沒有局限在語言上面,同時囊括了以騎射、摔跤、打獵等軍體項目的學習,“他經常放鷹,并且驅馬疾馳,以他那高超的騎術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據《史集》記載,合贊8歲時就捕獲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獵物。為此,“神箭手豁兒赤不花,給宗王合贊的手涂了油脂”,所有人“飲宴歡樂了三天”以示慶賀。給殺死第一個獵物者的手上涂油脂,是蒙古族傳統的習俗之一,表達了長輩們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名所向無敵的英雄豪杰。事實證明,合贊汗確實稱得上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巴特爾(英雄)”。
前面提到,合贊汗不僅在語言學習上頗有造詣,還具備淵博的社會科學知識。
首先,他精通古今中外歷史,稱得上是一位歷史學家。據《史集》記載:“他知道從古至今的算端(蘇丹),蔑力(大臣)們的一切癖好、習慣、規距,即每個人在作戰、宴飲、愉快或不愉快時的習慣,衣食騎馬的習慣,也知道他們的其他情況以及他們的現狀。他曾把這一切詳細地講給各民族的代表們聽,他們都感到非常驚訝。”
伊爾汗國的龍,帶有明顯的元代游龍風格
對于蒙古史,合贊汗的研究尤為深入。《史集》如是寫道:“
(合贊汗)非常詳細地了解很受蒙古人尊敬的蒙古族歷史,非常詳細地知道父輩、祖輩和男女親族們的名字,古今各地蒙古異密(王公大臣)們的名字,并且詳細知道其中每個人系譜的大部分,因此在所有蒙古人中,除了孛羅(?-1313,人稱孛羅丞相)以外,誰也不及他知道得那么多所以人們都向他請教。”(拓展閱讀:一文概述:元朝的外交心態和中外文化交流)
實際上,《史集》就是在合贊汗的授意下編寫的。拉施特在寫作過程中,也得到了合贊汗很多的指點和幫助。
”我們所編寫的這部蒙古史,大部分得益于隨侍于他的左右。有許多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有關蒙古人的秘密和故事,并未載入我們所編寫的這部史書中。他了解伊朗、突厥、印度、克什米兒、中國和其他各族的帝王歷史,主要是他們各不相同的承襲序列,他把這些講給各種各樣的人聽,使他們感到非常驚訝。”
《史集》中文版封面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合贊汗會對歷史有著如此精深的研究呢?坦誠說,除了優越的學習條件之外,還有以下兩點因素:
首先,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之前,蒙古人一直都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每一個蒙古族家庭的祖父輩,都有向下一代詳細口述部族史以及其他各族歷史的習慣,“假如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族源,那么這個人走到別的地方,就有被別人奴役的危險”。
因此,蒙古人把“知曉自己的族源和民族的歷史”視為“一件十分榮耀的事情”,而把不知道自己的族源或民族的歷史“視為恥辱的事情”。顯而易見,合贊汗對蒙古歷史知識的積累,首先得益于這一比歷史悠久的傳統。
其次,因為合贊汗精通多種語言文字。在被征服的國家和地區,不乏眾多對蒙古史有著較深研究的學者,合贊汗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與學者們“無障礙交談”;他可以翻閱不同國家的典籍,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歷史知識。
伊爾汗國主題細密畫
除了歷史外,合贊汗對宗教和哲學的研究也頗有心得。
眾所周知,伊爾汗國境內的絕大多數民族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包括阿八哈在內的伊爾汗以及很多蒙古貴族,大多信奉佛教。實際上,直到即位之初,連合贊汗本人也一直是虔誠的佛教徒。(拓展閱讀:讀書筆記:中亞諸國為什么信仰伊斯蘭教?)
但是,早在阿八哈統治時期,伊斯蘭教的勢力就已經變得極為壯大。等到合贊即位時,伊斯蘭教已經擁有了“一家獨大”的地位。在權衡利弊之后,“他(合贊汗)邁開了極其幸福的步伐,進入了伊斯蘭教界,用手抓住信奉真教的堅實繩索,成了伊斯蘭教君王。”
當然我們想說的是,合贊汗“改宗”伊斯蘭教,并非個人好惡所致,而是基于政治需要所做出的考量。蒙古人盡管身處最高統治階層,但畢竟人單力薄,要想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站穩腳跟,穩固自己的統治,只能向伊斯蘭教靠攏——這與元朝入主中原以后,統治階層重用儒臣,在國內采行漢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拓展閱讀:橫掃中亞的蒙古人,為什么選擇主動“同化”?)
