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蒙古征服對于中國歷史走向究竟有多大影響?

蒙古建國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時間,先后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極為深遠。蒙古帝國疆土之遼闊是史無前例的,憑借較少的軍隊,踏平了所有的敵人[1],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蒙古的西征,帶給西亞和東歐地區也是一場空前的災難,蒙古的鐵蹄征服了近30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堪稱是游牧民族最輝煌的時期。[2]蒙古人認為,進行統治和征服活動是合乎'長生天[3]的意志'。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一系列對外的戰爭就此展開。

  1. 1260年對西亞各族穆斯林的艾因·賈魯戰役失敗未計算在內。

  2. 蒙古滅亡南宋則不算在西征之內。

  3. 蒙古人信奉薩滿教,認為'長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長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長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聽從他的命令。

帝國征服的過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把當時發達的中華文明帶到了西方世界,如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等傳播到西亞及歐洲,也把一部分的西方文明帶回了中國。但在蒙古帝國龐大的戰爭機器支配下,亞洲和東歐的歷史近乎改寫,探究蒙古征服擴張的地位與影響,是研究十三世紀世界歷史的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對于蒙古西征本身亦或是被征服地區的歷史演進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蒙古擴張征服的性質

美國學者斯塔德利阿諾斯在《全球通史》第三編“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開篇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中世紀的開始是亞歐大陸上的幾種大規模侵略擴張。(同古典時期一樣,中世紀也是以各種侵略拉開序幕的。)其中,突厥人和蒙古人將幾乎整個歐亞大陸上的文明連根拔起。“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個政權橫跨歐亞大陸——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從西伯利亞到波斯灣。”蒙古的擴張過程,無論是外在的波及范圍還是內在的意義影響,都比我們所知曉的廣泛的多,深遠的多。筆者將引述一個有趣的示例來展現這段歷史留給世界不為人所熟知的印記。

蒙古人對于其遼闊疆域的統治過程所伴生的一大重要影響之一,是保證了前所未有的地理跨度中人們活動的和平安定,這一點尤以當時安定的貿易環境可見一斑。1264年,帝國的中心從哈拉和林轉向北京,從此偌大的中國市場向歐洲商人敞開。印度和東印度群島的香料是歷史上極受西方商人青睞的東方輕奢。在過去,獲得香料的途徑有兩條。第一條經過紅海和埃及,然后抵達黑海或者地中海東部的港口,這條航線的第一部分由阿拉伯人負責,第二部分主要受威尼斯人控制。第二條先抵達波斯灣,再通過商隊陸路運往上述的港口。這條商路則屬于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蒙古人和熱內亞人。

蒙古帝國的迅速崩潰,也代表著陸上貿易的安定時段的結束。中亞再度分裂、混亂,加之伊爾汗國的合贊汗改宗伊斯蘭教,路上的香料路線幾近完全中斷。故此,紅海和尼羅河的路線成了歐洲商人唯一的選擇。然而,熱那亞人的航海技術非常發達,他們經過亞速海蘇頓河而上,經陸路抵達伏爾加河,再到里海和波斯。這樣一來,熱那亞人可以直接抵達印度以及東印度群島,也正是在遙遠的亞洲,他們發現了在西方被尊為奢飾品的香料有多么廉價,也意識到香料貿易路線上的阿拉伯經紀人牟取了多大的利益。這樣一來,歐洲商人便不愿再支付這筆冤枉錢,找到一條避開穆斯林的商路便成為了他們極為期待的事情,于是,一位叫達伽馬的航海家開辟了一條跨越非洲的新航線,世界歷史進程從此改變。

葡萄牙航海家、探險家,達伽馬

蒙古擴張征服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是顛覆性的,絕非“短暫而野蠻的破壞”那么簡單。蒙古帝國以何種方式得以實現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神話?又是以何種方式統治征服的地區?或者將兩者合起來說,蒙古擴張征服的性質是什么樣的?首先讓我們從外在觀視馬背上蒙古人的征服全景。

必須指出的是,蒙古人與另一群游牧侵略者突厥人相比,很大的一個劣勢在于成吉思汗軍事行動的起初,并沒有充足的人力資源。據統計,他統帥的所有部落的人口總數不超過百萬,最多可以提供十萬人規模左右的軍事力量。這樣一來,看似“形單影只”的蒙古軍隊,是如何令人望而生畏的呢?

