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學習與生活
先補充幾句上篇文章忘了說的:
第2篇文章介紹的《鋼琴經典必彈》,9本樂譜分別按從低到高的演奏程度安排:第1冊最簡單,入門后的學生都可以演奏;第9冊程度最高,但也僅僅限于299的水平,也就是所謂的中級水平,而且每一冊樂譜都有本集作品難易程度的排列表,方便教學進程安排。
另外所有音樂附錄有示范唱片,都由鋼琴家(當然,不是大牌)來演奏,音響效果還不錯,比國內很多樂譜附錄的唱片錄音質量要好很多!
前面的文章在這里
?
OK,扯完淡了,開始!
很抱歉前兩天在強行塞了大家一嘴狗糧后,今天要安利的,同樣是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引進美國Alfred的樂譜:
鋼琴名作演奏指導(4冊)
這是我最喜歡,也最推崇的一套教材!
為什么說最呢?
我想先說說平時關于鋼琴的教學。
很多時候,無論鋼琴、小提琴還是其它樂器的教學上,我覺得會有很多缺失。多數老師都會選擇一部分的作品來深入講授,逮著一首曲子反復折磨。如果碰到專業一點的老師,有時可能因為一個音色問題,整個下午的專業課就只能講幾小節。
特別是復調作品,基本就被巴赫他老人家壟斷了,從《初級鋼琴曲集》到《小前奏曲與賦格》、《創意曲》再到《平均律》,試問有多少人彈過巴赫之外的賦格呢?
就算皇上也不能獨寵華妃娘娘呀,那樣后宮要出亂子的!巴洛克音樂并不是只有巴赫,所以分點時間彈別人的作品嘛!
這就有點等于文學中的精讀與泛讀,《全唐詩》幾萬首,不可能每一首都細細精讀,但我們即使讀不完,好歹讀它個一半吧?有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再選其中牛掰的詩篇來仔細研讀分析體會。
在音樂上,我們并不缺乏精讀,而是缺了泛讀,換言之,就是缺乏了對鍵盤音樂發展的了解,缺乏了對鍵盤音樂風格的了解。?
其實很多老師都清楚,無論是搞什么樂器,除了演奏本身之外,作曲理論與音樂史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音樂學院里面,不管什么專業,都會有和聲曲式與音樂史的課程。
但一般的琴行或培訓班呢?
我相信是做不到的。
不過,不能因為做不到就歇菜不做吧?畢竟我們都是有追求的好孩紙啊!
而這套《鋼琴名作演奏指導》,我覺得至少在一定程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套書由美國的Nancy Bachus選編評注,一共4冊,按音樂時期來劃分:
1、巴洛克時期
2、古典時期
3、浪漫時期
4、近現代
這種劃分,也就是一般對西方音樂所謂七分法中的四個時期(另外三個是古希臘 & 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
書中有隨處可見的路邊貨作品,大家都很熟悉。
舒伯特的《f小調音樂瞬間》布拉姆斯的《a小調間奏曲》還大量選入了很多冷門作曲家的作品。比如在巴洛克時期,我相信很多人肯定對書中出現的作曲家,絕對聞所未聞:
Pescetti、Zipoli、Krieger、Fischer、Jacquet、Loeillet、Graupner、Seixas、Arne、Soler…
而另一些即使久聞大名,卻未必會彈到他們的作品:
科列里、呂利、拉莫、泰勒曼、普賽爾、帕赫貝爾(行行行,我曉得你知道他的卡農)…
但不可能否認,他們在鍵盤音樂的發展中,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作出過貢獻。有些作品,也是非常好聽、討人喜歡的。
J-B.Loeillet(1680-1730)的《e小調詠嘆調》
教程把整個鍵盤音樂史的作曲家與作品,都作了介紹與選釋。演奏冷門作品,不是為了做摸金校尉去挖墳,不是為了獵奇而獵奇,而是讓學生對整個音樂史有全面的了解,免得大家誤以為整個音樂史僅僅就只有巴赫、貝多芬幾位大神。?
與一般教材只有樂譜或簡單的曲目介紹不同,這套教材還非常注重理論,有許多音樂史的相關知識。比如在《巴洛克時期》這一冊,講述到A.斯卡拉蒂的Folia這一曲時,書上不單附錄了巴洛克時期一般的裝飾音演奏,還帶有Folia的解釋:
另外,樂譜還帶有一些作曲技法的簡單分析,比如《古典時期》這一冊,老巴赫的兒子,J.C.巴赫的《C大調托卡塔》: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上面兩圖圈紅的地方,都是書中的體裁講解、作曲技法分析。?
另外,這套書同樣所有音樂都附錄有示范CD,一共8張,由非大牌鋼琴家Daniel Glover演奏。
對于希望了解鍵盤音樂發展歷程,擁有全面音樂素養的老師或學生來說,我覺得這絕對是國內出版教材中最好的一套,沒有之一!
所以我才說這是我最推崇的一套教材。
不論是作為學生的教學,還是老師自己的鍵盤知識儲備,真心推薦大家一定要備一套!
So…來一套呀,好不好??
我好像還是第一次這么推崇一本教材
搞得像這是我自家出的書了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