阿魯渾致法國腓力四世的文書,意圖共同對抗伊斯蘭世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合贊汗對以《古蘭經》為代表的伊斯蘭經典著作,進行了極為深入的研究。對于某些深奧的哲學與宗教問題,他都做出過精辟且獨到的論述和見解。“他曾經對拉施特詳細地闡述了人們對偶像(薩滿教/佛教)的崇拜問題,深入分析了無知和理智、肉體和靈魂的關系問題,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宗教和哲學素養。”
根據《史集》記載,他喜歡與優秀的學者進行交談。
“在各種各樣學者、哲人出席的小團體聚會上,所有的人對他所提出的問題都感到非常驚訝。盡管他是按蒙古方式說的,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很快理解,但是經過一再復述和解釋,有些人就明白了,但仍有許多沒被理解”。
“(合贊汗)還經常在不同規模的聚會上,教導伊斯蘭教法官、司教、苦行者、學者和篤信宗教的人士,并以自己的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才華,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聽眾。”
伊爾汗國主題細密畫
有趣的是,在合贊汗的哲學思想中,不時流露出一種具有濃重宗教色彩的悲觀情緒。比如他認為:“(人生)最艱難的是出生在人世間,因為全部災禍、不幸、煩惱和痛苦都發生在生活中,如果沒有生活,也就不會有任何艱難”,“活著不如死了的好,人死后的生活是天堂”,“世界是信教者的地獄和不信神者的天堂”。
當然,他也沒有“一喪到底”,比如他認為“死亡才是純粹的公道”。“如果父親不死,兒子就不能取得官職、財富、威嚴和王位。即便父親的死是使人難過和沉痛的,但由于另有接班人,它是合乎愿望的。”
(疑似)皈依伊斯蘭教的合贊汗
除了宗教和哲學之外,合贊汗還具備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和高超的指揮才能,并在殘酷的戰爭中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軍事理論框架。因此,即便在敵強我弱的危機關頭,他“(總是)始終沉著、堅定、自信、老練、運籌帷幄、指揮自如、談笑風聲”,表現初一個高素質軍事指揮家必備的氣概。
他提倡“兵貴神速”,經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奇制勝;他十分注意輿論的作用,比如制造一種虛假的輿論來迷惑敵人,進而掌握主動權,在對方陷入被動地位后將其各個擊破;他還極為重視對敵人的偵查工作,通過對情報的去偽留真,有機調整戰略部署。
他還認為,紀律是軍隊戰斗力的重要保證。因此,他十分注意整頓軍隊的紀律, “用鐵的扎撒(法律)來管束士兵和將領,做到賞罰分明”。(拓展閱讀:讀書筆記:喀喇汗王朝的戰爭觀和軍事文化)
伊爾汗國主題細密畫
除了社會科學外,合贊汗還具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作為汗國的最高統治者,他時刻注意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動向,并在多個領域有所建樹,可謂“文武全才”。
首先,他精通各種工匠技藝。在與不同民族能工巧匠們的交流過程中,合贊汗幾乎掌握了他們身上所有的技藝。“珠寶加工、打鐵、細木工、彩繪、鑄造、拋光等手藝,沒有一行他不比所有的行家更為精通”,“他親自制作并教其他人制作,如果有教學專家想制作自己所不知道的或以前沒有使用過的教具,(合贊汗)就指導他們,直到他們學會為止”。
對于所有技藝中最難學的煉金術,他不僅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在很短的時間內知悉了其主要內容。不過,他不允許煉金術師們肆意消耗金錢。“我不是為了學習煉制金銀,因為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想了解其所包含的那些精細、純正的技藝。我并不打算運用那些技藝,因為知識的完善在于不停地運動,在于從一件事向另一件事順利地發展”。
騎馬的合贊汗
其次,合贊汗是一名醫藥學專家。“(合贊汗)了解大食人(阿拉伯人)、中國(元朝)人、蒙古人、印度、克什米爾人各自掌握的醫療方法的共同原則,知道各民族所敘述的方法,熟悉幾乎種類的藥材并了解其中大部分的性質”。綜合《史集》中的記錄看,他對藥學有著很深的造詣。
“醫師們多半從售賣香料的店鋪中熟悉各種藥,而他(合贊汗)見過各民族的各種藥物,能在田野里認出各種藥物。….許多藥物被認為只在突厥斯坦、漢地和印度才有,商人們為了做買賣而把它們販運來,在我國(伊爾汗國)按高價出售,而他在我國也找到過這些藥物,并親自根據經驗,確定了這些藥物中的一部分”。