第一,作為游牧民族,蒙古人的先天優勢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其實就是一系列軍事活動的演習”,加之精銳的軍備、矯健的戰馬,蒙古人可謂發動了世界上第一次“閃電戰”。每一位蒙古勇士從小便學習騎射技術,精通如何發動假裝潰逃的戰術、如何用裝水的皮袋充氣渡河、如何用枝杈綁在馬身上以便用揚塵造成人數眾多的假象。

第二,就武器的制造而言,蒙古人對金屬鍛造的諳熟不亞于任何農業帝國,以大型混合長弓為基本武器,蒙古人射穿600英尺之內的敵人只消幾個彈指;其他的武器還包括鋼盔、獸皮盔甲、馬刀、帶彎鉤的長矛和釘頭錘。

第三,不得不說的一點是蒙古人的學習能力,在戰爭中,成吉思汗軍隊的新技術幾乎悉數從中國學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學會了間諜活動和心理戰術,大量的間諜、恐怖的屠城都令下一位被挑戰者望而卻步。

蒙古騎兵的風箏騎射戰術,一度成為西方騎士的噩夢

僅憑自身的軍事實力,如果直接面對像漢代或唐代中國、波斯帝國那樣史無前例的巨大農業帝國,蒙古也不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地成為世界征服者。縱觀當時的世界格局,歐亞大陸罕見的一次力量對比出現了:中國分裂為金、西夏和宋三個小國,而在中東,無論是花剌子模還是阿拔斯王朝均處于衰落的時期。于是,歷史上“反客為主”的一幕出現了,游牧民族建立了龐大政權,第一次從馬背上走下去學習治理一個國家,然而就像我們所熟知的那樣,蒙古人治理國家的成績沒有及格。

現在多數學者認為,蒙古人迅速衰敗的原因在于自身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的缺失。普希金曾經不乏蔑視的稱蒙古人為“沒有亞里士多德和代數學的人”,因此,每征服一個地區,享用完掠奪來的戰利品后,蒙古都難逃被同化的命運。他們沒有自己先進的技術、富含凝聚力的信仰和復雜的語言,于是只有接受屬國的文化基因。

以忽必烈為例,遷都北京之后,這位蒙古大汗開始在藻井和斗拱下處理政務、開始采用儒家的禮儀進行朝議,“不可避免的成為了中國式的皇帝”。另外一點,蒙古貴族之間總是爭斗頻發,還是以忽必烈為例,盡管被尊為大汗,但是他只是各個汗國之間名義上的君主,“他的權力僅限于中國”。弟弟阿里不哥與他爭奪皇位,弟弟海都與他爭奪皇位,旭烈兀與他分庭抗禮……綜上所述,不斷地被同化,不斷地宮廷斗爭,預示著蒙古侵略擴張的性質以及行將衰敗的命運。

忽必烈算是漢化程度高,比較開明的蒙古君主了

就此,筆者得出初步結論,蒙古帝國征服擴張過程的性質為:蒙古游牧貴族為掠奪其他地區生產生活資料于13世紀發動的一系列侵略戰爭和軍事行動的總和,是蒙古貴族為滿足自身欲望的侵略行徑。

蒙古擴張征服對中國的影響

在蒙古帝國征服的所有地區之中,多數地區如中國和中東,文明已經經歷了數千年的沉淀因而顯得難以動搖。只有西歐部分地方的文化傳統被重新建構(這也是許多學者認為近代以來西方世界能夠率先從封建制度中走出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把主要的精力和視角放在蒙古征服擴張對歐洲的影響,對其它地區的影響選擇中國舉例說明。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在中國繼承汗位,并且幾乎完全按照中國式的傳統方式進行統治,1271年忽必烈選用了一個極富東方哲學內涵的漢字“元”作為國號,是為中國歷史上的元朝。這一時期,大都是蒙古帝國和世界的中心。在元帝國內,蒙古人施行種族歧視的制度,全國人口被分成四等,以此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各個種族的權利差距在不同統治者當政時期有所不同,不過針對漢族人的階級壓迫總體上來說十分嚴重。雖然起初蒙古人蔑視中國地主階級統治者的政治作風,不過元朝中后期之后,蒙古統治者也逐漸沾染惡習,腐敗程度不亞于任何一個漢族王朝。政治的腐敗、經濟的崩潰、軍備廢弛,使得這個曾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迅速垮臺。

