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歐洲的主要大國里,哪個國家的中世紀歷史最為復雜,勢力最多,朝代更迭最多,那非德意志莫屬。在德意志的歷史上,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長期的分裂,但是有一個政權始終在表面維系著這個龐大的國家,這就是神圣羅馬帝國。有人說,神圣羅馬帝國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實際上說的是這一帝國后期的狀況,但是在帝國初期,帝國仍是歐洲大陸上一股令人畏懼的力量,當時皇帝的手中還擁有實權,后來才成為虛位。
神圣羅馬帝國
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就活躍于世界歷史舞臺上,他們曾經給予了羅馬人以重創,正是5世紀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導致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之后歐洲大陸上又出現了統一的法蘭克王國,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為三個王國,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就是德意志。東法蘭克王國最初是諸侯林立的分裂局面,其中勢力最大的諸侯薩克森最終統一了德意志。
德意志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人物,那就是奧托大帝,他被德意志人稱為“祖國之父”,這足以見得他在德國歷史上的地位,他不僅統一了德意志,還建立了神圣羅馬帝國。奧托來自薩克森,他的父親“捕鳥者”海因里希是薩克森公爵和德意志國王,事實上,奧托能創造這么多的輝煌功績,不能忽視了其父親的功勞,海因里希在位期間的統治為他后來的統治打下了基礎,海因里希二世死后,年輕的奧托一世在936年即位,成為了德意志國王。
捕鳥者海因里希
海因里希二世即位前,德意志的其他諸侯還不敢輕舉妄動,奧托一世繼位后,他們認為年輕的奧托沒有能力,所以發起叛亂,但是他們沒有預料到奧托能力出眾,他很快就平定了叛亂,奧托經過數年的戰爭平息了德意志地區的大部分叛亂,并將這些領地交給自己的兄弟和親屬進行管理,令奧托沒有想到的是,他最信任的這些人居然會反叛他,奧托又要分出精力處理這些叛亂,才解決了內部的問題。隨后,奧托一世又親自帶領軍隊和匈牙利決戰,最終取得大勝,解決了德意志外部威脅。奧托在維護了德意志的穩定后,開始謀求更高的榮譽和地位,而機會在961年出現。
961年,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的統治面臨危機,約翰十二世在意大利的權力斗爭中不斷失勢,所以他想尋求外部幫助,而德意志的奧托一世是最佳選擇,奧托一世應約翰十二世的委托,進軍意大利,幫助教皇掃除了威脅,教皇為了答謝奧托一世,于962年2月2日為奧托一世加冕為羅馬皇帝,雖然一般認為這就是神圣羅馬帝國歷史的開端,但此時還沒有神圣羅馬帝國的說法。奧托一世借著幫助教皇的名義,率軍占領了意大利北部,意大利北部也從此開始長期地落入神圣羅馬帝國的統治范圍,而后面的帝王也將意大利作為帝國的一部分,因為每一位德意志國王都需要羅馬教皇的加冕才有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所以后來的德意志國王為了一個虛假的稱號而熱衷于意大利的戰事,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特烈一世是最好的代表,他在一生中數次進攻意大利。
奧托大帝
奧托一世的野心不僅是控制意大利,他還想要超越教皇的地位和權力,于是他和教皇簽訂的《奧托特權協定》,這一條約影響深遠,因為條約規定了世俗權力高于皇權,但這又和教皇至高無上的理論有沖突,結果導致了教權和王權之間矛盾的開始,從此雙方相互競爭,貫穿了整個歐洲中世紀的歷史。例如法國的“阿維農之囚”和德意志亨利四世的“卡諾莎之辱”,都是教權和王權斗爭的表現。
973年,奧托一世去世,這位德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不僅統一了德意志,維護了德意志的內外穩定,并染指意大利,開創了神圣羅馬帝國,被人成為“奧托大帝”,而奧托大帝也是薩克森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神圣羅馬帝國和德意志王國歷史上的王朝一般是以領地名稱來命名的,但由于薩克森王朝的三位皇帝都是以奧托為名,所以也叫奧托王朝。薩克森王朝的后兩位皇帝是奧托二世和奧托三世,但這兩人基本上沒有多大成就,奧托二世只是維持了其父奧托大帝打下的江山,并繼續入侵意大利,奧托三世則幼年即位,由其母親代為攝政,最終奧托三世早逝,導致薩克森王朝沒有接班人,而法蘭克尼亞的康拉德二世在1024年成為新的德意志國王,開啟了法蘭克尼亞王朝的統治,法蘭克尼亞王朝也稱薩利安王朝。
奧托大帝
值得注意的是,康拉德二世此時是德意志國王,但還不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羅馬教皇在1027年才為其加冕。康拉德在任期間,征服了波蘭和勃艮第,進一步擴大了神圣羅馬帝國的領地。1039年,康拉德去世,他的兒子海因里希三世開始獨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