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世代書香——著名戲劇家鄒式金家族(十二)

鄒式金家族是明清時期常州府無錫縣著名的甲科世家望族,該家族先后近20人考中進士,世代以詩文書畫傳家,不僅是明清之際著名的官宦世家,而且也是著名的書香門第,著名詩人鄒式金、畫家鄒一桂、音樂家鄒奕孝是這個家族的典型代表。

無錫鄒氏鄒忠公(鄒浩)祠

鄒迪光故居——竹廬山房

鄒迪光(1550-1626),鄒懋中子,鄒龍光弟,字彥吉,萬歷二年(1574)甲戌科進士,授工部主事,累官至湖廣提學副使,以吏議罷官,當地人將其生祀于濂溪書院。鄒迪光是當時頗負盛名的學者,罷官歸里后,在無錫西郊惠山山麓建園林亭子,“與當世名公卿文士游宴其中,極聲伎觴詠之樂垂三十年,有集數種,合300余卷,一時聲氣奔輳,幾與婁水弇園后先,狎主文壇。”

鄒迪光故居——愚公谷

鄒德基,鄒迪光子,字公履,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詩人、書畫家。

無錫鄒德基所題——人杰地靈牌坊

鄒龍光(1544-1586),字彥為,號斗墟,萬歷八年(1580)庚辰科進士,仕至內閣中書舍人。

鄒式金(1596-1677),鄒龍光孫,鄒宏基子,字仲愔,號木石,崇禎十三年(1640)庚辰科進士及第,歷官南京戶部主事,擢郎中,官至福建泉州府知府。

鄒式金(1596-1677)

鄒式金是明末清初著名戲曲家,著有《醉新豐》、《風流冢》等雜劇,編輯有:《雜劇新編》收錄清初雜劇三十四種。此外尚有《香眉亭詩集》、《香眉語錄》、《宋遺民錄》等。子鄒漪,號流漪,明末清初文人,刻有《啟禎野承》16卷、《綏寇紀略》12卷,著有《流漪詩集》,輯《名家詩選》24卷、《紅蕉集》2卷等。

鄒兌金,生卒年不詳,鄒式金弟,字叔介,明末清初戲劇家和畫家,崇禎三年(1630)舉人,著有《空堂話》傳世。子鄒忠倚、鄒治(鄒滋?)。孫:鄒顯吉、鄒卿森、鄒顯文、鄒顯臣。

鄒顯吉,字黎眉,與乃祖一樣,是清初知名詩人和書畫家,七歲即工詩,“與秦松齡、嚴繩孫、顧貞觀被相推致,鍵關湖北草堂,甄錄漢魏六朝三唐人集,情寄深遠。尤善山水人物,落墨盡妙。”

鄒顯吉花鳥

鄒顯吉花鳥

鄒顯吉其弟鄒卿森、鄒顯文、鄒顯臣均為詩人與書畫家。鄒卿森,字衡湘,詩文畫俱佳,平和樂易,人稱長者。鄒顯吉子士夔、士荀、士隨,并知名,能傳其家。孫鄒儀,舉人,官四川開縣知縣,亦工詩。

鄒忠倚(1623-?),鄒兌金子,字于度,號海岳,順治六年(1649)會試中式,順治九年第一甲第一名欽賜進士及第,也是入清后滿漢分榜后的第一名漢榜狀元(清朝第二名漢人狀元),授國史院修撰,不久即卒,惜不永年。鄒忠倚為詩清遠,文采風流,有《雪蕉集》和《箕園集》流傳后世。

鄒象雍(1634-1684),字蕤宮,順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進士,授河南武陟縣知縣,官至行人司行人,卒,祀名宦。

鄒奕鳳(1659-1720),鄒象雍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授官翰林院編修,子鄒慶曾。

鄒升恒,鄒卿森子,原名登恒,字泰和,號慎齋,康熙五十七年(1720)庚子科進士及第,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鄒升恒詩文俱佳,其“文尚體要,詩充和淵永,以標格勝。” 著有《借柳軒詩集》、《泰和文稿》、《恬淡詩集》。

鄒一桂(1686-1772),鄒兌金曾孫,鄒忠倚嗣孫,鄒治孫,鄒卿森子,字原褒,號小山,又號讓卿,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殿試傳臚,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歷官云南道監察御史、提督貴州學政、吏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僉都御史、內閣學士,累官至禮部侍郎,卒贈禮部尚書,年八十七。

鄒一桂花卉

鄒一桂花卉

鄒一桂花卉

鄒一桂是乾隆年間著名畫家,家學淵源,自成一家,主要作品有:《春華秋實圖》、《百花詩卷》、《五君子圖》、《秋山蕭寺圖》等傳世。著述有:《小山文稿》、《亦園集》、《筑問籟》等。