蒙元的四等人制,可以看出南人地位最低也最容易被壓迫

政治

首先來說,忽必烈即位之初便有幕僚提出應該重新建構政治制度以適應對漢族地區的統治,提出了“援唐宋之故典, 參考遼金之遺制”的政治原則。但是在實際制定過程中,最常見的現象卻是對宋或金的照搬照抄,獨創的宏觀基礎制度較為缺乏,但是這段時期在中國政治史上影響不可謂不大,以下舉幾個例子說明。

在元朝統治的伊始,一個顯著的影響便是,由于蒙古人游牧民族的戰爭和生產生活方式所致,在蒙古諸部落存在著大量從事各種勞動的奴隸;入主中原后使得封建經濟發達的中原地區的奴隸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是,“畸形”的,并非歷史主流,所以中國的生產方式主要是封建的不變、又在此基礎上使得佃農的人身依附程度和被剝削程度大大增強了。

蒙古人采用“漢法”與“國俗”并舉的政治制度,與漢族政治制度乃至遼、金、西夏等王朝的政治制度相比較有其特色。開創我國歷史上游牧民族建立、統治中國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先河,對后世尤其是清王朝政治制度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并在中國政治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其中,行省制度的建立影響至今,刻意將自然地理邊界打破來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以防止割據局面的出現,體現出蒙古人高明的政治智慧。除此之外,宣政院和帝師制度的設置為后世乃至今天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有著寶貴的借鑒意義。

蒙元的獨特制度創造還有許多,與蒙古民族的民族特性聯系緊密。不過大都從細微之處著眼。比如較為有名的怯薛制度。怯薛是蒙語的音譯,意思為輪流在宮廷值宿守衛。還有從忽必烈朝便流傳下來的兩都巡幸制,具體是指皇帝每年在大都到上都之間往返。上都建立在北方草原,實行兩都巡幸制的目的不僅是皇帝為了追求習慣的生活環境,更是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政治統治和對其他蒙古部落凝聚力的彰顯。

其他的特色制度還有扎魯忽赤制度。扎魯忽赤的職能主要是斷事問法,一般情況下,為元朝中央司法機構實際掌權者,負責具體審辦案件。投下制度是蒙古時期的一種貴族特權制度;投下,意為分地、采邑,又引申為擁有分地、采邑的諸王貴族。達魯花赤,由成吉思汗設立,廣泛通行于大蒙古國和元朝,“達魯花赤”即檢察官。是為了保證對各被征服地區的控制,又無力單獨進行統治,在委任當地官員治理之后,都派出達魯花赤監臨,掌握最后的裁定權力。

達魯花赤官牌

不得不提的還有僧官制度,蒙古帝國疆域廣大,諸多少數民族地區如吐蕃被納入帝國版圖,區別于歷代僧官體制的建制,元代在中央的少數民族地區或宗教地區管理機構包括:特設總制院、釋教總統所、宣政院、功德使司;地方上有路府州縣的僧司衙門機構、行宣政院、諸路釋教總統所等,特殊時期還設置有廣教總管府、頭陀禪錄司、崇教所等。僧人和俗人都可以在其中任職。這些制度創新都為后世提供了新鮮和難得的范例。

經濟

元朝前期軍事行動的大破壞、元朝中后期統治者的日益奢靡無度,都導致正常的經濟秩序也遭到嚴重破壞。“販運的商品多是供應貴族享樂的一些奢侈品,萬方商賈云集,買賣的多是珊瑚、珠寶、翡翠、玳瑁、犀象制品等。只有江南的都市,和海外各國進行貿易,還有一定積極意義。”

但是,元代的經濟思想盡管比較匱乏,但首度實現了紙幣在全國范圍內的通行,并成就了一套世界上最早且較為完善的貨幣管理制度。中統鈔以錢為識,以銀為本,規定了百分之百的準備金,行鈔之初管理得當、價值穩定、深得人心。歷史記載“初行中統交鈔,自十文至二貫文,凡十等,不限年月,諸路通行,稅賦并聽收受”“公私貴賤愛之如重寶,行之如流水”。

