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正月初七 開工大吉
語文吟誦數字平臺
單課試用,免費送
“導言”里的第五部分“虛字”里說:
文言的句法雖然跟現代語大致相同,所用的虛字可是大多數全不相同。為初學的人的方便,下面把文言里常見的一些虛字按它們的意義分別舉例說明。這里所說的虛字范圍較廣,不但是代詞,介詞,連詞,語助詞,還包括好些個副詞;換句話說,除了名詞,動詞,形容詞。當然,這里不能把所有這幾類詞盡力數羅列,有些生僻的字和有些字的生僻的意義都沒有收在里面。
其后共列舉了156個虛字,每個虛字下面分列義項,包括組詞。如:
比 ㈠到了(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 ㈡頻,連(比年傷水災;聞者數年比不登)。 ㈢近(比來不審尊體動止何以?)。 ㈣比比:每每(郡國比比地動;比比然也)。
這個“虛字”部分占了整個“導言”的大半篇幅。
今天大家不說“虛字”而說“虛詞”,虛詞詞典是按照單音節詞和雙音節詞來編的。這就是“詞本位”與“字本位”之爭。
“詞本位”的觀點基本是受到西方語言學的影響,因為歐洲語言基本上沒有“字”只有“詞”,因此重視語法。“字本位”是中國傳統的語言學觀點,它還有一點與西方語言學不同,就是重視讀法。
古人非常重視虛字,歷代有不少研究虛字的論著,而少有研究實字的。為什么呢?因為虛字才是古文的氣韻所在。從《論語》開始的古文文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虛字比例高,比之早期的《書》《易》《春秋》等文體,虛字高數倍,達全文的五分之一左右。
要這么多虛字干什么?《論語》是語錄體,它需要展現出孔子的語氣,以輔助閱讀學習,不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就憑那些文字,怎么能知道孔子說話時的真意呢?因此,虛字的增加,一開始就是為了“讀”的目的。而后人也如獲至寶,非語錄也用虛字多的古文體,也是看中了這種文體的語氣功能。
歷代重視虛字,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通過什么去理解?通過“讀”。直至清代桐城派“因聲求氣”,都是通過吟誦去理解文章的真諦。要“讀”出語氣、情緒,也就是抓到了“文氣”,才能達到深入的理解。而這個時候,對虛字的掌握就是至關重要的。
而虛詞這個概念,看起來其中很多都是虛字,其實中間有重大的差別。這就是:虛字重視字音,重視讀法,逢虛字就要重讀、長讀,而當一個虛字被當成虛詞對待時,則重視語法,重視邏輯,讀的時候與實詞同等,所以虛詞也不比實詞重要,甚至還不如實詞重要。如此一來,對古詩文的賞析理解,也就轉向了尋找字面意思的關系,然后是思想、情感、背景、哲理的生發。在枯燥無趣的背后,是對古文氣韻和真意的迷失。
葉圣陶先生就多次論及過虛字與吟誦的關系,比如:
以上說到的一些文言虛字,固然要分析、比較,確切地知道它們所表示的意義與語氣;但是要熟習它們并且使用它們,非加工吟誦不可。從吟誦入手,所得到的才是習慣,而不僅是知識。
(《精讀指導舉隅》)
從前書塾里的先生很有些注重方法的。他們給學生講書,用恰當的方言解釋與辨別那些難以弄明白的虛字。
就文章種類說,文言與白話也不宜用同一態度對付,文言——尤其是秦漢以前的——最先應注意那些虛字,必需體會它們所表的關系與所傳的神情,用今語來比較與印證,才會透徹地了。
(《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念》)
因此,《開明文言讀本》花了這么大篇幅講虛字,就是重視虛字、重視讀法的體現。
不僅如此,在“導言”之后的正文里,在每首詩的下面,都有“詩體略說”一項,主要解釋文體和押韻。
比如《游子吟》:
詩歌大多數用五字句、七字句,叫做五言詩、七言詩(一句稱一言,一字也稱一言)。這一篇是五言詩。
大多數的詩歌都在雙數句的末了押韻(就是第二句、第四句、第六句……末一字韻母相同)。這一篇中,“衣”“歸”“暉”三字是同韻字。
說話讀書,古今聲音不同,時代相距愈久,聲音變化愈大。因此,古來的同韻字,現在人念起來未必也同韻。像這篇中的“衣”字跟“歸”“暉”兩字,現代國音就不同韻。但在唐朝,這三個字都在平聲微韻。
這些也都屬于吟誦知識的范圍。
吟誦需要了解文體知識,因為不同的文體讀法不同,同樣的句子放在不同的文體里含意就有差異。吟誦還需要盡量協韻,就算協不成,也要知道原來是同韻的,原來的韻大致讀什么音,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
現在教學不吟誦了,所以也就不在乎這些知識了。
綜上所述,可知《開明文言讀本》是重視誦讀方法和聲韻知識的,雖然沒有使用“吟誦”這個詞,用的是傳統的“讀”這個字,但是介紹了吟誦的方法。
這些吟誦的方法包括:入聲讀短、文讀語音、重視虛字、讀準平仄格律、注重押韻的語音等。
可以發現,沒有被介紹的吟誦方法主要是有旋律的吟詠的方法(依字行腔、依義行調)和近體詩的方法(平長仄短、平低仄高)。之所以沒有介紹吟詠的方法,是因為《開明文言讀本》主要講誦讀而不是吟詠。沒有介紹近體詩的方法,是因為近體詩不在“文言”的范圍之內,當時的“文言”主要是古文、駢文和古體詩。
所以,在誦讀“文言”這個范圍內,吟誦的方法基本上都涉及到了。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開明文言讀本導言》是講究吟誦方法的。
新中國的第一版語文課本是有吟誦方法的。