鄒一桂花鳥

鄒一桂花鳥

鄒士隨(1683-1743),鄒顯吉子,鄒升恒堂弟,字黎眉,號思靜,一號靴齋,自稱湖北居人,晚號城南老圃,中雍正元年(1723)癸卯科會試貢士,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進士及第,官至廣東肇慶府知府,工詩善畫。

鄒士隨畫作

鄒承垣(1696-1761),鄒升恒族弟,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進士及第,曾任廣西鳳山縣知縣,官至南臺同知。

鄒永綏(1699-1773),鄒奕鳳族弟,中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進士,官至工部郎中。

鄒有譽,登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進士,仕至甘肅隆德縣知縣。

鄒本立,鄒震采孫,鄒文一子,鄒永綏族弟,以大興籍中乾隆七年(1742)壬戌科進士,官甘肅隆德縣知縣。

鄒應元,鄒奕鳳孫,鄒慶曾子,字清源,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進士,榜姓王,通籍后復姓,授江西武寧縣知縣,累遷至杭州知府,所至皆有遺愛,“特調臺灣府知府,臺灣懸隔大海,應元甫至,賊匪黃教聚黨數千人謀為逆;應元出金募健兒三百人剿捕之,得其死力縛其渠誅之,賊遂平。凡在臺灣六年,以病免歸。”

鄒奕孝(?-1793),鄒忠倚玄孫,鄒辰策曾孫,鄒升恒孫,鄒稷子,字念喬,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第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歷官翰林院編修、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官終工部左侍郎。鄒奕孝是乾隆時期著名音樂家,“深通音律,郊祀大典,中和韶樂,皆由奕孝奉敕編定”, 奉敕纂有《詩經樂譜》30卷,著有《律呂正義》4卷。

鄒起鳳,鄒奕鳳從弟,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進士,仕至松江府教授。

鄒夢皋,鄒佳輔曾孫,鄒鴻奎孫,鄒捷子,字贊元,其先由錢塘遷無錫,乾隆二十五年(1750)庚辰科進士,授工部主事,歷郎中,遷御史,轉戶科給事中,為官清正廉潔,人不敢干以私。

鄒炳泰(1741-1820),鄒佳輔玄孫,鄒鴻奎曾孫,鄒捷孫,鄒夢皋子,鄒奕孝族弟,字仲文,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纂修《四庫全書》,遷國子監司業。歷官國子監祭酒、內閣學士、山東、江西提督學政。嘉慶四年(1799),授禮部侍郎,調倉場侍郎,剔除積弊。嘉慶十年(1805),擢左都御史,遷兵部尚書,兼署工部尚書,管理戶部三庫。嘉慶十一年,兼管順天府尹事。嘉慶十二年(1807)調任吏部尚書,十四年,加太子少保。“倉吏高添鳳盜米事覺,坐久任倉場無所覺察,褫宮銜,降二品頂戴,革職留任,久乃復之。”

協辦大學士鄒炳泰(1741-1820)

嘉慶十六年(1811),署戶部尚書,尋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嘉慶十八年(1813),“銓選兵部主事有誤,同官瑚圖禮徇司員議,回護堅執。炳泰力爭曰:'吾年已衰,何戀戀祿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壞!’自具疏白其故,上韙其言,卒罷瑚圖禮。既而有降革官捐復者二人,準駁不當,侍郎初彭齡論與不合,疏聞,上斥炳泰無定見,鐫級留任。又盜劫兵部主事姚堃于昌平八仙莊,詔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盜,罷炳泰兼管府尹事。及教匪林清變起,逆黨多居固安及黃村,追論炳泰在官不能覺察,以中允、贊善降補。尋休致,歸。” 嘉慶二十五年(1820),卒。著有《午風堂叢談》、《紀聽松庵竹爐始》、《午風堂集》等。子鄒光駿,太學生,以蔭官至太平府通判。

鄒炳泰(1741-1820)

鄒鳴鶴,鄒麟書(舉人)子,鄒炳泰族弟,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進士,累官至廣西巡撫,卒,謚莊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江蘇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九十八卷 文苑 二 五
簪纓世家——人才輩出的蘇州祖孫狀元彭氏家族(三十九)
【考據】清代蔣氏進士與家世考略(一)——史料··故事··光榮
鉛山歷代進士名錄暨傳記(清朝)
游氏先賢
戈鏻墓志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湖州市| 沁阳市| 车险| 南木林县| 伊金霍洛旗| 鄂尔多斯市| 原平市| 旬邑县| 丰都县| 清水河县| 疏勒县| 淅川县| 广宗县| 金阳县| 宁陵县| 日喀则市| 诏安县| 海晏县| 肇源县| 德江县| 凉山| 江阴市| 嫩江县| 原平市| 濉溪县| 喀喇沁旗| 图们市| 大荔县| 四川省| 宜春市| 萍乡市| 兰考县| 远安县| 万载县| 胶州市| 孝感市| 新安县| 德惠市| 重庆市|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