紙幣的鑄造之“便”卻被統治者利用成為濫發斂財、填補赤字的工具,當時學者記載:“中統建元,鈔法初立,公私貴賤愛之如重寶,行之如流水,交鈔一貫買絹一匹,鈔五六十文買絲一兩,米石鈔六七佰文,麥石鈔五六佰文,布一端鈔四五佰文。近年以來價增六七倍,漸至十倍,以至諸物及傭工之價值亦莫不然”這不僅進一步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進而促發惡性通貨膨脹,并加速了元代的覆滅。這也為后世中國留下極為深刻的教訓,明代初期政府在發行紙幣的問題上慎之又慎,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元朝經濟實驗的影響。

明代早期對于發行紙幣很慎重,但最終也發行應對市場流通,并且設計更加精美

此外,元代的一些特殊社會元素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經濟元素。余秋雨先生曾經在《中國文脈》中不無傷感地提到,中國的古典藝術中戲劇缺失的遺憾。文王沒有看過戲,孔子沒有看過戲,杜甫也沒有看過戲。然而,元代最為璀璨的文化之花,雜劇的出現給這個古老文明注入了新鮮的體液。而這方面的深遠的影響也同樣體現在經濟方面。元代酒樓是雜劇清唱演出的重要表演場所,其以酒宴住宿業務為主,歌唱娛樂表演業務為其助興,消費高昂,構成市民經濟的重要組成,也促成了后世經濟體系的完善和豐富。

蒙古統治者在中原受佛教影響巨大,僧人依法免除賦役。元代高額的賦稅迫使許多人投奔寺院而成為僧尼。這樣一來,“宗教性的組織卻成了社會性的組合。”僧道中的上層人物與世俗貴族一樣,占有數目可觀的地產和財富,最終變成了元代的地主階級。這種現象愈演愈烈,最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作為古代最重要組成部分的地稅來源的土地被寺院大量控制也觸及了元統治者的底線,也就必然引發其對寺院的限制。元朝歷史上寺院經濟的空前發展也對后世統治者在有關宗教和經濟關系的處理問題上產生重要影響。

作為游牧民族的統治時期,元代中國畜牧業的發展以及對后世的影響當然不可忽略。元代詩人黃溍的《檐子洼》一詩提到:“連天暗豐草,不復見林木,行人煙際來,牛羊雨中牧。”展現了當時遼畜牧業穩定發展,規模龐大的生動圖景。元代畜牧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農業、手工業、商業乃至交通運輸業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元朝政府的畜牧業政策對后世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首先,元代統治者嚴格保護牲畜,這件事情從部落時期一直貫徹到帝國建立。《元史·刑法志》記載:“諸每月朔望二弦,凡有生之物,殺者禁之。諸郡縣歲正月五日,各禁宰殺十日,其饑饉去處,自朔日為始,禁殺三日。諸每歲,自十二月至來歲正月,殺母羊者,禁之。”此外,元朝政府還對畜牧業實行減稅政策、確保畜牧業生產經營措施并且重視和保護牧地。

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還體現在草原時期的分封制、草原家產制,以及以此為基礎而逐漸形成的蒙元時期獨特的斡耳朵制度。元代斡耳朵作為獨立的經濟集團,掌握經濟權利以及財產,這些人口、財產以及產業則通過各種經濟機構有條不紊的進行管理。由于元代斡耳朵不僅繼承了前任皇帝的財產,更通過分封五戶絲、江南戶鈔、歲賜和經營產業等其他途徑獲得大量的資產,經濟勢力逐漸增大,對整個元朝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經濟實力帶來政治資本,元末后妃干政的現象十分嚴重,對后世統治者管理皇室經濟起到借鑒作用。

最后,由于實現了版圖上的統一,中央同邊疆各民族地區關系更加密切,從而使各民族各地區處于元王朝的統一管轄之下。由于一定程度上的社會秩序安定、工農業產品的發展,各民族、各地區間的經濟交往較為頻繁。內陸與各民族地區間的經濟交往,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民族地區和民族地區之間的經濟交往都大大繁榮,也為以后統一多民族國家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思想文化

2011年6月1日上午10時,“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幕式在臺北故宮晶華三樓宴會廳舉行,分隔360年之后,元代美術作品的巔峰之作終于與世界再次重逢。黃公望在知曉天命之際回歸自然和內心,一筆一筆記錄了眼前超然的、美麗的萬物。可以說,《富春山居圖》總讓人不禁重新審視元代的文化領域,究竟是怎么樣的文化氣氛,能夠讓“蠻族”的帝國又如此富有人情和溫度。

那就先說元曲。上文引述余秋雨先生曾經嘆息中國戲曲在整座藝術大廈中的缺席,到了元代,“缺席”終于可以換成“遲到”,戲曲是元代文化的靈魂。戲劇藝術不是元朝才有,但是元朝才有了完整成熟的戲劇。元代產生戲曲的原因何在呢?