為了學習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醫藥學知識,他會主動向這些學者親自討教。“他把住在我國的幾個著名的突厥、大食人草藥專家召來,在打獵時和其他時間帶著他們在山里、田野里走,隨時詢問,直到熟悉他們識辨草藥的方法。當時,在所有的草藥專家和醫師中,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很好地識辨草藥。”
伊爾汗國主題細密畫
另外,合贊汗還是一名優秀的醫生。在戰場上,他不僅親自為傷員們包扎傷口,還將止血藥劑分發給傷員們。
有賴于醫藥學知識的儲備,他甚至親自研發出了“特效解毒劑”。“(合贊汗)把4種單純的草藥(其中每一種單獨使用時都是絕對的解毒劑)添加到解毒劑“法魯黑”中,試驗了這種新的解毒劑。這種新的解毒劑效果良好,開始被人們稱為'合贊解毒劑’”。
正因為合贊汗對醫藥學有著精深的研究,所以“從四方來的優秀學者和醫師們,全對他的談吐娓娓動聽、精致文雅,座談對答的優雅以及他內心品格的完美表示驚嘆”(拓展閱讀:讀書筆記:為什么元朝的“回回人”越來越吃香?)。
穆斯林醫生
在向西方傳播中國醫學方面,合贊汗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除《史集》外,拉施特還主編過一部有關中國醫學的百科全書,名為《伊爾汗的中國科學寶藏》,該書囊括了脈學、解剖學、胚胎學、婦科學、藥物學等眾多領域的豐富內容,并附有多張制作精美的插圖。另外,合贊汗也將西方(波斯/阿拉伯)醫學傳到了中國。譬如元朝所設置的廣惠司和大都、上都的回回藥物院,就是典型的案例。
可以說,合贊汗還是一位中西科學文化交流的忠實使者。在中西科學文化交流史上,合贊汗發揮了橋架和紐帶的作用。
《伊利汗中國科技珍寶書》校注
第三,合贊汗對星相學和天體學也有著比較深入的研究。為了直觀地認識太陽的轉動,他按照自己的旨意下令建造拱頂建筑物。
“(合贊汗)曾多次去蔑拉合天文臺,請人詳細說明天文臺的儀器裝置,并詢問他們的用途,在此之后他就理解清楚了一切,他知道天文臺的一般工作方法,以致他按照自己的心意下令建造天文臺的程序和完善設備相關的一切設施”。
合贊汗還對以沙子、羊腳骨、馬齒為工具的占卜術進行了研究。“他認識星占家所知道的大部分行星、恒星,(還)對其中每顆星的升起、降落的情況和特性告知人們,使聽他解釋的人們驚嘆不已”。得益于歷代伊爾汗對天文學的重視,在元朝,許多來自伊爾汗國的波斯天文學家在司天臺或回回司天臺擔任要職。
舉世聞名的馬拉蓋天文臺遺址
第四,合贊汗對礦藏學也有一定的研究。他在深度學習了礦藏學知識后,“察看某個山嶺和草原任何一個地方時說,'那個地方有什么樣的礦物’,在進行勘查時,發現情況果然如此”。他還知曉開采某種礦物的方法,并對相關設備的構造、使用方法以及熔煉各種礦石的方法,都有較為深入的了解。
第五,合贊汗對動物學、建筑學、水利工程等都有所涉獵。
對于動物學,“他(合贊汗)詳細地知悉幾乎所有各種家畜和野獸的身體構造特點(按其類屬和種類的差別)、習性、活動、靜止狀態以及每年夏冬的居留地”。坦誠說,這些知識的積累,與蒙古人傳統的游牧與狩獵相結合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建筑學方面,合贊汗能夠幫助建筑師們解決一些技術難題。一些天文臺高大建筑物的設計建造,也得到了合贊汗的指點。根據《史集》記載:
“他對(苫地阿迪里牙花園中修建的高大拱頂建筑物)顯得很喜愛和入迷,經常訪問建筑工匠和工人們。當拱頂建筑物的地下室基礎建造地平面時,建筑師提出問題:為了陽光射入室內,要在幾個地方做成窗子?合贊汗問道:這是為什么呢?他們說:為了地窖明亮。合贊汗回答說:光線應當從這里導入那里,否則陽光在那里不能給人帶來好處。
馬拉蓋的磚塔
另外,合贊汗似乎還懂一些水利工程和種植技術。中亞許多地區是無水的荒漠,人畜飲水都很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合贊汗下令開鑿了“上合贊渠”,“下合贊渠”和“合贊渠’, 把幼發拉底河的清水引到了無水的荒原。這樣的舉措,不僅大大改善了當地的水利灌溉條件,也使這些地區變成了“糧倉”。
另外,他還下令將貼必力思(大不里士)“沒有的、從來沒有人見過的各種果樹、青草、蔬菜的種籽送來,移植幼芽,嫁接嫩枝,載培這些果樹、青草、蔬菜”,并還派遣使者“前往印度和中國(元朝)等一切遙遠的國土去,將只在那些國土生長的植物種籽運送來”。
合贊汗的陵墓
當然,受限于歷史和科技水平等諸多條件,合贊汗的思想和知識結構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性的內容。因此,我們應有理性和客觀的認識。但不管怎么說,在當時的條件下,合贊汗能夠涉足如此眾多的人文與自然科學領域,還是非常值得稱贊的。
得益于合贊汗施行的改革舉措,伊爾汗國各民族間的關系十分融洽。“在法爾斯山區,許多蒙古人就與波斯人通婚”,“避免了蒙古人在伊朗統治的最大危險,征服者與被征服的穆斯林下層人民之間擴大的分歧”。即便汗國迅速崩潰后,普通的蒙古百姓并未受到大規模的驅逐和戕害——這無疑是合贊汗博大胸襟的另一個層面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