簡單來說有以下幾點,第一點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點便是,由于蒙古人種族歧視的“四等人”制度的存在,大批漢族士人在科舉考試中無法再順利求取功名,就促使了一部分人以撰寫小說最后寫劇本為生計。第二點在于當時的人文環境。宋代以來,北方大城市的城市經濟生活空前繁榮,為遠道而來的北方少數民族的音樂和舞蹈即元曲,提供了堅實的受眾基礎。第三,元代遼闊的統治疆域也確保了各個民族之間文化領域的大薈萃、大交融,經過不斷的互相借鑒學習,這種嶄新的藝術形式才最終面世。

最有名的便是元曲四大家: 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等一批優秀作者,以及《竇娥冤》《倩女離魂》《梧桐雨》《漢宮秋》等一批優秀的作品。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凈、丑等不同臉變化的角色行當充任。形式上, 元雜劇用四大套數安排故事情節, 不連貫處, 則用楔子結合, 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格式,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結尾用兩句、四句或八句詩句概括全劇的內容, 叫“題目正名”。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 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

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

戲曲文化絕不只是藝術領域的一次巨大進步,它的興起對整個中國文化的影響遠比一般認為的大得多。戲劇作為最貼近百姓的文化傳播方式,在后世不斷演變的過程中,不僅是古代中國民眾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封建道德教化的重要平臺,在歷史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整體來說,元政府在文化領域的政策較為寬松,對中國地區各民族的宗教和文化傳統較為尊重。思想上的兼收并用體現在,他們對各種思想幾乎一視同仁,即所謂的“三教九流,莫不崇奉”。蒙古統治者在燕京設立太極書院,以程朱理學為講授的主要對象,培養出一批理學家,使得理學得以“北傳”。蒙古人還冊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學為官方哲學,某種程度上,蒙古統治者在中國對待儒學的態度可以類比在中東或中亞對待伊斯蘭教和其他被政府地區宗教的態度。

文學方面,以元曲與小說為主,也十分注重史學研究,不過詩詞成就較少,內容較為貧乏,但也零星出現過幾位優秀的文學家。蒙元帝國宗教方面“呈現多元化,各類佛教(含漢傳佛教與喇嘛教)、道教、白蓮教等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東西方的商旅、教士亦來往頻繁,自西方傳來的伊斯蘭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與猶太教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加。”

許多學者認為,元代文化有其重要而獨特的文化心理。元代文化的重要意義在于:“傳統文化中重整體、輕視乃至泯滅個體的思維方式開始發生裂變,前中期封建社會以'靜’為核心審美心理開始朝著動態的方向演化,并由此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審美心理的主要格調,明清具有近世因素的、以個性解放為核心的文化心理實濫觴于元代。”換句話說,元代的出現為原本略顯厚重嚴肅的多了幾分活力的色彩。但是,這種動態化的影響只能說是“傳統文化心理內部的一種調整”,并非扭轉了中國文化發展的走向和大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為何元朝會成為國祚不足100年的短命王朝?
元朝的蒙古統治與多元文化融合
為什么元朝只存在了短短九十八年就滅亡了?
歷史怪問:元朝和清朝統治者認為自己是中國嗎?史籍記載令人意外
一代名相耶律楚材:一個改變元朝歷史的契丹人(6)
蒙古帝國如此強大, 但卻因一內部矛盾, 最終走向了分裂的結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文安县| 宁津县| 博罗县| 玉屏| 时尚| 隆尧县| 台江县| 沂水县| 平阳县| 故城县| 连云港市| 旬阳县| 法库县| 太和县| 越西县| 岫岩| 承德市| 崇明县| 阳新县| 陇南市| 北京市| 长治市| 新沂市| 乌审旗| 福清市| 高安市| 鹤峰县| 汉川市| 高要市| 邵阳市| 双鸭山市| 平阴县| 额尔古纳市| 宜城市| 西平县| 横峰县| 尚义县| 新津县| 金乡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